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王银康(蓝天白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来自网络(致谢)</b></p> <p class="ql-block"><b> 宁波市海曙区樟村,盛产贝母,历史悠久。1998年樟村贝母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质农产品银奖”,成为中国“浙贝之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浙贝母又名象贝、大贝、珠贝、土贝、元宝贝,是著名的中药材“浙八味”之一,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贝母是一味很苦的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贝母味苦、甘、微寒,归肺经、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浙贝母原本生于山涧林下背阴处。清朝时期的象山农民将野生贝母引入农田栽培,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据《象山县志》记载:象山有种植浙贝的历史,以后移栽到鄞县小溪、鄞江一带,有万人种贝并以此为生。清康熙年间,有一象山木匠随带贝母种子移民到樟村,从此,贝母开始在樟村落地生根。当时樟村一带农户以蚕桑为主业,种贝母仅作为一项副业。试种后因当时贝母卖价高,加上樟村一带沙质土壤和暖润气,等条件,很适宜贝母生长繁殖,因而贝母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贝母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农作物,秋天下种,春天收获。草长莺飞四月天,贝母就可以收获了。掏出来的贝母要在晒场里晾晒。贝母加工的第一道程序就是对半挖开,去掉芯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那时的农忙时节,社员们都在地里忙碌,这挖贝母芯子的活儿就交给家里老人和孩子们做了。我小时去樟村亲戚家做客,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左邻右舍的老人和小朋友都到晒场里挖贝母。当时,我觉得好奇,也想体验一下,就和他们一起挖贝母。贝母有大有小,大贝母挖起来省时省力,小贝母挖起来费时费力。挖多了,就会感到手指有点酸痛。挖过贝母后的手,不管你怎么洗,那苦味还是会留在手心,好像让你不要忘记挖贝母时的辛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那年代,贝母很值钱,有“一石贝母抵一船谷”的说法,所以,贝母成了成樟村一带农民的主要收入。</b></p> <p class="ql-block"><b>贝母种子保留方式与其他作物的种子不一样,留作种子的贝母成熟后不起土,待到秋天下种时边掏边种。为了让留在地里的贝母种子安然度夏,农民们习惯在贝母种子地里种一些花生、毛豆、雪里蕻等吸水作物,统称为“面作”,其益处一方面可以增加点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为地下的贝母种子遮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过去,桑树是最佳遮阴植物,繁茂的枝叶伸展开来像是撑起一顶硕大的遮阳伞。可后来樟村农民不养蚕了,桑树也就砍光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之后,改种香椿树,效果也不错。在春天,香椿树的椿芽,摘下来炒着吃,香味浓郁,是一道农家佳肴。许多家庭收获的椿芽吃不完,有的送给亲戚朋友,有的到市场上卖掉。到了夏天春椿树枝叶茂盛,可以为贝母种子地遮阳,真是一举两得,可算聪明之举。</b></p> <p class="ql-block"><b>最近几年来,海曙区樟水镇、鄞江镇、龙观乡一带,贝母种植面积达一万多亩。其中樟水镇已经成为全国最大浙贝母产区,2018年入选浙江省道地优质中药材示范基地,“浙贝3号”为培育的新品种,并攻克了无硫加工技术等创新举措,使贝母产区不断巩固拓展,推动了农村经济振兴发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