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管阳籍邵武代县长黄秀章事略</p><p class="ql-block"> 黄永澜(1906——1951) ,字济馨,号唤民,行官章秀章,福鼎县管阳镇葫芦门人。他自小天资聪颖,才德兼备,胸怀大志,矢志报国。1926 年,弱冠之年毕业于当时闽东最高学府--福建省立第三中学(在霞浦),学成归来,即投身政事。初任福鼎县金钗溪区区长,继任罗源特种行政区区长,在任期间清廉自守,清誉远播,百姓称颂。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经层层遴选,入福建省县政人员训练所,受业于时,精研治道。是年十二月毕业,获时任福建省主席陈仪(民国陆军二级上将)亲自颁发的毕业证书,褒其才德。旋调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任保甲督导,整饬基层,固本强基,政绩斐然。</p> <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年(1941)秋,时值浙赣战事,邵武县长陈石抱病,由福建省府委派保甲督导黄秀章代行县长。时局危艰,公临危受命,不避艰险,着手征丁迁府,筹粮备战,稳定地方。据邵武县长陈石回忆录记载:“民国三十年(1941)夏余患伤寒,省府委保甲督导黄君秀章代主县政。黄君干练,迁府、征粮诸务井井,十二月余病愈返任,移交账目分毫不差。” 1941年12月20日,《闽北日报》刊文:《黄代县长交卸离邵》报道:“代理县长黄秀章昨移交县政于林县长志光,各界赠‘临危受命’匾以彰其功。《闽浙赣抗战时期地方治理》(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黄秀章代任邵武县长期间(1941.9-12),完成三项要务:1.征补浙赣会战兵源;2.实施田赋征实制;3.县政府战时迁移。其执行力获第三战区司令部通报表扬”</p> <p class="ql-block"> 黄公不仅政声卓著,亦重孝悌亲族。民国三十三年(1944 年),其父锡进公七十大寿,民国名士、书法家,时任福鼎县长邓宗海亲自题字赠匾“康强逢吉”相贺。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因不满国共生隙,官场昏暗,目睹时弊,心灰意冷。但他素怀进步思想,向往光明,遂决然辞官,挂印从商,守冰心于乱世,归隐故园,寄淡泊于林泉。虽商海沉浮,亦不改其志,终其一生,保持高风亮节。惜天不假年,1951年逝世,年仅45岁。</p><p class="ql-block"> 吴社苍苍,记循吏之政声;秀水泱泱,诵君子之遗风。英魂虽逝,风范永昭,黄公之名,与山川同寿,共日月齐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