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有个古城,古城有两大标志性代表,一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家花园,二是朝阳楼。两者</span>分别从建筑艺术与历史地标角度体现了建水古城的文化精髓,二者共同构成了建水古城的核心文化符号。所以,游建水,朱家花园和朝阳楼是必打卡之地。</p> 一、朱家花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朱家花园</b>素有"滇南大观园"的美称,是清末临安府城(今建水城)富商大贾朱成藻、朱朝瑛等两代人苦心经营的大型民居建筑群。始建于光绪初期,宣统二年(1910年)落成,建造历时近三十年。朱家花园原占地2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除家宅、宗祠两大主体部分,还有大量园田附属,甚为壮观。后因屋主朱朝瑛参加辛亥革命有功,获中将衔,也称"中将第"。建筑群落呈"纵四横三"布局,以建水传统民居"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结构为基本单元,多单元并列连排组合而成。共有大小天井42个、屋舍214间。建筑鳞次栉比,院落层出叠进,庭院雕梁画栋,亭台水榭相谐,进内宛入迷宫,是一组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具有滇南私家园林韵味的豪宅。</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凭借特有的建筑风格和朱氏家族的传奇故事深受游客喜爱,一直是建水最受欢迎的景区和来建水旅游的必到之地。随着建水旅游业的发展,朱家花园受到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很多国内专家、学者考察后认为,其历史价值和游览价值"与山西平遥乔家大院相比毫不逊色"。</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鸟瞰图</p> <p class="ql-block">走进朱家花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莫言为朱家花园的题词:建水城中旧宅之多,朱家花园之大,在县级市里,不知是否敢称第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梅馆</b>:朱家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命名内宅院。梅馆以梅花为主题,在院落的板壁和门窗上多以绘制梅花及题写以梅花为主的诗词楹联。在梅馆这个院落里,可以清晰看到朱家花园主体建筑"纵四横三"的布局,梅馆主要是朱家孙字辈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将“天地君亲师”改为了“天地国亲师”,充分体现了朱家的与时俱进。但排位正上方的雕刻仍然是凤在上,龙在下,因为当时处于清末慈禧篡政时期。</p> <p class="ql-block">园中遇见一对双胞胎兄弟一起练武,妈妈在池子对面指挥、拍照。本来是兄弟俩一起开练,结果刚刚起式,弟弟就慢了半拍,妈妈直言不讳地告诉弟弟要跟上,结果小家伙个性实足,一生气,不练了。只能剩下哥哥一个人勉强打了一通。这真是,小家伙人不大,脾气不小;老妈直肠子,说话方式欠讲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兰庭:</b>是当时朱家核心人物朱朝瑛的住所,当时朱朝瑛在生意场上和他的政治工作生涯之中也不缺乏兰花的气质。兰庭正房是全宅的主体建筑,其面阔为三间,前面带廊,左右连接护耳,又称后山耳。这就是朱家花园"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的典型建筑结构。</p> <p class="ql-block">关于朱家的渊源、发家、经商、从政到衰落的历史,花园内正好有一个展览非常不错,不妨跟着展览对其作进一步深入了解。</p> <p class="ql-block">遨游商海、驰骋政坛的朱氏家族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把几代人的家国之梦嵌入了白墙黑瓦,也把家族的荣辱沧桑留在了古宅深园。朱家花园讲述的不仅仅是朱家的故事,更定格了一个时代的背影,这座百年古园早已成为建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菊苑:</b>是朱家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命名的第四个院落,在菊苑的中间有一个盛满水的石缸,叫做"门海",以比喻缸中水深似海可以扑灭火灾,故又被称为"吉祥缸"。除了蓄水防火外,它还起到赏花观鱼、调节气温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竹园:</b>是朱家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命名的第三个院落,竹园最大的一个亮点是通过菊苑雕花屏门,又称格子门,分为天头、地脚、上腹、下裙、玉腰,称为五福临门,即一求长命百岁,二求荣华富贵,三求吉祥平安,四求行善积德,五求人老善终。它是幸福美满、称心如意、升官发财、长命百岁的总概念,竹园主要是长辈居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绣楼:</b>是朱家花园整组建筑群中唯一的两层建筑,位于花厅东西两侧,并与花厅连为一体。绣楼是朱家女子专门做女红、读书休闲的场所,后改用作朱家私塾。整体建筑结构巧妙、造型玲珑、彩绘精美,是朱家花园观花赏景的最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私塾穿越表演😊</p> 二、朝阳楼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朝阳楼</b>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比北京天安门早建28年,是建水古城唯一保存完好的城门楼。历经600余年地震、战火考验,仍巍然屹立,见证了滇南从边陲要塞到文化名城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朝阳楼正面悬挂清代书法家涂晫题写的“雄镇东南”匾额,字径近两米,笔力遒劲,彰显建水作为滇南军事、文化中心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朝阳楼采用48根巨型木柱与榫卯工艺,三层重檐歇山顶设计(<span style="font-size:18px;">比天安门层楼高一层)</span>,兼具防御功能与美学价值。</p> 三、文庙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建水文庙</b>,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元史·张立道传》载:是年张立道任云南临安广西道宣抚使(宣抚司设于建水), "复创庙学于建水路"。这是他继首创中庆路(今昆明市)孔子庙后,又与大理路同时创建的云南省最早的文庙。明清时为临安府学和建水州学所在。并曾一度寄寓着元江府学,成为滇南的文化教育中心。700多年来,先后经过50余次增修扩建,特别是明代头科翰林李遇元由京城绘来曲阜孔庙王宫式建筑图样,后来按图改建,拓地扩建, 终成占地114亩(约合7.6万平方米)的大型文庙, 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孔庙。</b></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经过历代50余次增修扩建,沿南北的纵向中轴线及东西横轴线安排了37个单体建筑,主要建筑包括:一池、一殿、一阁、二庑、三堂、三亭、五门、六祠、八坊等共37个。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及游览价值。除古建筑保存较好外,在建水文庙内尚保存有记载元、明、清、民国历代重修学宫、科甲题名、德政、警示等重要碑刻90余通,清朝皇帝御题匾额8块以及众多古树名木。</p> <p class="ql-block">官员兵名人等于此下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棂星门</b>:三開阁草山頂抬梁式建築,通面闊14.6米,進深3.6米,高6.8米。四棵中金柱穿脊而出2米余,往顶上罩明代青花盤龍瓷罩,下段裸往上有木制饰物,保留了霍星門原坊式特色,为全国孔(文)庙中少见的建筑形式。現存建築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建。棂星又名灵星、天田星、"主得士之慶"。漢高祖命祭天先祭檀星,宋代以后移用于孔廟,置棂星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杏坛</b>:始建于元代,明代天顺六年(1464年),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两度重建。相傳杏壇為孔子講學處,現建築為2000年第三次重建,采用三開間平面正方形單檐亭形式,高10.3米,宽7.12米。二層台基,石欄環繞,四面敞開,十二棵高浮雕盤龍石柱林立,七踩重昂斗拱,十字歇山脊,黄琉璃瓦屋面,内為斗八藻井,旋子彩畫,建築规格等级較高,僅次于先師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大成门</b>:為三開間两進深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建築,通面阔13.31米,進深5.5米,高7.4米。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重建。"大成"意謂孔子思想集古先聖之大道,以成自己之聖德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先师殿:</b>為五开间三進深单檐歇山顶五架抬梁式建築,通面闊27.2米,進深18.5米,高10.8米。四面環廊,七踩重昂斗拱。出檐深远,飞檐陡脊,拼图黄色琉璃瓦屋面,宏偉壯觀。極富地方特色的旋子彩畫,石木雕刻無不精妙绝倫。現存建築為清嘉慶九年(1804年)重建。先師殿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正殿,"四配、十二哲"配享從祀。殿内保存有清代八位皇帝御题匾额和二十二扇木雕屏門,甚為珍貴。</p> 四、学政考棚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云南提督学政考棚</b>,是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提督学政定期到此,集中滇南片区的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学政考棚坐北朝南,面宽40余米,纵深150米,占地6000平方米,房舍整齐对称,共百余间。整个建筑以甬道为中轴线,形成六进院落。现存建筑保留完好,画栋丹楹,华而不奢,层层递进,是研究中国西南古代科举制度的绝好实物遗存,199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云南提督学政考棚的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云南提督学政考棚中,设置蒙学馆、建水庙学书院义学馆、综合馆、乡土馆四个展馆,完整展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以及当地科举文化相关的内容,同时,设立云南提督学政考棚文房清供陈列馆及"藏稀堂",轮番展出唐宋元明清各时期古砚台三千多方及大量古墨、拓片等,更有甲骨文、秦汉简书、古代简牍等珍贵文字文物。</p> <p class="ql-block">官员兵民人等于此下马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