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英国最小的国立博物馆 -- 索恩博物馆

迎新

<p class="ql-block">  周一放银行假。女儿说她们学校附近有座英国最小的国立博物馆 -- 索恩博物馆,小到只能容纳90人同时参观。但是馆藏极为丰富、精美、珍贵,还有可与大英博物馆相媲美的惊世珍品,所以它有“迷你大英博物馆”的美称,免费参观,想不想去看看?就这几句话,一下子就引燃了我们的兴致。跟着女儿乘地铁去了索恩博物馆。不巧,博物馆周一不开馆,吃了闭门羹。</p><p class="ql-block"> 回来上网查了查。索恩博物馆是约翰·索恩爵士捐赠给国家的。约翰·索恩( 1753—1837 )是英国十八至十九世纪最具创造力的建筑师。他自己动手,将家改造成博物馆,展陈他呕心沥血收藏的4.5万件藏品。‌包括特纳、贺加斯、卡纳莱托等大师的绘画,1万册书籍,170个建筑模型,3万张建筑图纸,6000件涵盖了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像和青铜器等文物····虽面积不大,却珍藏众多,每年吸引着超过10万之众的参观者。</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翰·索恩有着</span>传奇的人生。1753年他出生在泰晤士河畔的一个泥瓦工家庭,是家中的次子。14岁父亲病逝,他与母亲投奔已自立的兄长威廉·索恩。在哥哥的帮助下,结识了建筑师乔治·丹斯并成为他的学徒。3年后,丹斯推荐索恩前往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深造,由此开启了他的学霸生涯。</p><p class="ql-block"> 1772年,19岁的索恩测绘了《伦敦宴会厅》外立面,获得学院银质奖章;1776年23岁的索恩设计的《凯旋桥立面图》,获得学院金质奖章;同年,索恩为落水身亡的同窗好友詹姆斯·金设计了一座陵墓,在学院展出;1777年24岁的索恩获得了旅行奖学金,并在次年3月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周游世界之旅;1778年25岁的约翰·索恩出版了他人生第一本书《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由此索恩有了名气,有了源源不断的设计委托,也创造了大量的优秀建筑作品:英格兰银行,共济会大厅,马里波恩的圣三一教堂,切尔西皇家医院…1806年索恩被任命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建筑学教授。</p><p class="ql-block"> 1784年索恩结识了伦敦建筑商乔治·怀亚特的侄女伊丽莎白·史密斯。巧的是两人都是莎士比亚的剧迷,一起看戏剧,一起听音乐会,不到一年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1792年索恩以2100英镑买下了林肯<span style="font-size:18px;">法学院广场</span>12号住宅,把家、办公室和藏品室都安在了这里。由于夫妇二人都喜爱艺术和收藏,很快房间就装不下藏品了。 1807年,买下了隔壁的13号,用来放石膏像等藏品。1824年又买下了14号,将房子的前半部租出去,后边作为画室。</p><p class="ql-block"> 索恩在这里接待过英国首相、达官显贵、乃至海外政要。可以说,这栋住宅是他奋斗一生的缩影,是他行业翘楚的名片。这三户合在一起的房子,就是现在的索恩博物馆,是英国最小的国立博物馆;也被称为“迷你大英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索恩夫妇生了四个孩子,其中二子和幺子早夭,只留下长子约翰和三子乔治。不幸的是约翰也早早离世,而乔治与父亲不睦,甚至公开发表对父亲作品的恶意评论。妻子为乔治忧思成疾,病逝而亡。因为妻子的离世,索恩不肯原谅儿子,父子俩老死不相往来。索恩剪下报纸上儿子对他的恶意指责,也放在了博物馆里展览。1833年,80岁的索恩立下遗嘱,把这栋装满收藏品的住宅,这座艺术珍品的殿堂捐给了国家。</p><p class="ql-block"> 6月18日是星期三。老伴说咱俩还去索恩博物馆参观呗,女儿上班咱自己也能找到地方。早饭后,我们又一次乘上了地铁…10点半,来到了位于伦敦市中心霍本地铁站附近的索恩博物馆,已有十余人在排队等候。等了十几分钟,有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了一个透明袋子,要求将随身的背囊、小挎包放入袋子里,用手提着进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  进入门厅,一位亚裔面孔的姑娘接待我们,说这里有详细的文字材料,方便参观,3镑钱一份,两个人买一份即可。</p><p class="ql-block"> 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后,随即用中文向我们问好。我们问,你是中国人吗?她说是新加坡人,并热心地为我们拍了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房 间 布 局 图</b></p> <p class="ql-block">  走进馆内的第一个展室,就是索恩爵士生前的餐厅和图书室。</p><p class="ql-block"> 馆内所有展品,都是索恩爵士生前亲手布置的。</p> <p class="ql-block">  红色是餐厅的主色调,点缀着金色的线条。中间一张椭圆形的八人餐台。</p> <p class="ql-block">  墙上挂着作于1776年的索恩爵士的大幅画像</p> <p class="ql-block">  窗台上,对称摆放着一对极为精美的中国瓷瓶。</p> <p class="ql-block">  临街的一间是图书室,大量线装、精装的图书,整齐的摆放在书柜之中。</p> <p class="ql-block">  书柜顶上摆放一排古希腊黑陶罐</p> <p class="ql-block">  好似宫殿般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  走廊两侧,展示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器皿、建筑残片以及绘画收藏‌‌。展品太多啦,<span style="font-size:18px;">墙上嵌着,架子上摆着,地上立着,</span>层叠错落,毫无遮蔽,无论是观赏还是通过,都要十分的小心。</p><p class="ql-block"> 这时明白了,为什么入馆时要求把所有携带的物品装入透明袋,用手提着。 </p> <p class="ql-block">  走廊的顶棚上也镶嵌和悬挂着许多珍贵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室外的天井里,也摆满了各种文物。</p> <p class="ql-block"> 壁炉</p> <p class="ql-block">  由于这座博物馆是将三座住宅改建联通在一起的,因此展厅不大但很多,通道不宽却不少,内部好似迷宫一样。</p> <p class="ql-block">  这件公元前五世纪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女性形象</span>浮雕,来自雅典的卫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这件来自希腊的藏品,是公元二世纪的埃斯库拉皮乌斯雕像,身披长袍,手持蛇形医杖,象征治愈与重生能力。 </p> <p class="ql-block">  地下室放置的是一具<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span>古埃及的石棺 -- 塞提一世石棺。这具半透明的雪花石膏石棺‌,周身有着极为精美精细的雕刻,内有一个女神形象,并刻有亡灵书。 </p> <p class="ql-block">  塞提一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第二任法老,也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时间为公元前1318年 - 公元前1304年。塞提一世统治埃及13年,是埃及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p><p class="ql-block"> 1816年,英国驻埃及总领事萨尔特雇用意大利人贝尔佐尼为他搜集、发掘古物。1817年贝尔佐尼在埃及帝王谷中发现了塞提一世的陵墓,包括10间墓室和一具雪花石膏石棺‌。1824年,索恩爵士与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家贾姆巴蒂斯塔·贝尔佐尼 和亨利·索尔特经过激烈竞争,以2000英镑买下了塞提一世的石棺,成为他收藏中最昂贵的藏品‌,也是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1825年,石棺被置于地下室的中心位置。索恩将房顶改造成华丽的中央穹顶,阳光可以贯通三层楼房,直达地下室的石棺。</p><p class="ql-block">  从石棺所在的地下室举头向上,景象令人惊叹。目力所及,全是精美的藏品。建筑物的枕梁,楣饰,柱头,柱顶饰,怪兽水嘴;人物的等身雕像,胸像,浮雕;完整的和残破的,对称和不对称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p> <p class="ql-block">  阿波罗·贝尔维代雷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神。</p> <p class="ql-block">  由弗朗西斯·钱特里爵士于1830年雕刻的约翰·索恩爵士的大理石半身像摆放在中庭的正中央。</p><p class="ql-block"> 200年间 ,索恩一直在这里,默默地注视着他的精心收藏。</p> <p class="ql-block">  离开石棺,来到画廊,正赶上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画作。虽然我们听不懂英文,但望着那一幅幅精美的画作还是万分欣赏。</p> <p class="ql-block">  讲了十几分钟后,工作人员开始戴上一副白手套,将墙上的机关打开,整面墙随之翻转过来,荷加斯的系列油画《浪子生涯》等画作出现在眼前。这个场景一下子就震惊了现场所有的人,让人既惊奇又欣喜。</p><p class="ql-block"> 这种折叠收纳法是索恩作的巧妙构思设计,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动态展览形式。‌‌它采用了独特的折叠画板设计,可以一层一层地将墙壁(壁板)翻开,像看故事书一样,一页一页地浏览画作,解决了场地小,展品多的困境。实在是妙,令人啧啧赞叹。</p> <p class="ql-block">  修道室 </p> <p class="ql-block">  三楼的模型室,完整保留了索恩收藏的大量建筑模型、家具、雕塑等展品。</p><p class="ql-block"> 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珍贵的</span>帕提农神庙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下室</span>里的厨房,陈列着大量中国瓷器和餐具,展现了当年索恩家庭的厨房状态,让我们见识了200年前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场景。 ‌</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不会英文,靠翻译软件费时费力还不一定准确,所以只能是看个大概,看个皮毛。不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翰·</span>索恩爵士凭一己之力,收到如此众多的珍宝,已经令人十分的惊奇、惊叹,甚至是震惊、震撼了。</p><p class="ql-block"> 约翰·索恩爵士的收藏,把英国人喜爱收藏的这种民族特性展示的淋漓尽致。<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国人有着浓厚的怀旧情结,</span>喜欢收藏,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英王乔治五世‌就喜欢集邮,被称为“集邮国王”,他的收藏推动了国际集邮界的发展。英国的普通百姓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老物件。媒体上经常会出现某某人家发现年代久远的珍藏这样的消息。我们在英国旅行,在乡村小镇也能看到旧物店,古董店。可以说收藏是英国人生活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敬佩的是,约翰·索恩爵士将价值不菲的收藏,无偿地捐赠给国家。捐赠是英国人的一种传统。许多英国的有钱的人,特别是贵族,<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捐赠视为社会地位的象征。活着的时候举行各种捐赠。</span>去世之前,会将遗产包括收藏,捐赠给国家。最典型的是1753年汉斯·斯隆爵士,将7.1万件珍藏捐赠给国家,直接促成了大英博物馆的建立,也成为后世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伦敦有大小博物馆192个。其中,国立博物馆有十几个,其余的则是由各种组织或者个人建立的博物馆。完善的文物古迹保护体系,管理机构的规范、成熟、透明,和公众积极参与,使英国的历史遗迹、文化遗产、各种文物得以较好的保存下来。这也促使收藏者更倾向于将藏品,交由专业机构管理,确保文物收藏得以长期保存与展示,实现文物收藏的永久保存。这对世界有着学习和借鉴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