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第一村——袁家村

牧马河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4日下午,从郑国渠景区出来后,驱车前往袁家村。因为袁家村在我的老家——山西忻州,成功打造了“忻州古城”文旅项目,使“忻州古城”成为晋北乃至山西省的一张名片,并通过央视等媒体的宣传,被全国人民所知晓。</p><p class="ql-block"> 袁家村是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的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村域面积0.4平方公里,全村现有62户,285人(截至2024年数据)。</p><p class="ql-block"> 作为著名的乡村旅游地之一,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房舍布局是传统的正南正北,方方正正;街巷横平竖直,排列有序。弦板腔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2013年8月26日,袁家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村口大门</p> <p class="ql-block">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村委会前竖立的毛主席塑像</p> <p class="ql-block">‌ 袁家村发展历经农业奠基、工业转型、旅游振兴三个阶段‌,通过两代村支书郭裕禄、郭占武的连续领导,实现了从‘烂杆村’到乡村振兴样板村的跨越式发展。‌</p><p class="ql-block"> 第一阶段:农业奠基(1970-1978年)</p><p class="ql-block">‌ 脱贫突破‌:1970年郭裕禄任生产队长,带领村民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将贫瘠耕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田,人均收入从29.6元提升至温饱有余。‌‌</p><p class="ql-block">‌ 集体模式‌:采用土地集体管理模式,成为全国农业战线旗帜,为后续工业化积累原始资本。‌‌</p><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工业富村(1978-2000年)</p><p class="ql-block">‌ 乡镇企业崛起‌:</p><p class="ql-block"> 1978年建成白灰窑、砖瓦窑等村办企业。</p><p class="ql-block"> 1983年投资水泥厂形成支柱产业。</p><p class="ql-block"> 1990年代拓展至硅铁厂、运输队等多元产业。‌‌</p><p class="ql-block">‌ 经济飞跃‌:2000年集体资本积累达1.8亿元,人均年收入8600元,获评“小康村”。‌‌</p><p class="ql-block"> 第三阶段:旅游振兴(2000年至今)</p><p class="ql-block">‌ 产业转型‌:2007年,袁家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通过以下举措实现产业升级:</p><p class="ql-block">‌ 特色街区建设‌:康庄老街、小吃街等集中展示传统工艺和关中美食,坚持“一店一品”“现做现卖”原则。‌‌‌‌</p><p class="ql-block">‌ 文旅融合‌:发展秦腔皮影戏、老茶馆等民俗文化,并引入创意产业如书院街、星巴克等,形成“土洋结合”的多元业态。‌‌</p><p class="ql-block">‌ 集体经济模式‌:采用“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机制,2023年村集体资产达30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15万元,带动周边万人就业。</p><p class="ql-block"> 2015年实施“进城出省”战略,输出袁家村商业模式至西安商业综合体。</p><p class="ql-block"> 2021年游客量超6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破10亿元。</p> <p class="ql-block">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各种关中美食</p> <p class="ql-block">  袁家村的夜晚灯火璀璨,色彩斑斓。因为白天气温太高,人们等到夜晚才出来逛街吃饭购物。来自全国的游客,在这里品尝着关中美食,感受与繁华都市不一样的乡土风情。</p> <p class="ql-block">  2013年8月26日,袁家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 2017年11月,荣获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p><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28日,袁家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p><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25日,袁家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0日,袁家村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被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拟纳入2010﹣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公示名单。</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10日,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p> <p class="ql-block">‌ 袁家村成功的关键在于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民俗文化深度整合的创新实践‌,通过三产融合、股份制改革和严格品控,构建了可持续的乡村旅游生态体系。</p><p class="ql-block"> 核心发展模式创新,集体经济与股份制改革‌。袁家村通过村集体主导的股份制模式,实现村民全员持股和利益共享。在2007年转型旅游产业时,村民以土地、房屋入股成立合作社,形成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三权统一的结构,有效规避恶性竞争并保障共同富裕。‌‌‌‌</p><p class="ql-block"> 三产融合驱动增长‌。首创“三产带二产促一产”路径:以旅游吸引客流→餐饮住宿需求催生农副产品加工→倒逼扩大粮食种植养殖规模。酸奶作坊单日销量达10万瓶,豆腐合作社产能扩张10倍即为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 文化资源运营策略,关中文化沉浸式开发‌。</p><p class="ql-block"> 将农耕器具、传统作坊、秦腔表演等元素转化为旅游产品。</p><p class="ql-block"> 打造“前店后厂”式作坊街,展示油坊碾榨、磨面等16种非遗技艺。‌‌</p><p class="ql-block"> 实施“一店一品”策略,精选100余种关中特色小吃独家经营,杜绝同质化。‌‌</p><p class="ql-block">‌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立采购、定价、质检、结算四统一机制,县质检员驻村监督+村民互查,禁用冰箱确保食材新鲜。该体系使其成为全国首个村级食品安全示范区。‌‌</p><p class="ql-block"> 组织保障体系实施双层治理结构‌。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协会”模式:</p><p class="ql-block"> 村委会统筹规划。农家乐协会、小吃协会等自治组织负责日常运营。管理成本极低(核心团队不超过5人),实现村民自我管理。‌‌</p><p class="ql-block">‌ 领导力持续迭代‌。郭裕禄(70年代工业奠基)、郭占武(2007年旅游转型)两代带头人精准把握政策窗口期,从水泥厂转型到民俗旅游,完成产业链价值跃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