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革命情谊永在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海丰至潮州的最短距离约为‌180公里,在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年代,可谓是两个相当遥远的地方。可是这两个相距遥远的地方和人民,却有着跨越时空的深厚革命情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早在大革命年代,海丰的彭湃和潮州的李春涛,就是要好的同学和亲密的战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8年-1921年彭李两人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5月7日李春涛参加了在日留学生召开的国耻纪念大会。9月18日,李春涛和彭湃一起参加了早稻田大学的进步学生创立的“建设者同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同年,彭湃因革命活动需要第一次抵达潮州,并前往李春涛家中拜访。李春涛是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挚友,两人因共同信仰结交。此次会面主要围绕农民运动展开讨论,李春涛故居(今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街道刘察巷15号)成为他们重要的联络地点。 ‌此次会面为早期农民运动提供了思想碰撞机会,李春涛的家作为潮州早期革命活动中心之一,其故居见证了早期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左派合作的历史脉络。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0年10月李春濤與彭湃、楊嗣震等共創"赤心社",出版《赤心》,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經驗,探討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2年3月受彭湃(1921年10月,彭湃就任海豐教育局長)之邀,任海豐第一高等小學教員。他只從教科書選講二三篇好文章,而另取《新文精華》、《新青年》作為教材,講授梁啓超、蔡元培、陳獨秀、魯迅等人的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2年「五一」節,李春濤協助彭湃和楊嗣震,積極籌備在海豐舉行勞動節紀念遊行。遊行之後,李春濤在運動場演說中號召學生「為謀取人類的幸福生活而奮鬥」。這次紀念遊行,嚇壞了海豐的土豪劣紳,他們撤去了彭湃的教育局長職務,革新教育的實踐受到了挫折,但春濤和彭湃等宣傳新思想的活動並末停止。李春濤與彭湃共創《赤心週刊》,任主編,並親自刻印。《赤心週刊》以鮮明的政治態度,與陳炯明的《陸安日刊》展開論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2年7月李春涛回到潮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2年9月 - 1925年4月 李春涛执教于中国大学、平民大学、法政大学和高等女师。在《孤军》、《晨光》、《学艺》等刊物上发表大量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3年8月,李春涛回潮州探亲,正逢海丰"七五农潮"(8月16日即农历七月初五),农运受到镇压,总农会25名会员被捕。彭湃为营救被捕者,三兄弟亲自前往潮州找李春涛商讨对策。并由李春涛起草了《海丰全县农民泣告同胞书》,立即印发各界扩大宣传,呼吁援助营救被捕农友。李春涛于1923年11月在北京发表了长篇文章《海丰农民运动及其指导者彭湃》,支持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附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彭湃三兄弟 曾到我家来——“左联”作家李春鍏生前撰文忆彭湃(节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编者按:李春涛是彭湃留学日本时的同学,志同道合,情同手足。彭湃曾于1919年、1923年先后两次到潮州李春涛家中作客。本文是李春涛胞弟、“左联”作家李春鍏(1905-2004年)先生在80岁时撰写的回忆文章,弥足珍贵,读之如见其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二三年,广东革命形势继续发展,海丰农民运动发展很快,斗争十分激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年暑假的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正是盛夏,天气很热,我坐在我家大门内的大天井边屋檐下的梨木凳上乘凉。已是下午五点钟左右,太阳西斜的时候,忽听得有人在敲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哥,彭湃哥哥来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走过去把大门打开,只见有三个农民装束的人站在门口。他们都是头戴雨笠,身穿白色对襟上衣、黑色长裤,但裤脚卷起到膝盖;脚上穿着草鞋,下腿和脚板都沾满了污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正要问话,其中有一人却先开口叫我:“阿弟!你好!你的大哥在家吗?”他把雨笠取下来,我认得是彭湃,高兴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马上答话说:“彭湃哥哥,您好!大哥在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转过头来向大房间喊道:“大哥,彭湃哥哥来了,快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大哥李春涛从房间里走出到大厅时,我已把彭湃和与他同行的两人迎接到家里。大哥迎他们进客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随后,刚走进客厅,就听见大哥问彭湃他们“为什么化装成农民的样子,发生了什么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哥见我到来,便吩咐我去准备洗澡的热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走到屋后去,首先向父母报告,“彭湃哥哥和另外二人化装成农民来我家。”然后,我又走去告诉我的大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父母和大嫂都很高兴。母亲叫大嫂快去准备三套干净的衣服和内衣内裤。然后,母亲就亲自到厨房去叫保姆烧热水。我的父亲则引着我到客厅去见彭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彭湃和那二人都站起来向我的父亲鞠躬致敬。我的父亲抱手还礼。让坐之后,彭湃把那二人介绍给我的父亲。原来一个是彭湃的三哥彭汉垣,另一个是他的五弟彭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谈话之间,大哥泡来一壶香片茶。我先端一杯给彭汉垣,再送一杯给彭湃。这时彭泽端了一杯送给我的父亲,然后自己拿一杯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喝了茶,大哥对彭湃兄弟三人说:“请先洗脸洗脚,休息一会再去洗澡、换衣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不等大哥吩咐,马上到屋后去取来一个大脚盆,倒入一些温热水。这时,彭湃兄弟三人已经洗了脸,便走进客厅里洗脚。彭湃哥哥笑着问我:“你开大门见到我来了,为什么不先叫我,而要我先叫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说:“你以前来时,穿的是西装,这次你是化装来的,而且化装得很好,我一下子认不出是你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彭湃听了哈哈地笑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时,我的大嫂在屋里叫我,要我引彭湃兄弟三人到屋后去洗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服,穿上木屐,彭湃三兄弟才回到客厅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5年7月9日,李春涛参加海丰全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彭湃介绍李春涛和126位农会代表见面,就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观念,用举手法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写成文章《田地究竟是谁的呢?》,说明海丰农会是农民的阶级组织,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力地支持了农民运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曾经有人问过彭湃:李春涛与你同在日本读书,又是很好的朋友,共同做了不少事,他的思想、言论、行动,你都是很清楚的,为什么不介绍李春涛参加共产党?彭湃回答说:这个问题曾和周主任(周恩来东征时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讨论研究过,周主任的意见是李春涛不参加共产党比参加共产党的作用更大,他能做一些共产党员所不能做的事情。事实也正是这样,李春涛说的话、写的文章和做的事,容易得到各阶层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对革命事业是很有利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8年上半年,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加上徐向前带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部分兵力,在海陆丰、普宁、惠来、潮州一带开展游击武装斗争,捍卫苏维埃政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7年4月27日 ,李春涛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那时才刚刚30岁。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1955年在风景秀丽的潮州西湖建立了“潮州革命烈士纪念碑”,潮纪念碑背面、刻有25位革命烈士的名单,李春涛列位第一。1987年李春涛诞辰九十周年,为弘扬先烈革命精神,激励后人,潮州市在西湖公园涵碧楼西北侧兴建“春涛亭”。亭中有邓颖超题字“李春涛烈士永垂不巧”的立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9年8月24日,彭湃因叛徒白鑫的出卖被捕。8月30日,他在与战友高唱《国际歌》时被国民党杀害,时年仅33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海丰海城的红宫红场,是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现为纪念地。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两位革命先烈年纪轻轻地就为革命献出生命。但是海丰与潮州之间,由他们建立的革命情谊却还在延续,继续谱写新的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敌人对彭湃恨之入骨,妄图斩草除根,四处搜捕彭湃的家属亲人,彭湃的次子彭士禄3岁时,母亲蔡素屏便被敌人残忍杀害。随后4岁时、父亲彭湃又在上海被捕,慷慨就义。短短两年间,彭士禄便失去了双亲,不止成为了孤儿,还遭到乱人的追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危急时刻,善良勇敢的乡亲们挺身而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彭士禄辗转藏匿于各个角落,彭士禄在乡亲们的庇护下,在一个又一个家庭中辗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1年,东江特委把年仅6岁的彭士禄送到潮安桑浦山革命根据地。最后把他秘密转移到陈永俊的家中。陈永俊潮安区彩塘镇金四村人,故居永安里北厝前,这里是中共潮澄澳县委交通站旧址,彭士禄少年时期的避难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陈永俊于1927年参加革命,先后任中共上莆区委委员、上莆游击队指导员。陈永俊的母亲潘舜贞虽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思想进步,倾向革命,默默地做好党组织交给的接待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陈永俊虽家境贫寒,但其母亲潘舜贞(彭士禄称其为“姑妈”)节衣缩食,尽量使彭士禄吃饱穿好,使他在这里渡过了安定快乐时光。1933年,彭士禄和“姑妈”潘舜贞同时被捕。此后,地下交通站停止使用。潘舜贞在潮安监狱中忍受着各种酷刑,始终不肯供出彭士禄是彭湃的儿子,为此坐了3年多的牢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监狱里,环境恶劣,阴森恐怖,食物粗劣,还充斥着各种疾病和死亡的气息。敌人对彭士禄和潘舜贞进行了残酷的审讯,妄图从他们口中得知彭士禄的真实身份。他们对潘舜贞施以酷刑,将她倒吊起来,猛灌辣椒水。年幼的彭士禄惊恐地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恐惧。但潘舜贞宁死不屈,始终没有供出彭士禄就是彭湃的儿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彭士禄在狱中也受尽折磨,被毒打、被抽嘴巴,敌人逼他承认自己的身世,但他顽强地坚守着,绝不屈服。狱中这段经历,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一年后,敌人见彭士禄身患重病,气息奄奄,估计他活不长了,便将他扔出监狱,任其自生自灭。此时的彭士禄,身体虚弱到无法站立,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求生欲望和对生命的执着,从汕头开始,一路艰难地爬回潮安。</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分享一段视频:彭士禄之女彭洁讲述父亲颠沛流离的童年经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0岁时,敌人发现彭士禄竟然还活着,再次将他抓进监狱。直到祖母周凤将他救到香港,彭士禄才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他开始接受教育,努力学习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生支持儿孙参加革命的彭湃母亲周凤,新中国成立后,备受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图为1956年周凤应邀到北京出席全国烈军属代表大会,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她,称誉她为“革命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0年,周恩来总理派人辗转找到了彭士禄,并将他安全送往革命圣地延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51年,彭士禄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并修完了36门课程,以全优的成绩获得了“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的证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56年,坚决服从国家需要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毫不犹豫地放弃已经取得的化工机械专业知识,从头开始学习一个全新的领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后,彭士禄一生都投入国家的核动力事业,并做出巨大的贡献: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年近六旬时,他临危受命,负责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建设工作,并组织自主设计建造了秦山核电站二期,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彭士禄在荣誉面前,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他常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他坚决不同意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认为核潜艇的成功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去世前,专门嘱托儿子彭浩到潮州,寻访先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9年5月10日,彭浩尊照父亲的嘱托来到潮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春涛亭和涵碧楼,彭浩等人观看并聆听革命烈士李春涛的事迹和潮州“七日红革命”的斗争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刘察巷15号参观李春涛旧居,了解彭湃两次来这里的情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到桑埔山,代表父亲彭士禄为潘舜贞扫墓,向养护父亲的烈士母亲鞠躬并献上鲜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还到原潮安监狱旧址和江东镇仙洲村等,寻访彭湃和彭士禄的革命足迹。</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视频:彭湃孙子彭浩,寻访先辈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彭浩一行的潮州之行,不仅是对先辈足迹的追寻,更是红色血脉的接续传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革命前辈的赤诚与担当,早已将海丰与潮州的革命精神纽带系得非常紧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愿两地以这份情谊为桥,让红色基因融入发展脉动,让革命精神照亮前行之路。这份跨越时空的联结,终将在代代相传中历久弥坚,如韩江、黄江般奔涌不息,天长地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注:黄江,是海丰的第一大河流。黄江流域内,分布着许多大型水库,如公平水库、青年水库和红花地水库等。黄江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在汛期,河水会变得混浊呈现黄色,而黄羌镇又是它的发源地,因此得名黄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