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台的历史

香雪

<p class="ql-block">我们驱车来到了襄阳。进到襄阳,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迎接我们,用骄阳似火的蓝天,热浪包裹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热烈。我们住进酒店,傍晚去了昭明台。</p> <p class="ql-block">昭明台也称钟鼓楼,为襄阳标志性建筑。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根据历史记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 1990年在考证昭明台100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重建昭明台,现为襄阳市博物馆。又名山南东道楼,位于襄阳城中心,跨北街西南而建。青砖筑台,中以条石拱砌洞,洞高4.5米,宽3.5米,台上建5开间重檐歇山顶式楼,高约15米,东西各建横屋4间,西南有鼓楼、钟楼各一,此楼雄踞城中,巍巍壮观,古誉为“城中第一胜迹”。山南东道楼始建年代不可考,屡毁屡建,楼名屡改,先后用山南东道、南平、镇南、昭明台、古高斋、钟鼓楼诸名。民国期间,建鄂北图书馆于楼上。抗日战争时期襄阳沦陷,楼毁台存。1954年,在台上新建东西两边厦房。1973年后,因久雨致使台东角塌陷,为行动方便安全而平毁。1993年底,襄阳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以北50米处重建,但风格与原貌有所变化,仍定名为昭明台。</p> <p class="ql-block">昭明太子</p><p class="ql-block">昭明太子为梁武帝长子萧统,生于襄阳,辑《昭明文选》,垂于后世。昭明台始建年代待考,原名"文选楼",唐代改称"山南东道楼",旧有唐李阳冰篆书"山南东道"四字石刻。明代更名"钟鼓楼",嘉靖时称镇南楼,清顺治重建后定名昭明台。</p> <p class="ql-block">宋代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也曾驻守襄阳,昭明台成为当时军事上的重要瞭望点。岳飞留下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样的感慨,昭明台再次与历史中的英雄气概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宋代岳飞在襄阳驻防时,曾登临昭明台,凭栏远眺,俯瞰襄阳城内外,感慨万千。他立志收复失地、抗击金兵的壮志雄心,使昭明台成为岳飞英勇事迹的象征。传说他在昭明台上反复思索如何保卫国家,在此刻下了他名传千古的“精忠报国”信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