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0班刘尚恩</p><p class="ql-block">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一位初中生眼中的电子科技大学 </p><p class="ql-block">漫步在电子科技大学的银杏大道上,阳光穿透金黄的叶隙,洒落一地碎金。这座以“求实求真,大气大为”为校训的学府,既有理工科的严谨锋芒,又浸润着成都的诗意与烟火气,恰如秋日银杏——灿烂而沉静。 </p><p class="ql-block">成电的“实”,在于学子对知识的虔诚。食堂排队时,身旁可能是归国的牛津博士;主楼草坪上,教授与学生畅谈金庸武侠中的大数据逻辑;实验室里,大一新生已埋首于科研的星火。这里的人很少高谈阔论,却将理想凝练成一行行代码、一次次实验,以沉默的耕耘注解“大气大为”的深意。一位校友的箴言点醒了我:“光有梦想不够,更要有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信念。” </p><p class="ql-block">成电的“美”,藏在四季流转的风景中。春日鹭栖湖畔的书声、夏夜东湖的黑天鹅、秋日银杏大道的金色穹顶、冬雪覆盖的八角图书馆,科技与自然在此共生。更动人的是人文的温度:宿舍楼里的身高秤、微波炉,是理工男生的细腻;而“熊猫园”的昵称,则藏着对女同学的珍视与呵护。 </p><p class="ql-block">离别,是成电人最深沉的诗篇。毕业生轻抚主楼的砖墙,将青春封存于银杏叶脉之间;远赴重洋的学子,在异国寒夜里念起食堂的担担面,才懂得那方校园早已融入血脉。一位老校友的感慨道出共鸣:“电子科大岁月,是我漫长人生中再也无法复刻的晨光。”</p><p class="ql-block">成电告诉我:真正的科技殿堂从不是冰冷的铁幕。当严谨的电路图与鹭栖湖的波光相映,当代码字符间飘起红油抄手的香气,理性与浪漫便在此合鸣——这或许就是求学路上最动人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40班张一诺</p><p class="ql-block">电子科大:科技与生命的双重叙事 </p><p class="ql-block">,我站在电子科技大学校门前,恍惚间以为走进了一枚巨大的集成电路。灰白色建筑群如电路板上的精密元件,棱角分明的线条与玻璃幕墙的反光,在晨光里交织成科技的冷峻韵律。校园主干道上,银杏叶簌簌落进学生的电脑包,他们却浑然不觉,专注的目光像在解码地砖缝隙里的二进制密码。</p><p class="ql-block">图书馆前的方塘是整座校园的温柔注脚。水清得能照见云絮的褶皱,池底沉落的硬币在光影中忽明忽暗,像极了量子世界里的不确定态。这科学殿堂里的小小“迷信”,让我忽然读懂:理性从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对未知怀揣敬畏的温度。</p><p class="ql-block">实验室的玻璃幕墙隔绝了喧嚣,示波器的绿线在屏幕上跳跃,频谱仪的指示灯如星子闪烁。但最触动我的,是墙角那盆无人照料的绿萝——它的藤蔓绕过仪器支架,在遮光帘的缝隙里倔强地探出头,叶片上的露珠折射着实验台的冷光。原来,再精密的科技矩阵,也容得下生命最本真的生长姿态。</p><p class="ql-block">归途时暮色渐浓,我回望校门,那排路灯正次第亮起,像极了电路板上的LED指示灯。这所学校教会我的,不仅是科技的严谨逻辑,更是在理性世界中寻找诗意的能力。那些在砖缝里绽放的野蔷薇,与实验室里跳动的代码,共同构成了关于“创新”最生动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40班胡夏</p><p class="ql-block">电子科技大学是985、211、双一流A类大学,以其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强势为人们所熟知。</p><p class="ql-block">这几年以来人工智能很热,成电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并且,这里的同学都很优秀,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学习氛围。里面环境优美,风景迷人导游老师跟我们说里面的风景十分迷人占地面积大类似于一个小公园。这让我十分向往。我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到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p> <p class="ql-block"> 40班柯煜晨</p><p class="ql-block">早上我走过电子科大的校门,迎面便撞见几座灰白色的楼,排列得极整齐,倒像是电路板上的元件,密匝匝地焊在那里。校园里走动的人不多,偶尔有三两学生擦肩而过,眼睛却都盯着地面,仿佛地上写着什么微分方程似的。</p><p class="ql-block">图书馆前有一方水池,水极清,映着天上的云。偏是水底沉着几枚硬币,想是过路人掷了祈福的。科学之地,竟也容得下这等迷信勾当,倒显出几分可爱来。</p><p class="ql-block">实验室的窗明几净,看得见里面摆着的仪器,却看不见思想。思想这东西,向来是藏在脑壳里的,仪器再精密,也测不出个所以然来。</p><p class="ql-block">归途中,忽见路旁野草丛中,一枝红花歪着脖子钻出来。在这精于计算的地方,花儿倒活得恣意。</p> <p class="ql-block"> 40班黄浩均</p><p class="ql-block"> 电子科大一日</p><p class="ql-block">走进电子科大的校园,迎面是整齐的教学楼和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正值下课时间,学生们抱着书本匆匆穿行,脸上写满了青春的朝气。图书馆门前排着长队,每个人都安静地等待着进入知识的殿堂。</p><p class="ql-block">漫步在校园小道上,不时能听到实验室里传来的讨论声。透过窗户,看见许多学生正专注地操作着精密仪器,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操场上的运动身影,食堂里的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p><p class="ql-block">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校园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无论是走廊的长椅,还是树下的石凳,随处可见埋头苦读的身影。他们或奋笔疾书,或凝神思考,展现着当代大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这次参观让我深刻感受到电子科大的学术魅力,也让我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作为高中生,我要以这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为榜样,脚踏实地,勤奋学习,为将来考入理想大学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40班庄博闻</p><p class="ql-block">成电一日:在代码与银杏之间</p><p class="ql-block">踏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那一刻,我便被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所包围。校园的主干道上,学生们步履匆匆,背着双肩包的身影在阳光下划出锐利的线条;而路旁的银杏树却以另一种韵律摇曳,金黄的叶片缓缓飘落,在水泥路面上铺就柔软的地毯。</p><p class="ql-block">图书馆里,我看到无数低垂的头颅沉浸在数字世界的海洋中,屏幕的冷光映照着年轻的面庞。那些敲击键盘的声音,像极了某种现代文明的祷告。而在实验楼的走廊里,偶然瞥见的方程式草稿与咖啡杯构成了一幅奇特的静物画。</p><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莫过于午后阳光下,几个学生坐在草坪上讨论问题的场景。他们手中平板的科技感与身后古朴的教学楼形成奇妙的对话,恰如这所大学本身——在严谨的工科气质下,跳动着人文思考的脉搏。离校时,校门处的校训"求实求真,大气大为"在暮色中格外醒目,我忽然明白,这里孕育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在数字时代保持清醒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40班 黄堉铭</p><p class="ql-block"> 电子科大沙河校区的初遇</p><p class="ql-block">踏入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的“学子楼”,午后的阳光正穿过高耸的玻璃幕墙,在光洁的地面上流淌成一片金色的河。作为初二学生,我仿佛走进了一部科技巨著的扉页,指尖触碰到的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知识与创造的气息。</p><p class="ql-block">旋转楼梯如银龙盘绕而上,连接起层层叠叠的智慧空间。倚栏仰望,楼顶的玻璃穹顶将天空切割成几何形状的蓝宝石,仿佛整个宇宙的奥秘都向这里投来注视的目光。走廊两侧的墙壁上,爬山虎在红砖间蜿蜒成绿色的河流,无声诉说着岁月与求知的共生。透过明亮的窗,我看见主楼浮雕上精密交织的电路符号,宛如科技文明的古老图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沿着绿荫小径向深处走去,路旁长椅上三两学子专注讨论,那些陌生的公式术语如星子般散落空中。我虽不能尽解其意,却真切感受到一种向未知深空进发的勇气与热情。行至刻有“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碑前,遒劲的字迹如磐石般沉入心底——原来少年心事当拿云,亦当脚踏实地,以今日之勤勉为砖石,铺就通往未来的长阶。</p><p class="ql-block">离开时回望“学子楼”,它如一座巨大的白色方舟,正载着无数年轻的梦想驶向科技的星河。我的行囊里没有芯片与代码,却装满了对未来的清晰向往:终有一日,我也将以知识为帆,在此启航。</p> <p class="ql-block"> 40班杨诗彧</p><p class="ql-block">站在电子科技大学宏伟的校门前,我原以为这里只有冰冷的代码和电路板。但漫步校园,我看到实验室里专注的目光,图书馆中翻动的书页,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原来科技学府的生命力如此鲜活。</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作文成绩中等的初二学生,我曾以为好文章必须辞藻华丽。但电子科大的校训"求实求真"让我明白,真诚的表达比华丽的技巧更重要。在机器人实验室,学长们调试程序时的耐心与坚持,不正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吗?</p><p class="ql-block">这次参观让我懂得,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学科技,都需要用心观察、真诚表达。47分的作文成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用朴实的文字记录真实感受,或许就是进步的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