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梁 山 话 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0033322</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课文:小学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span></p> <p class="ql-block"> 2022年初冬时节,我随团游览了黄山风景区。 黄山因具有独特的黛色,古时称黟山。传说黄帝轩辕曾于此炼丹而升天,故在唐代天宝年间改名黄山。</p><p class="ql-block"> 黄山风光无限,集众山的奇、雄、险、秀于一身,被冠以“天下第一奇山”而饮誉古今,蜚声中外。由此,吸引了海内外无数游客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这次黄山之旅,我们一行乘坐缆车先上了北海景区。真如李白诗意,<b>“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b>由于疫情监控尚未解除,景区游人很少,且阳光灿烂,风轻云淡,天气温和,正是旅游的好时光。 </p><p class="ql-block"> 踏上山道,一路风光尽揽眼前。黄山有72峰,大小各半,以怪石、奇松、云海和温泉闻名。我走在百里峰海景区,远观始信峰傲然而立。这时云海不来,温泉未遇,而奇松甘当绿叶慷慨点缀着山峰。此刻的黄山啊,奇峰怪石最是光采迷人。</p> <p class="ql-block"> 当望着这峰峦叠嶂,错落有致的天工巧成,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无穷魅力。面对这般怪石奇观,唤起我一直存忆着小学课本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中那句话,<b>“那里景色奇特,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b></p><p class="ql-block"> 记得课本中,列举了黄山的“仙桃石”、“猴子观海” 和 “金鸡叫天都” 等景观,描述形象生动,呼之欲出,触手可及。还提到了“天狗望月”及“仙女弹琴” 等,那里简直就是奇石博览的大观园。读过课文,心心念念似乎成了我与黄山的冥冥之约。</p> <p class="ql-block"> 然而,黄山风景区范围太大,景观特多,抬头是景,举目皆色。当时时间有限,难以按课本的介绍实地寻踪。但几年过去了,留给我的印象,最忆还是黄山石。它已深深嵌入我的心中,值得回味存忆。</p><p class="ql-block"> 在游中最先的印象是“梦笔生花”,尖峭的石峰夹杂着墨绿的黄山松,配上蓝天白云,似是徽墨宣纸,为诗仙李白留下挥毫题诗的梦幻传奇。</p> <p class="ql-block"> 当来到排云亭风景区,远远就望见那尊著名的飞来石。它高约12米,宽约8米,重达数百吨,坐立于岩崖石盘上,俨然天外飞来之客,落落大方,等待你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传说此石为“女娲补天”的遗落,我即顺着步级登上,触摸来自远古时代留在黄山的奇物。站在巨石旁,显得自己太渺小,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它带给黄山这神来之笔,成为标志性景观,也成了黄山旅游的亮眼符号。</p> <p class="ql-block"> 临近傍晚,我们相聚在光明顶等看日落。相机手机,“长枪短炮”的排列,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太阳即将落山时,它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让连绵不断的群山,披上不同层次的金色衣裳。</p><p class="ql-block"> 近处,奇形怪状的石头,沐浴着霞光,在人们的面前展现出黄山石金色的华贵。此刻,每个人的双眼紧盯着太阳,耳边不停响着“咔嚓,咔嚓”的拍照之声。相信每个人的手机相机里,都装着“黄山日落”的惊艳。</p> <p class="ql-block"> 次日凌晨,又出来看日出,黄山朝霞,配上松石山峦,为手机再添美色。接着,开始玉屏景区的游览行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绕过鳖鱼峰,从背后新开劈的道路下山,经一线天、蓬莱三岛等,一路欣赏奇峰怪石所彰显出的情趣。天都峰、莲花峰都在我们行走的视线内,尽可让你饱览,好好享受黄山那山巅奇峰的经典之美。</p> <p class="ql-block"> 当来到迎客松前,这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迎客标志。千年古松,挺拔伸展,巨石背景,群峰远衬,将黄山绝美推到了极致。</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玉屏楼,原为文殊院的旧址,现已改成为旅馆。旁有狮、象两石构成“青狮白象守文殊”的意象。这一景区,还有许多古松怪石,胜景奇观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登上黄山游览后,他无比感叹,<b>“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b>因而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了。</p><p class="ql-block"> 黄山实在美,这趟赴约黄山,天公作美,阳光给力,让我手机留住黄山奇峰怪石芳容的致美!这些逼真可人的黄山奇石,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脉动。由此而记住曾经的黄山之约,时时勾起少年时代朗朗书声美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 2025.07.13 珠海</p> <p class="ql-block">正文字数:1450字</p><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梁山话剑</p><p class="ql-block">音 乐:《黄山之约》</p><p class="ql-block">演 唱: 徐 千 雅</p> 欢迎阅读 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