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之行(七)

白艳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犁之行接近尾声,今天计划从精河返乌鲁木齐,行程四百多公里,途中也没搜到好的景点。吃过早饭,上了车,系好安全带,准备多睡一会。没走多远,从右侧车窗外看到天山雪景闪闪发亮,于是和同学拍了许多照片。当行程接近奎屯时,忽然看到棕色的路牌上写着独库公路博物馆,我立即从百度地图上搜索距离,结果只有十几公里20多分钟的车程。我提议大家积极响应,直奔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达博物馆后,正赶上讲解员给一个参观团讲解,听着讲解员极富感情的讲解,我们也深受感染。通过讲解我们了解到独库公路建设的背景、艰难的建设过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建设独库公路的英雄们肃然起敬。当</span>听到为建设独库公路而付出青春和生命的修路人的感人故事时,我的眼睛湿润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库公路即217国道,是连接新疆南北的国道,北起北疆石油之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南至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南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全长561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横穿天山,又称天山公路。</span>独库公路始建于1974年,1979年全线毛路通车。2008年至2012年,独库公路进行了总投资近30亿元的改建工程。经改建后独库公路全线升级为二级公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独库公路修通之前,天山这道屏障横亘于南北疆之间。人们从北疆到南疆,必须东绕乌鲁木齐或西拐伊犁河谷,100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四天以上才能到达,交通十分不便。为巩固边防、加强战备,1964年4月9日,毛主席做出“搞活天山”的指示,确定了“依托天山,坚守平原,长期坚持,独立作战”的战略方针,国家批准修建0503、0602、0603、07042线四条国防公路及其他支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军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立即行动,组织各方力量投入施工。由于当时国力不足,条件有限,筑路军民历尽艰辛,苦战数年,公路初通,告一段落。1974年4月2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关于加快天山国防公路建设的命令》,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万余官兵集结天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艰苦筑路历程。为早日修通独库公路,官兵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爬冰卧雪攀绝壁,攻坚克险战飞线,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代价。168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数千人负伤致残。牺牲的战士中最小的只有16岁,最大的28岁,正值青春年华,真的是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库公路工程艰巨,在我国公路建设历史中极其罕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地势险要,全线海拔最高为3400多米,其中300多公里地段是崇山峻岭、深涧峡谷,100多公里是悬崖峭壁;二是地质复杂,公路沿线地质结构复杂,情况多样,地质条件脆弱,公路病害严重,施工极为困难;三是气候恶劣,海拔高,氧气少,气温低。筑路时期沿线最低气温达-46℃,大雪封山长达半年多,积雪厚度多达2米以上,风吹雪地段高达6米,雪崩频繁;四是工程庞大,全线平均每公里土石方量4万多立方米,最多地段可达每公里70多万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哈希勒根达坂海拔3500多米。有一句哈萨克谚语这样说道:“哈希勒根大断崖,上看是冰山,下看白云翻,老牛小羊不敢攀。”因此,这里也被称为独库公路最险峻的路段。1977年哈希勒根隧道开工。因为高山缺氧,不少官兵出现头疼恶心、胸闷气短等反应,吃不下、睡不着,加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官兵普遍缺乏营养,出现嘴唇起泡、腿浮肿、脸脱皮、牙龈出血、体重下降等现象。由于隧道内气温低,冰雪浸泡现象严重,施工时身体被冻得麻木,官兵有的患上了风湿,双手无法伸直,有的因为腰椎弯曲变形。面对如此考验,官兵们毫不退缩,晕倒了抬出洞,清醒了再进洞接着干。经过顽强奋战,工程最终于1979年竣工。哈希勒根隧道海拔3396米,是当时我国海拔最高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在哈希勒根隧道北口的防雪走廊,全长258.5米。走廊横向呈长弧形,一侧紧贴山崖,另一侧面向深谷,纵切面是里高外底呈30度斜坡的梯形。积雪、冰碴通过廊顶滑入深谷,保障廊内车辆和行人安全。防雪走廊工程于1979年4月开工。为尽早开挖出走廊墙体基础,官兵们要清除7米多高、最深处超过11米的积雪。开工两个多月内,就发生雪崩30多次。为防治雪害,干部、党团员和老兵组成排险突击队,队员们不顾危险,肩扛铁锹、钢钎和大锤,身背炸药、雷管和器材,爬上冰峰雪岭,凿洞眼、装炸药,成功制造“人工雪崩”,化解了雪崩威胁,为推进防雪走廊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1980年,防雪走廊工程竣工,成为独库公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玉希莫勒盖达坂海拔3600多米,山势险要,黄羊难攀。玉希莫勒盖隧道轴线选在分水岭两侧的沟顶,围岩破碎,潜流丰富,掘进困难,为国内公路隧道所罕见。1979年3月,玉希莫勒盖隧道开工建设。因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同年11月,交通部决定改用明线方案,隧道暂时停工。1982年3月,玉希莫勒盖隧道复工续建。筑路官兵顶风雪、冒严寒、战塌方,历尽艰险,经过前后8年多苦战,终于在1988年9月完成任务,为我国高原地区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玉希莫勒盖隧道海拔3280米,长1115米,是当时中国公路隧道建设难度之最。为了修建隧道,21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2013年7月,经过扩建,隧道全长增加至1943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拉尔墩达坂海拔3000米,是巩乃斯河与开都河的分水岭,也是独库公路唯一的无隧道达坂。达坂风吹雪灾害十分严重,积雪深达10米,路基全部被冰雪覆没,随清随积,无法彻底清除。公路建设接近尾声时,验收组考虑到雪害对公路通车后的影响,提出增加防雪工程。经过几年建设,独库公路第二处防雪工程拉尔墩达坂防雪走廊修建完成,彻底解决了达坂风吹雪灾害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铁力买提达坂山势极为险峻,蒙古语意为“不可逾越”。1979年,铁力买提隧道开工。隧道所在地质层岩石风化严重,冒顶塌方现象频繁,掘进工程极为不顺。在险象环生的隧道施工,不亚于一场生死搏斗。筑路官兵利用风钻、空压机进行钻隧。钻爆后,基本靠人工扒碴、装载机装碴、翻斗车运碴,一米一米推进。经过4年修建,铁力买提隧道于1982年底贯通。它结束了公路施工材料、机具、生产、生活物资等运输需翻越明线的历史,拉近了施工部队与团部指挥机关的距离。铁力买提隧道海拔3223米,总长1894米,是当时国内最长的高山公路隧道。为确保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很多战士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库公路高山峡谷路段多,气温低,致使达坂路段形成了多年冻土层。加上风吹雪、雪崩、泥石流、冻融翻浆等病害影响,路面铺设困难重重。科研组选取部分路段进行先期试验,最后拟定在海拔3000米以下路段铺设沥青黑色路面,海拔3000米以上路段铺设泥结碎石的过渡路面。公路路基宽度和各项技术指标采用比三级公路略高的标准,通车量按每昼夜行车1000辆解放牌汽车的密度计算。针对不同路段的气候、路基等情况,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和方法。1978年,部分路段开始试铺沥青黑色路面;1979年,筑路部队在各路段全面铺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库公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行管理。筑路部队精心布局,严格管理,确保安全、进度和质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兵力部署上,注重合理分配,采用团集中、营分散,分段突击、交替前进的方式,通过先抓试点,总结经验后,再制定周密的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工程安排上,根据天山地区气候和施工期短等情况,提前准备,突出重点。在施工中严格技术管理,实行工程质量承包责任制,把"修路三年五载,用路千秋万代,宁可现在多流汗,不给工程留后患”的要求变为官兵的自觉行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路建设从立项到竣工,按照规范要求编写施工技术、计划、质量、定额、装备等管理制度,确保了公路建设有序推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库公路全线架设桥梁共67座,建造涵洞1294道,一座座桥梁飞跨山涧,使天堑变通途。1983年9月,独库公路通过了交通部组织的验收,工程质量总体评价为优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库公路,纵贯天山南北,是一条国防之路、英雄之路,是数万官兵铸就的悲壮史诗,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库公路,装点大地山河,是一条团结之路、最美之路,是筑路人、养路人创造的不朽传奇,是造福各族人民的幸福大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巍巍天山埋忠骨,英雄豪气贯长虹。英雄的人民子弟兵用热血与生命铸就了“信念像雪松一样坚定,追求像白杨一样坚贞,品格像红柳一样坚韧,意志像胡杨一样坚强”的精神品质,奏响了一曲壮丽的凯歌。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忠魂铁骨铸丰碑,精神耀天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注:此文资料源自独库公路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