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明方向 名校观摩启新程 <p class="ql-block">—2025年乡村优秀教师素质提升研训简报(一)</p>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爱长期扎根基层奉献的乡村优秀教师,提升乡村教师综合素质能力,赋能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从7月14日至7月19日参加由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承办的2025年“乡村优秀教师素质提升研训营”,<span style="font-size:18px;">共同开启心灵滋养,使命践行与教学革新。</span></p> 开班仪式,明确方向,凝聚力量 <p class="ql-block"> 开班仪式上,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桂良介绍基金会成立背景、发展历程及推动民族教育发展的成就,强调其对乡村教育的支持举措。她指出乡村教育重要,乡村优秀教师是关键力量,希望我们此以学促教,做先进教育引领人;以爱育人,做乡村教育的电灯人;以责激励,破解乡村教育难题;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严格遵守制度,服从班级管理,遵守班级纪律。</p> 学员表态,彰显学习决心 <p class="ql-block"> 学员代表林乃洲发言,称参加此次训练营是难得学习机会,全体学员会严格遵守纪律,以饱满热情投入学习,虚心请教,提升素养,将所学带回岗位,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商秀梅主持仪式,再次强调纪律,希望学员遵守规定,保持良好秩序氛围,预祝培训圆满成功,学员学有所获。</p> 专题讲座,汲取教育智慧,赋能乡村教育 <p class="ql-block"> 7月15日上午,梁臣凤老师作《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疏导策略》的专题讲座。梁老师从乡村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和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疏导策略实践探析三方面阐述,通过调研数据和实际案例,在进行心理疏导时,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学生才会愿意敞开心扉,接受老师帮助。观摩聆听活动,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把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关注每一位乡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7月16日上午南宁市第二中学书记、正高级教师徐华老师以“做一个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乡村教师”为主题,为在场教师们带来了一场深刻而温暖的讲座。徐华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那是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是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是对教育规律的执着探索,更是在乡村教育这片沃土上扎根生长的坚韧与担当。他通过何为“教育家精神”、教育的四大支柱必须重视、每个人都努力成为自己心中的教育家三个方面,为我们阐述了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而教育艺术的全部复杂性,是要善于感觉到一个人身上那种纯属个性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7月16日下午,南宁师范大学卢锦珍教授围绕《新课标理念下跨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深入解读跨学科教学的核心要点与实践路径。卢教授讲座涵盖六方面:阐明新课标下跨学科教学背景与地位,解析核心概念,探讨理论依据与意义,梳理各学科编排结构,以历史学科为例讲设计路径,分享多学科示例,呈现跨学科教学实践思路与可能。卢教授的讲座从新课标背景到概念解析,从理论依据到科目框架,还结合历史学科讲了设计路径,分享了各学科实例,让全体学员对跨学科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p> 互动交流,碰撞智慧火花 <p class="ql-block"> 讲座中多次互动交流环节,学员积极提问,与专家深入交流。交流中,学员们各抒己见,拓宽教育思路。</p> <p class="ql-block"> 讲座中,卢锦珍教授与学员积极互动,针对乡村跨学科教学难点、资源整合等问题细致解答指导,为学员提供清晰思路与实用方法。</p> 分享收获,提高认知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学员代表潘丽蓉分享聆听《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疏导策略》讲座心得体会,乡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像一场温柔的守护,我们要用心去倾听每一个孩子内心的声音,用爱去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让他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学员代表陈小霞道,教育的力量: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徐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教育真谛。</p><p class="ql-block">自身的责任: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平衡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讲座中提到的“终身学习”理念让学员们意识到,必须持续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p><p class="ql-block">感恩与启发:特别感谢徐华老师的精彩分享,您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的案例,让学员们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更立体的理解,也坚定了学员们未来在教育道路上深耕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学员代表覃博玲说,卢锦珍教授关于“新课标理念下跨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讲座,我收获颇丰,对跨学科教学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识。卢教授强调,新课标下跨学科教学是打破学科壁垒、培养综合素养的关键。传统单一学科教学易让学生知识碎片化,而跨学科教学能将多学科知识串联,助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这让我反思自身教学,以往多局限于学科内,忽略了学科关联。之后教学,我会加强学科融合,如语文与历史结合,助学生理解创作背景。在设计跨学科教学时,卢教授给出了实用方法,合理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整合多学科资源,设计项目式、探究式等多样化活动,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习过程与结果。此次讲座让我对跨学科教学充满信心。未来教学中,我会积极尝试,从简单融合起步,逐步推进项目式学习。关注学生兴趣,设计贴近生活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我相信,跨学科教学能为学生发展筑牢根基,我会以此为指引,为培养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教育家精神,是我们教育者的灵魂所在,是我们奋勇前行的旗帜。成为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乡村教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徐华老师的讲座让坚定了教育信念,明确了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以无畏的勇气,冲破一切困难和阻碍;以坚定的信念,坚守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卢锦珍教授的分享则为教师们打开了教学创新的思路,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指导,以创新的思维,为乡村教育带来新的活力。通过学习,不仅拓宽了教育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更汲取了前行的力量。</p> 走进名校,拓宽教育视野 <p class="ql-block"> 7月15日下午,2025年“乡村优秀教师素质提升研训营”第三期学员来到名校——南宁市明天学校进行观摩学习。明天学校的苏书记带我们参观学校,从参观和听苏书记的介绍,明天学校“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办学特色让老师们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一、文化铸魂:厚植传统底蕴,彰显办学特色</p><p class="ql-block"> 进入园内矗立在眼前的孔子等十位雕像特别醒目,瞬间感受到“礼敬先贤、崇文尚德”氛围。校园中“百草园”“百花园”“百果园”“中药种植园”等生态园的建设,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视化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壮族织锦非遗项目,打造“非遗工坊”,将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体系,形成“国学+非遗”特色文化品牌,为办学注入深厚人文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二、科技赋能:聚焦创新实践,培育未来英才</p><p class="ql-block"> 学校创新教育体系,引领科技潮流。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创客空间、张红武工作室等,先进的科技体系精彩的科技足球比赛、无人机编队展示,让老师们大开眼界。为了更深入体验科技的发展,教师深度参与到实际的比赛项目操作中,亲身体验铁丝陀螺、降落伞等科技项目制作,着实过了一把科技瘾。</p> <p class="ql-block"> 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学校以“文化根基+科技翅膀”为育人路径,既通过传统文化涵养品格,又借力科技教育激活创新思维,打造“品学兼修、知行合一”的教育生态,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明天范式”,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明天的有用之才”!</p> <p class="ql-block">编辑:A组</p><p class="ql-block">汇编:梁文羡</p><p class="ql-block">审核:第一至第五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