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

静佳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上海 晴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生在世,我们总在追寻富养的路径。有人以为堆砌物质便是富足,有人觉得游历四方才算丰盈,可当目光掠过那些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会发现他们行囊里最珍贵的,永远是一本本翻过的书。阅读,这场不落幕的精神修行,才是富养自己最朴素也最有效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富养不是浮于表面的精致,而是内心世界的辽阔。当我们翻开《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小镇会在眼前铺展开魔幻的褶皱,让我们在家族七代人的轮回里读懂孤独与宿命;捧起《红楼梦》,大观园的亭台楼阁间流转的人情冷暖,教会我们在繁华落尽时依然保有悲悯之心。那些文字织就的世界,替我们走过了未曾抵达的山川,见过了未曾谋面的灵魂,让我们在方寸书桌前,便能拥有丈量天地的心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富养是给心灵注入对抗岁月的力量。生活难免有困顿时刻,职场的失意、人际的摩擦、现实的落差,都可能让人陷入迷茫。而读过的书,早已悄悄在心底埋下韧性的种子。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份对生命的豁达,能让我们在遭遇挫折时多一份从容;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会在风雨兼程的日子里,为我们撑起一把无形的伞。文字带来的慰藉,从不是转瞬即逝的安慰,而是融入骨血的勇气,让我们在岁月的冲刷中,活得越来越有底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富养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更好的自己。我们读《论语》,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读《沉思录》,懂得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澄明;读《人类简史》,跳出眼前的琐碎,思考个体与时代的关联。那些读过的文字,会悄悄修正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的言行,让我们在待人接物时多一份体谅,在面对选择时多一份清醒。就像一棵树,默默吸收阳光雨露,终将长得枝繁叶茂,这便是阅读赋予的,由内而外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或许有人说,生活太忙,没有时间读书。可真正的阅读,从不需要刻意的仪式。晨起的十分钟,睡前的半小时,通勤时的碎片间隙,都能成为与文字相遇的契机。不必追求读得多快、记得多牢,哪怕只是一句话触动了心弦,一个故事引发了思考,便是收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岁月会带走年少的容颜,财富会随着境遇流转,唯有读过的书,会沉淀成生命的底色。它让我们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依然能仰望星空;在鸡零狗碎的日常中,始终保有精神的丰盈。当我们把阅读变成一种习惯,便是把富养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常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愿我们都能在墨香里慢慢修行,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成为滋养生命的养分,最终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内心澄澈,灵魂丰盈,自带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