<p class="ql-block"> 陆军第 199 师 596 团云南老山地区</p><p class="ql-block"> 对越防御作战 40 周年纪念活动系列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让军事智慧闪耀光芒</p><p class="ql-block"> ——浅谈“山虎八号”指挥艺术</p><p class="ql-block"> 政治处宣传股长 赵国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2 月 2 日清晨,四十年前的老山战场,天气阴沉,大雾弥漫。越军 968 高地的敌人还未全醒,起来的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突然, 我方密集如弹雨的炮火从多方向呼啸而至, 敌人阵地上瞬间升腾起一团团如火球般的烈焰,硝烟滚滚。敌表面阵地工事与障碍物被炸上了天……“山虎八号”战斗开始! ”团前指首长下达命令, 隐蔽在坑道的突击队长孙兆群手一挥,“第一突击波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聆听刘安民团长的演讲, 拜读团参谋长陈伟坚《碧血老山》纪念册的撰文,仿佛在追剧一战争题材影片, 眼前是扣人心弦的战场画卷。首长的讲述与著述,生动地再现了“12.2”出击拔点战斗的过程、战术手段与打法,取得的辉煌战绩!他们都把胜利归结于上级的正确领导, 全团指战员团结一致,步炮通密切协同,七连突击队英勇善战,敢打敢拚的铁血神勇, 却闭口不谈自己的战场指挥,这是为将者的谦逊,是首长的风度。但被上级称为“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和“坐着火箭上去的小分队” 的这次出击拔点作战,展现了我团首长出色的战场指挥艺术, 以及其中蕴含的古今军事思想和军事智慧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仗最可圈可点的是速战速胜。 我方要攻打的敌 968 高地,山陡林密沟深路窄,是一个以永备屯兵工事与野战工事、 障碍相结合的坚固防御阵地。 在四个高地组成的敌阵地上,堑壕、交通壕、掩蔽部、明暗倒打火力点,防步兵雷场、铁丝网、防步兵壕,险象环生,步步惊心。拿下这样的山头,不可谓不难。但这场硬仗、恶仗。我团七连突击队 2 分钟拿下敌 603 号阵地, 12 分钟拿下敌604 号阵地,在 604 号阵地遭遇敌侧背倒打火力点机枪疯狂扫射下, 立即以喷火器的熊熊烈焰消灭这个隐蔽火力点, 第三波次迅速攻上 968 主峰,扫尽残敌,迅速撤离战场,仅用短短 25 钟,这场“速战速胜”可谓之“神”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速战速胜背后, 是团首长对战场地形地貌、敌我攻防态势,兵力火力优劣,战场突发情况的临机处置, 对于作战胜利的把握及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考量, 方能制定科学的作战方案,招招克敌,实现“速战速胜”之目的。古往今来,两军交战于疆场,速战速胜为将领们梦寐以求。孙子兵法所云:“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十则围之, 五则攻之……”,“夫未战而庙算者胜,多算胜、少算不胜,况无算乎?”以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代军事智慧如此,毛主席为人民解放军所确立的“十大军事原则” ,同样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提倡运动战,在运动中调动与歼灭敌人。 将这些军事思想与古今战争智慧,运用到实际作战指挥上,而且用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需要指挥员运用多维度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对敌我方方面面作出准确判断,方可出高招奇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战速胜。我团攻打 968 高地,无论战前准备,战术手段,模拟演练、秘密挖掘坑道的“对壕作业” ,侦察兵潜伏侦察十三个个昼夜,步炮通密切协同,以我強大炮火之威力,步兵随弹幕前进, 以马蹄形炮火对敌阵地三面包围,堵敌退路,阻敌增援,步兵突击队三个波次超越式冲击, 2 分种拿下敌 603 号阵地、12 分钟拿下敌 604 号阵地, 搜剿打洞, 掩护支援第三波次 25 分钟拿下敌 968 主阵地,让八一军旗在 968 主峰高高飘扬。 这每一个环节, 都闪耀古今军事思想与军事智慧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争是一门科学,作战指挥是艺术。窃以为:以马蹄形炮火对敌阵地的三面包围,便是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军事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山岳丛林中攻取敌人阵地,地域狭小,地形地貌特殊,那种在广袤平原大穿插、大分割,大包围,以优势兵力歼灭战人的打法, 无法照抄照搬地用在亚热带山岳丛林攻克敌人山头。 我团充分运用强大炮火的优势, 同样达到了分割包围敌人打歼灭战之效果。又如“秘密挖掘地道 120 米”步兵分队三个波次“超越式”攻击。这些指挥艺术,是站在前人肩膀上,依据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区进攻作战的实际,创造的 “经典战例”。特别想强调的是, 就老山战场攻取敌人阵地,必须 “速战速胜”, 否则会被敌人 “包饺子”。越军熟悉当地战场,炮兵火力方面,兵士对山岳丛林之适应,都不可小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68 高地拔点战斗,受到军、师首长,甚至更高层级首长赞誉, 满意与高兴溢于言表。 此战对于圆满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扬我国威军威,部队胜利凯旋,功莫大焉。那时在前线,我团 968高地拔点,牵动着 67 军 199 师每个指战员的神经。我团打赢了,打得好,打得漂亮!前线数万将士无不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倍受鼓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7 军在老山打了不少仗: 5.31 大捷, 7.19战斗,9.8 智夺那拉方向“211”两个哨位,597 团攻占敌 405 高地等,每次胜利都为部队赢得了荣誉。但无需讳言,5.31 大捷后,为争夺 211 高地 1 号 2 号哨位, 个别指挥员缺乏对敌我战场态势的冷静分析, 求胜心切,虽然前方指战员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慷慨悲壮,伤亡重大,却未达成目标,被称为”血色六月”。 (后在我师首长指挥下,以智取夺回两个哨位)军事首长指挥才能之优劣,直接关乎战斗胜败。一往无前,不是不顾客观实际,不讲谋略地硬打猛冲!刘团长和陈参谋长是我熟悉的首长。刘团长 1963 年参加山东省海阳县剿灭蒋军小股敌特战斗, 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先后任师、军、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总参军训部参谋,团参谋长。 军旅阅历, 使他有宽广的军事眼界,他的个人军事素质与军事指挥水平, 受到大家交口称赞,是能谋能断之能将。陈伟坚参谋长,军事学养深厚,爱读书,广闻博识。我在师宣传科当干事时,就向我借过书读。在老山战场, 但凡能挤点空闲, 都不忘读书。他阅读面宽,政治、军事、历史、文学等,广泛涉猎。在老山团指 60 号阵地,一次我从文山买书回来,他想选两本书读,却空手而回。因为是文化娱乐性报刊杂志,送往前沿阵地丰富战士文化生活。我有些后悔,应想到买几本供首长层面读的书。凯旋之后,陈参谋长接任 596 团团长。 有空仍到宣传股转转,问问可有能借读之书。这种爱读书,对于知识的渴求,令人钦佩!毛主席的《实践论》说:人的认识的两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以及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 这两次飞跃构成了人类认识活动从现象到本质、 从理论回归实践的基本规律。将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指导改造世界,是认识过程的最终目的。理论只有指导实践才能实现其价值。 从理论知识到战场的实践, 乃任何一位军事将领提高军事指挥能力的必由之路。后来,他任 199 师副师长,济南陆军学院副院长,由此可窥见他军事指挥艺术的造诣。</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