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禹城八极拳武馆,阳光洒在“禹城八极拳”牌匾上,映出一片金黄。我站在武馆门口,看着一群身穿红色制服的人举着“日照康养职业学院 杏林筑梦 康养禹城”的横幅合影,背景墙上贴着“健康赋能禹城同行”的标语,热闹非凡。今天,这里不仅是一处习武之地,更是一个融合健康、文化与国际交流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一位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的姑娘蹲下身子,微笑着递给一个小女孩一包健康手册,旁边的人群围成一圈,目光中满是期待。我走近一看,原来是“杏林筑梦康养禹城”团队正在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他们不仅带来了医学知识,更带来了温暖与关怀。</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个身穿红色上衣、灰色裤子的人正站在墙前,摆出一个八极拳的起手式。他动作沉稳,眼神坚定,背景墙上贴着“禹城八极小架(丁发祥时代)”的宣传海报。这一幕仿佛让人穿越回了那个武术盛行的年代,感受到八极拳的刚猛与内敛。</p> <p class="ql-block">走进武馆内部,我看到“健康赋能禹城同行”团队正在为学员们进行心肺复苏教学。志愿者们、徒弟们、徒弟家长孩子们围在旁边认真听讲。康复推拿、口腔护理、养生科普……这些健康知识在这里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真实可感的生活技能。</p> <p class="ql-block">在武馆的角落,志愿者们正为一个躺在地上的孩子进行急救演示,周围的人屏息凝视。我站在一旁,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紧张与专注。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强健,更是生命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另一边,志愿者正在为第子们进行基础体检。用听诊器检查胸部,旁边两个小男孩好奇地探头观看。我走近他们,听到志愿者在轻声讲解:“心跳正常,呼吸顺畅,这就是健康的基础。”这样的场景,在武馆里显得格外温馨。</p> <p class="ql-block">在训练区,志愿者们正拿着一个蓝色康复器械,向一群小男孩演示如何进行肩部放松。背景墙上贴着八极拳的动作图解,旁边戴蓝帽子的男子在认真观看。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专注的模样,仿佛看到了传统武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午后,身穿黄色运动服的男子坐在墙边,肩上搭着一条毛巾。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走过来,轻轻为他按摩肩膀。背景墙上贴满了武馆的历史照片和标语,记录着八极拳的传承与荣耀。我坐在一旁,听着他们聊天,感受到一种来自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放松。</p> <p class="ql-block">武馆的另一侧,几位来自俄罗斯的武术爱好者正在与本地学员交流。他们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着“八极拳,好厉害!”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一招一式地切磋,语言虽不通,但对武术的热爱却毫无隔阂。7月15日的“禹城杯”国际八极拳交流赛,正是这样一座连接中外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中俄荷三国选手手捧获奖证书在比赛场地合影留念,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八极拳精神的传承——不仅是技艺,更是信念。</p> <p class="ql-block">在武馆的陈列室里,我跟着张超教练一起翻阅老照片,听他讲述丁发祥、张玉光等武术先辈的故事。墙上贴着八极小架的招式图解张天云教练,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我轻轻抚摸着那些泛黄的照片,仿佛触摸到了时间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下午,日照康养职业学院的学生再次走进武馆,他们一边学习八极拳的基本动作,一边尝试将其与军体拳结合。一位叫白延峰的同学兴奋地对我说:“八极拳的发力方式太有力量感了,我想把它融入军训中!”我看着他们在阳光下挥拳踢腿,感受到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傍晚,一位叫刘腾的男子在武馆前展示八极拳的招式,动作刚猛有力,眼神如炬。背景墙上写着“忠肝义胆 以身做盾 舍身无我 临危当先 脚踏乾坤”的标语。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一招一式地演练,仿佛看到了八极拳的精神内核在这一刻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武术训练,动作整齐划一,口号响亮有力。墙上挂着的奖牌和荣誉证书,见证着这个武馆的成长与荣耀。我站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呐喊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武馆渐渐安静下来。我站在门口,回望着这一天的点点滴滴——健康义诊、文化溯源、国际交流、武术研学……这一切,都在这里交汇、融合,谱写出一曲属于禹城八极拳的多元新篇。我轻轻合上笔记本,心中默念:传统武术,不只是拳脚功夫,更是文化的传承,是健康的守护,是世界的桥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