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月星城,荷风送雅。7月16日,第四届“跟着邮票去旅行”邀请赛颁奖典礼暨第五届启动仪式在长沙举行。这场以邮票为媒的文化盛事,不仅是全国青少年用脚步丈量文明的成果展示,更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接力”。方寸邮票,化作连接古今的纽带、滋养成长的沃土、照见未来的明镜。</p> 少年说:方寸为舟,文明入怀 <p class="ql-block"> 上午的会场内,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化身“文明使者”,用演讲铺展“跟着邮票去旅行”的瑰丽画卷。中南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李珂矣以“邮票小导游”身份,解读张家界奇峰间蕴藏的生态密码与先民智慧;内蒙古扎兰屯市实验小学富雍淳在《寻梦呼伦贝尔》中,让草原的勒勒车与马头琴在方寸间流淌出游牧文明的共生哲学;长沙麓枫少年邮局陈麓菡压轴登场,以河西走廊的悠扬驼铃,串联起丝路文明的交融往事……</p> <p class="ql-block"> 从城头山稻作文明的曙光,到杜甫江阁的诗意千年;从黄克诚大将的信仰之光,到国博青铜器的“三千年前对话”,少年们的讲述赋予邮票鲜活的生命——它承载着南昌城头永不褪色的英雄血脉,诠释着呼伦贝尔草原上人与自然的和谐约定。正如评委代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理事闫小平所言:“孩子们用脚步丈量的山河,让邮票有了温度;用心灵感悟的真谛,让文明基因有了传承的力量。”</p> 教育者:以邮为桥,育时代新人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颁奖典礼上,三所学校的教育实践分享,揭示了“邮文化”育人的深层密码。上海景秀高中构建“课程—活动—研究”体系,以“邮韵党史宣讲”和“流动邮课”活化思政教育,让红色基因借邮票流转;内蒙古扎兰屯实验小学引导学生设计家乡“精神邮票”,结合实地研学,让爱乡之情在方寸间生长;中南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深耕“邮文化”二十年,以“一核双驱”模式构建辐射全国的教育生态,从校园邮局到跨校联盟,从田间劳作到中外对话,让邮票成为五育融合的生动教材。</p> <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孩子们对生肖邮票的好奇,点燃了深耕的火种。”中南大学一附小陈中云的话道出关键:这些“小切口”里的“大教育”,让知识跃出纸面,文化融入血脉。</p> 新篇章:方寸启程,文脉致远 <p class="ql-block"> 随着第四届插画金奖作品明信片揭幕,20幅少年笔下的文明图景广泛传播;10家教育联盟单位获授牌,“邮文化”教育版图得以拓展。来自18个省份的师生交出了“文化答卷”,涵盖视频、插画、征文、邮集创作、四项全能、研学报告撰写、教育创新案例等多项成果。</p> <p class="ql-block"> “邮票是国家名片、文明种子。四年来,2654件作品倾注山河热爱,青少年在‘见山见水’中生长文化自信。”湖南省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谭远致辞道。湖南省集邮协会副秘书长高承志则强调,活动已超越“集邮”,成为青少年触摸文明、传承传统、播撒自信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当第五届活动的光柱亮起,象征传承的旗帜交至长沙邮政分公司手中,这场邮缘之旅开启新程:数字研学平台将助力乡村孩子“云游”方寸世界,教育联盟推动“邮文化”课程标准化建设,“邮票研学银行”的构想,更让少年创意反哺教育创新。</p> <p class="ql-block"> 方寸之间,可纳张家界奇峰、呼伦贝尔草原,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记忆。教育之路,笃行致远,正让这记忆在少年心中扎根,生长出面向未来的磅礴力量。恰似一枚枚跨越山海的邮票,铭记历史的厚重,寄向少年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图文:陈中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