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告谕巢贼书》:王阳明以文退敌,胜过千军万马

蓑笠翁(才哥)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纸《告谕巢贼书》: 王阳明以文退敌,胜过千军万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文/钟际才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明朝正德十一年,王阳明擢升都察院左佥都察御史,奉命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四地。平定漳南匪患后,他旋即挥师南安府山区,剑指当地盘踞的山贼。 开战前夕,王阳明并未急于调兵遣将,而是写下一篇《告谕巢贼书》,派人送至贼巢。信中,他坦诚直言:"我身负安民之责,此番前来南安,本意非与尔等为敌。先前剿灭漳寇时,斩杀七千余人,事后才知为首者不过四十,真正甘心为匪的不足四千,其余多是被逼入山的百姓。想来你们之中,恐怕也有不少身不由己之人吧?我先派人间招安抚,再议用兵之事,望你们莫要顽抗——要知道,连最凶悍的匪帮都已败在我手下。" 他继而陈明利害:"若能痛改前非、弃暗投明,我必给你们一条生路;若是一意孤行,届时刀兵相向,要杀你们的并非我,而是不容恶行的天道。说全然不想杀你们,是欺瞒;但真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绝非我本心。" 信中更藏着几分体恤:"做强盗究竟有多苦,能挣几个钱,你们自己最清楚。你们当中,定有受欺凌、缺衣少食之人。日日提心吊胆躲在山里,终究难逃剿灭的结局,这般日子,又何苦煎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最后,王阳明给出明确抉择:"愿投诚改过者,我必待之如良民;若执意不降,我只能全力围剿。你们皆是我的同胞,若真到了刀兵相见、伤及性命的地步,我亦会心痛垂泪。该说的、能说的,都已言明,望你们仔细思量这封信。" 这封情真意切的书信送达贼巢后,竟产生了远超刀枪的威力。许多山贼被文中的教化与诚意打动,纷纷放下武器——一纸文书,真真切切抵过了千军万马的战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钟际才,2017年5月16日于河洞乡政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钟际才,民政部门退休干部,赣州作家协会会员、大余作家协会和王阳明文化研究会理事。热爱客家文化,钟情于地域文化挖掘和研究,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守护那些承载着当地记忆和历史痕迹的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曾采访于赣南18县市区的专家、学者和群众,足迹遍及大余县105个村的每个自然村庄和14个居委会的每条街巷,特别到偏远山区了解各地民俗文化、地域历史文化、地名文化。有400余篇作品发表在全国各大杂志,报刊和学术网站,独著、合著和主编书籍9部。应江西电视台、赣州电视台、大余县融媒体中心和大余县文广新旅局等单位邀约拍摄过二十多则地名故事短视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