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张灏</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133574</p> <p class="ql-block"> 6月10日傍晚我们到了根河。根河市内蒙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县级市,是蒙古语"葛根高勒"的谐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呼伦贝尔市北部,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根河是中国最冷城市,年平均气温-53C,年封冻期210天以上,素有"中国冷极"之称。</p> <p class="ql-block"> 根河市是冷资源,冷能源,冷环境的富集区,被国家气候中心授予"中国冷极"称号,成为中国境内极寒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北极气候变化的"重要传感器"。</p> <p class="ql-block"> 根河市不仅以严寒气候著称,还是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有着近二十种矿产资源,其中铅锌储备达2000万吨,石灰石白云石储量更是惊人达1.7亿吨。同时,根河还是森林的海洋,森林覆盖率高达92%。</p> <p class="ql-block"> 6月11日我们游览了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敖鲁古雅是鄂温克族生活的部落,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守猎部落",值得探秘。</p> <p class="ql-block">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族居住的部落,位于根河市敖鲁古雅河畔。敖鲁古雅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敖鲁古雅是森林与草原的界线,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在这里交汇,一边是草原,河流;一边是森林,山岗,空气新鲜,当地人灰谐地说:"这地方绝对没有污染,连苍蝇,蚊子都是綠色食品"😄😄😄</p> <p class="ql-block"> 在内蒙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大兴安岭深处的滿归林区,现存着一个最古老,最神秘的民族一一敖鲁古雅鄂温克族。</p> <p class="ql-block">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分为民俗园和原始部落。民俗园包括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博物馆,鄂温克猎民居住区等。原始部落包括树屋酒店,驯鹿苑等。我们去了博物馆和驯鹿苑。</p> <p class="ql-block">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是一个以敖鲁古雅鄂温克原生态民俗展示为主的综合性旅游生态景区。2022年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入选为首批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央视节目《山水间的家》播出后,观众规模,媒体端累计覆盖人群破亿,敖鲁古雅及景区知名度大幅提升。</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使鹿文化博物馆。其是中国唯一以驯鹿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外观以突出民族特点的木质装修为主,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呼伦贝尔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览馆,更是一个文化传承教育的基地。同时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独特民族文化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融教育性,历史性,观赏性为一体,是集展览,文化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展厅,通过视频,声光电,3D等科技手段,分别展示了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的狩猎,桦树皮,萨满教,鹿皮,驯鹿等文化,穿越了鄂温克百年的历史长河。</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序厅有蒙汉英三种文字介绍鄂温克族的历史,分布与概括。大型电视向观众展示鄂温克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建旗以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p> <p class="ql-block"> 展览首先介绍了驯鹿,它牲情温顺,易饲养放牧。而地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交界处的敖鲁古雅乡,溪水,草原,森林,山冈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适宜驯鹿生长。鄂温克汉译为"生活在大山林里的人们",使鹿鄂温克人一直生话在大兴安岭密林中,以打猎和饲养驯鹿生话,这铸就了鄂温克原始部落的驯鹿文化。</p> <p class="ql-block"> 展览以驯鹿文化为核心,介绍了驯鹿特征:被称为"四不像",是馬头,鹿角,驴身,牛蹄。以苔藓为食,适应严寒,是鄂温克人生产生活重要伙伴。猎民点随苔藓分布迁移,现有6一7个猎民点维持半游牧状态。</p> <p class="ql-block"> 驯鹿习俗,桦树皮制作技艺,萨滿舞列入国家级非遗,瑟宾节等18项为市级非遗。</p> <p class="ql-block"> 过去,敖鲁古雅人养驯鹿只作为运输工具,一头驯鹿可以负重35公斤左右,每小时可口走5公里。1964年割商茸成功,驯鹿功用改变,不大用于运输,鹿茸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这里是唯一驯鹿生长地,大约有10000只左右。</p> <p class="ql-block"> 鄂温克驯鹿人信奉萨滿教和喇嘛教,萨满是鄂温克人的巫师,被本民族尊为智者,是人与神灵之间的使者,生活中的祭祀仪式要请萨满主持,萨滿恳求神灵的庇护而获平安。萨满教是以"万物有灵"为信仰核心的宗教形式。鄂温克人对火无比崇教,认为火中有神。</p> <p class="ql-block"> 政府很关心敖鲁古雅猎民生话,由政府出资筹建民居,完善猎民生活空间和居住条件。放下猎枪的鄂温克人通过发展旅游业和民宿经济维持生计。</p> <p class="ql-block"> 这是建在民俗园中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鄂温克猎民居。建于2003年,政府出资筹建,鄂温克族猎民从撮罗子走出住上了砖瓦房,不足300人的鄂温克族在政府关怀下改善了居住条件完善了生活空间。放下猎枪的鄂温克人从此开始了手工制作与鹿产品销售。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特色民俗文化便成了猎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且成了一张特殊的"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 鄂温克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当夜幕笼罩四野,广场上燃起熊熊篝火,鄂温克人围坐在篝火旁,听长者说唱那美妙动听的神话传说,鄂温克族的历史,社会状况,狩猎生话就这样一代代口口相传。驯鹿和打猎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的出台,猎民们放下手中的猎枪,生产生话发生了巨大变化。</p> <p class="ql-block"> 使鹿部落人据生活需要不断迁徙。鄂温克人400多年前从现在俄罗斯境内勒拿河一带的俄罗克屯迁徙到额尔古纳河流域。1957年在奇乾设立鄂温克族乡,1965年迁居满归镇北部的敖鲁古雅。2003年生态移民搬迁至根河市西郊,南临根河之畔,西面北面与额尔古纳市相接,紧邻S301省道。</p> <p class="ql-block"> 鄂温克族的历史行走在游猎生活中,文化书写在驯鹿皮上。在去定居点前,鄂温克族的一切衣食住行都依赖森林及天然产物,他们吃兽肉,穿兽皮,住桦树皮的"撮罗子",终生游猎在森林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用兽皮做的针线包,装饰包。</p> <p class="ql-block"> 桦树皮文化在鄂温克族有悠久历史,博物馆展出了桦皮制作的生活用品,如盆,碗,水桶,火柴盒,筷子盒,皮篓,皮船等。形状大小不一,装饰风格独特,纹样有几何纹,动物纹,🌸草纹。花草纹,驯鹿纹在桦树皮器皿装饰中更显风格。</p> <p class="ql-block"> 桦树皮做的婴儿摇篮。</p> <p class="ql-block"> 鄂温克族传统服饰以皮质为主,长袍,裤子,靴子,帽子,手套,袜子等多采用狍皮,鹿皮,羊皮等材质。</p> <p class="ql-block"> 目前鄂温克儿童满6岁可就近入学,采用汉语教材,汉语和鄂温克语双语教学。学校有电脑室,篮球场,排球场,田径运动场。</p> <p class="ql-block"> 鄂温克猎民生话有大幅度提高,用上了彩电,电脑,手机,用现代通讯工具传播本民族历史,风俗。</p> <p class="ql-block"> 这是"撮罗子",又称"斜仁柱",是鄂温克等东北狩猎和游牧民族的临时住屋,圆维型,高约3一5米,由二三十根碗口粗的松木为主干搭建而成,外面覆盖桦树皮和帆布。一般建在地势较高,阳光能照射到且水和柴草就近可取的平坦之处。</p> <p class="ql-block"> 从博物馆出來去了驯鹿苑,路上品偿了用鹿奶制作的酸奶。</p> <p class="ql-block"> 鄂温克人心灵手巧,做出许多文创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为娃买了两件纪念品,均有鄂温克族驯鹿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 去驯鹿苑路上看到靠老堡。它是鄂温克猎民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搭建的无人值守的物资存放点,常放野生植物,肉类及狩猎工具。过往猎民可自由取用。但需遵守规则:取用后需补更多物资以维持互助循环。</p> <p class="ql-block"> 靠老堡通常由4根活树支撑的木屋构成,高约3米,建在离住处50一100公里的范围内。这种互助模式体现了鄂温克族的传统生存智慧,被视为牧猎文明的产物,与现代不少发达城市的互助行为,如我在法国看到路边隔不远有一木柜,里边放图书,玩具供有需求者用。这和靠老堡有相似逻辑,即通过资源共亨应对资源短缺。</p> <p class="ql-block"> 一路原始白桦林和动物陪伴。这又遇见袍子。</p> <p class="ql-block"> 狍子生活在草原和山林地帶,头短而钝,眼大耳圆,雄性头上长有三叉形的狍角。嗅觉,听觉,视觉灵敏,当发现有异常时,它都驻足观察判断,因此被人们戏称傻狍子。</p> <p class="ql-block"> 最终到了驯鹿苑,其以展示鄂温克民族的使鹿文化得名。景区有典型大兴安岭特色,既是绿色宝库,也是动物乐园和天然植物园。在这里可以和被称作"四不像"的驯鹿亲密接触。</p> <p class="ql-block"> 驯鹿苑在敖鲁古雅原始部落区内。</p> <p class="ql-block">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族住的地方,17世纪中叶,驯鹿鄂温克人从贝加尔湖一带游猎迁徙到大兴安岭密村中,靠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被称为"使鹿部落"和"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也是中国境内保存"驯鹿文化"的民族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北纬52度生活着的敖鲁古雅是充滿着神秘色彩的古老民族。驯鹿雄性都有角,俗称四不像。传说它是姜子牙的坐骑,新年给你送礼物也是它拉着圣诞老人去的。驯鹿,你编织了绝美梦幻童话!</p> <p class="ql-block"> 驯鹿性情温顺,善于在沼泽,森林,湿地,雪地上行走,是使鹿鄂温克人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p> <p class="ql-block"> 驯鹿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被视为吉祥,幸福和进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驯鹿喜欢吃苔藓,20元一小筐,买來喂它。我弯腰送,它埋头吃,温顺乖巧,不怕人。</p> <p class="ql-block"> 游客可以与其案密接触,喂食,抚摸,拍照。</p> <p class="ql-block"> 千年以來,敖鲁古雅始终安静地藏在大兴安岭,任时间流过它的山门,它依旧守着自己的古朴,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为他们注射了新的力量,翻身的民族把歌唱,从此他们生活在平平仄仄的诗行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