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完美收官,是文旅产业的筹备和布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p><p class="ql-block">先贤云,“食、色,性也。”各地最能吸引游客的最大亮点,非当地的传统美食莫属,这是由人性的致命弱点决定的。世界上最深不可测的,不是海洋,而是我们的喉咙。</p><p class="ql-block">人活一辈子,都是在吃中度过的。人活一天,就得吃一天。人的喉咙,是一个到死才能够填满的无底洞。利润高昂的行业,除贩毒、军火等非正常贸易之外,应该就属餐饮和住宿了。好吃又好玩的诱惑,只要口袋里有闲钱,应该任何人都是难以抵挡得了的。山东淄博烤串,重庆荣昌卤鹅,大家不都是奔着一口吃的去吗?而当今外出旅游的,吃的东西是怎样的?根本就不是中国人能够吃得下的!</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饿得慌,如果不是处在不得不吃点东西下去填饱肚子的当下,哪里咽得下去啊!听说跟团去新马泰旅游,最美味的一道菜,竟然是饭店里所上的第一道菜——一大碗汤。如果所上的是榨菜汤,这便成了中国人所能接受的最可口的“美味佳肴”了。
</p><p class="ql-block">舌尖上的中国,这是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尤其是对不会烧菜的外国人来说,中式美食,对他们完全是降维打击。第一次看到外国主妇做饭的视频,差点惊掉我的下巴。在烤盘里倒入土豆泥,撒上捣碎的薯片,放几块芝士、黄油,送进烤箱一烤,拿出来切成块,居然就是一顿饭了。尽管外国人不会烧菜,但人类的舌头,对美食的鉴赏功能则是一致的。中国的留学生若是会做饭,在外国人的心目中,就是厨神一般的存在。中国人觉得好吃的,外国人都会觉得好吃。当然,臭豆腐、臭鳜鱼,也许是少有的例外。中国美食,丰富多彩。一个人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尝尽中国各地的特色风味。曾有老外立下宏伟目标,誓言吃遍中国美食,结果好几年过去了,还在四川转不出来。
</p><p class="ql-block">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菜肴的美味可口,首先是取决于食材。有机肥产业链和精饲料产业链落地后,安全食材专向供应链,就会形成一个完整闭环。当垃圾食材销声匿迹,安全食材占领市场,各地只需因地制宜,发掘本地的传统美食,以优质生态食材为根基,便能招揽到四方游客络绎不绝光顾,具有真正“农家乐”意义的文旅产业,就会红红火火地兴盛起来。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我到你的家乡去旅游。今年我服务你,来年你招待我。将人民领袖在浙江衢州提出的“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真正落实到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然后把外国人哄到中国来,高高兴兴来消费,品味中国人的传统美食,过一把中国人民才能享受到的幸福生活,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的好领袖,曾饱含深情地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稻翻金浪,油菜遍野,山花烂漫……美丽的大自然,清新的泥土芳香,哪怕是一处寻常不过的自然景物,或者是一个老古董,都能触动游客的内心深处,都足以把未见过什么大世面的人统统迷倒。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把文旅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发展文旅,不必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把大自然最朴实的一面,把传统文化最真实的一面,把地方美食最具特色的一面,原原本本,大大方方,自然地展示出来,就能让游客身心得到放松,精神得到充实,口腹得到满足。不虚此行,不枉此生。
</p><p class="ql-block">本系列短文,至此结束。下一篇:为什么都传说尘土造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