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天柱一峰擎日月”

jrzou

<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五年五月八日上午八时左右,我来到了安徽省安庆市的潜山县,游览观光了潜山县著名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天柱山”。</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为“古皖文化”的荟萃之地, 人文景观,博大精深。道教,尊“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佛教禅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来驻锡。唐代,此山上的“佛光寺”;南梁,此山上“山谷寺”,是显赫一时。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雅士,先后在这里留存了近400方“摩崖碑刻”。这些“摩崖碑刻”,集历代文学和书法之精华。“石牛古洞”的摩崖碑刻之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将“新石器时期”的原始风貌再现。</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因其主峰“天柱峰”“一柱擎天”,而得其名。“天柱山”,又称“皖山”、“皖公山”、“潜山”。潜山县,因此山而得其名。安徽省,简称“皖”,亦源于此。“天柱山”,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489.8米。“天柱山”,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以其雄奇灵秀的山水、令人赞叹的人文历史、争奇斗艳的花卉和四季宜人的气候,构成了它独特的自身价值,成为旅游爱好者旅游观光的“胜境”、陶冶情操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天柱山”,历史文化悠久。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登临“天柱山” ,封“天柱山”为“南岳”。由此直至公元589年隋文帝时止,历代帝王都对“天柱山”有所加封,备受世人的仰慕。早在唐宋时期,佛、道两教,都视此山为“洞天福地”,争相建观造刹,传道布经。当年佛教禅宗三祖僧璨,在此以禅之妙义悟世,安贫乐道,传钵立化的遗迹,仍依晰可见。而今“三祖寺”殿宇林立,香烟缭绕,已成为全国重点寺庙。</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幽、泉无不秀。“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霄”,这是白居易赞美“天柱山”的诗句。李白的“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苏东坡的“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居为终老之计”,都流露出他们把“天柱山”选为自己归宿的愿望。由此可见,“天台山”的迷人之处,非同一般。它既有充溢阳刚之气的“擎天一柱”,又有构成挺拔之躯的45峰;既有奇松怪石、流泉飞瀑,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塞。除此之外,“天柱山”还有全国第三高山人工湖“炼丹湖”。“天柱山”自然景观奇绝,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后人对“天柱山”,更有“一柱擎天”、“万岳归宗”的赞誉。</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主要山峰 :</p><p class="ql-block"> “天柱峰”,乃“天柱山”主峰,海拔1489.8米。它与其周围岗峦,似是断隔却又衔接。它如春笋状,拔地而起500余米。“天柱峰” :中丰顶锐,腰围1.5公里。全身花岗岩石,如“钢锥”、如“石柱”、如“青莲花”、如“玉芙蓉”、如“刺天宝剑”、如“擎天巨臂”。</p><p class="ql-block"> “花峰”,紧傍“天柱峰”的西南侧,海拔1380米。峰顶有怪石重叠开裂,如“菊花花瓣”,故有此名。凝视久之,所有“花瓣”,又如在微风中翕张欲动,其状十分奇绝。它与“天柱峰”的相挨处,两侧削壁,如剑劈开,裂缝深峭,下临绝壑,险峻异常。人称此“裂缝”为“小天门”。它与“天柱峰”极相似,以峭耸见奇。因此,又有“小天柱峰”之称。</p><p class="ql-block"> “天池峰” ,位于“天柱峰”以南约500米处,海拔1426米。峰头,为赭色巨岩,中裂两道深不见底的深沟,沟宽各米许。前人在深沟之间,架两截条石为桥,恍如“天台石梁”,人称“渡仙桥”或“试心桥”。因深沟之中,无风之日也有冷气上冲,“非仙莫能过”,“非无隐私者莫能过”。又因两桥之间,仅米许,三步即可越过,俗称“三步两道桥”。桥北岩顶平面,约10平方米,有天然凹宕两个,深不盈尺,积水莹澈,终年不涸,人称“天池”,此峰名,亦源于此。稍有风起,水珠飞溅,如“喷珠撒玉”。峰北悬崖绝壁,人不敢俯视,因称之为“试心崖”。此峰与“天柱峰”隔壑相对。晴朗天气,可历数“天柱峰”木石。“天池峰”,是饱览“天柱山”雄姿的最佳之处。峰壑之中,云蒸霞蔚,紫雾晴岚,有时还会出现“佛光”奇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