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源闸遗址</p><p class="ql-block"> 广源闸号称大运河第一闸,俗称“豆腐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广源闸路(旧称“苏州街”)与长河交汇处,在闸的东北角还有一座龍王庙。</p><p class="ql-block"> 广源闸是南长河(又称“长河”)上的一座古代水闸。建成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现存闸体宽13米、长6米,采用闸桥合一结构,兼具调节水位与通行功能。</p><p class="ql-block"> 元代起广源闸即为通惠河漕运枢纽,明清时期成为皇室往返万寿寺、颐和园的水路中转站,乾隆帝曾赋诗记述换舟场景。当年慈禧太后坐船去颐和园,要在此处换船。换船之前要在紫竹院行宫休息,然后在广源闸码头上船,由纤夫拉船,逆流而上,去颐和园。</p><p class="ql-block"> 虽说是遗址,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闸口南北两端嵌有元代白玉石雕龙头,闸东北侧龙王庙悬“紫金观”匾额,主祀中天北极紫微大帝。</p><p class="ql-block"> 广源闸上面的桥,原来是木桥,1979年、1998年经两次修缮,木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p><p class="ql-block"> 2020年启动片区改造工程,重修了码头,在西侧又修建了一座大桥,使这里的三角地,交通更通畅。并融入运河文化元素并恢复传统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 广源闸,在闸的两侧有四个望水兽,还保留着桥闸一体的结构,只是桥面有点低。</p> <p class="ql-block"> 这是改造后的广源闸,在原来的闸口南边又开了一个闸口,大的游船也可以通过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广源闸西侧重修的万寿寺码头,</p> <p class="ql-block"> 对面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 正好有一艘游船靠近码头。</p> <p class="ql-block"> 这是闸南侧的人济山庄牌楼。</p> <p class="ql-block">万寿寺龍王庙</p><p class="ql-block"> 龙王庙始建于元代,明正德六年重修,曾立《重修龍王庙记》石碑。铭文上记载:“广源闸之北岸立庙以祀龍王之神,盖欲资其威灵默佑也。”意思就是在广源闸北岸修龍王庙,供奉龍王之神,以求龍王保佑。</p><p class="ql-block"> 万寿寺龍王庙现存殿宇一栋,坐北朝南,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常见的抬梁木架构形式。规格较小,但它却是北京地区,龍王信仰的实物载体,也是长河岸边重要的一处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 改造后的路面很宽阔,绿化也比较好。</p> <p class="ql-block"> 龍王庙后面的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 广源闸东侧的河道,水质很好,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 从广源闸向东,就是紫竹院西北门,进了这个门就是紫竹院公园。</p><p class="ql-block"> 紫竹院得名并非源于竹子,而是与当地的自然植被相关。园内南部池塘曾种植大量粗杆芦苇,秋冬季节经霜后芦苇杆会呈现紫黑色,远望如一片紫竹林,形成独特的景观。乾隆皇帝因此将下院赐名“紫竹禅院”。将此地命名为“福荫紫竹院”,“紫竹”的意像实为对芦苇紫黑色泽的诗意联想。这一命名也暗合佛教文化观音的南海道场“紫竹林”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1953年公园对外开放时,直接沿用了"福荫紫竹院"这一历史名称。值得注意的是,公园初期并无实际竹子,现存50万株竹子均为建园后陆续移植培育而成。这种命名与实物的错位,恰恰体现了历史名称的延续性。</p> <p class="ql-block"> 这座桥后面是一个新建的水闸,是为了提高水位,便于紫竹院到颐和园的游船通行。</p> <p class="ql-block">新闸,岸边两侧各有一个望水兽</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游船挺多的,到颐和园船票150元,要是买往返的200元。老人🧓小孩有优惠。</p> <p class="ql-block"> 码头这里给起了个新名字紫竹湾。“紫竹湾”由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p> <p class="ql-block"> 紫竹院行宫位于紫竹院公园西北角,行宫始建于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由慈圣皇太后为扩建万寿寺而建,最初作为万寿寺下院。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为了孝敬其母钮钴禄氏,重修下院,并在下院供奉观音大士像一尊。并赐下院名“紫竹禅院”。紫竹禅院,作为乾隆陪母后钮钴禄氏前往万寿寺礼佛、游逛苏州街的驻跸之所。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紫竹禅院并在西侧扩建行宫,扩建后更名为“福荫紫竹道院”,脱离万寿寺独立,后因光绪和慈禧太后水路往返颐和园多次在此休息,遂成为慈禧太后的休憩的“行宫”。现存建筑群报恩楼仍保留清代遗迹。</p><p class="ql-block"> 紫竹行宫坐北朝南,包含报恩楼、紫霄殿等核心建筑,采用清代皇家园林风格。 </p><p class="ql-block"> 报恩楼:两层砖木结构,因慈禧太后曾在此梳妆得名“梳妆楼”,现在陈列清代文物与历史照片。</p><p class="ql-block"> 紫霄殿:歇山顶建筑,梁枋绘山水人物苏式彩画,为乾隆御笔题写“福荫紫竹院”匾额。 </p><p class="ql-block"> 游廊与彩画:现存320幅清代人物山水题材彩画,装饰风格融合江南园林特色。 </p><p class="ql-block"> 东侧是紫竹禅院,西侧是随从官员人等休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紫竹院的特色,竹林遍布</p> <p class="ql-block">紫竹禅院</p><p class="ql-block"> 据光绪十一年《重修紫竹院碑》记载:“古刹紫竹院者,万寿寺之下院也。”这里所说的下院,就是万历五年由慈圣皇太后出资,与万寿寺一并修建而成。乾隆皇帝为了孝敬其母钮钴禄氏,在下院供奉观音大士像一尊。并赐下院名“紫竹禅院”。</p><p class="ql-block"> 紫竹禅院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观音殿供奉象征寺院渊源的“紫竹观音”造像。</p><p class="ql-block"> 紫竹禅院的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p><p class="ql-block"> 下联:經聲佛號唤囬苦海迷路人</p> <p class="ql-block"> 紫竹行宫</p><p class="ql-block"> 说起紫竹行宫,有人总把紫竹禅院作为行宫的附属。其实,紫竹禅院比紫竹行宫要早的多。行宫是光绪年间增建的。</p><p class="ql-block"> 行宫有三进院子,大门上悬“福荫紫竹院”。</p><p class="ql-block"> 进大门后有两棵400多年的银杏树。再往里紫霄殿。进了中门就是最里面的报恩楼,也是慈禧太后梳妆的地方(梳妆楼)。</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周一,大门紧闭,谢客!</p> <p class="ql-block"> 碧水蓝天,绿树成荫。</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在喂鸽子</p> <p class="ql-block"> 我有三十多年没进紫竹院了,现在比以前大了许多,原来,河北边是皮鞋👞厂,现在都扩进了公园里。</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这河、这水、这垂柳和岸边的绿草。让人心情舒畅,说的文点儿,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竹林</p> <p class="ql-block"> 荷花池里荡游船,游客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发了那么多美篇,我还没露过面儿,今天我也粉墨登场一下。</p> <p class="ql-block"> 够胖了吧?防晒衣都裹身上了。😅</p> <p class="ql-block"> 坐游船的人还挺多,坐在游船上看着就凉快。</p> <p class="ql-block"> 看看紫竹林</p> <p class="ql-block"> 太阳快下山了,林荫小道上看上去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 翠绿的竹叶,幽静的小路。</p> <p class="ql-block"> 凉爽的竹荫小路</p> <p class="ql-block"> 坐游船上很惬意,辛苦了船夫。</p> <p class="ql-block"> 我也喜欢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 在西岸看水榭更美。</p> <p class="ql-block"> 岸边的亭子,水与绿树成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晚,游船都回了码头。</p> <p class="ql-block"> 八宝轩</p> <p class="ql-block"> 这块太湖石,远看像个老人,近看像个动物。</p> <p class="ql-block"> 紫竹有点像斑竹。</p> <p class="ql-block"> 双林寺塔遗址</p> <p class="ql-block"> 双林寺塔简介</p> <p class="ql-block"> 垂柳的柳丝,像少女的长发飘飘。</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紫竹院真是值得一看,竹林、荷花、垂柳、亭、台、轩、榭,小桥流水,还有歌舞升平!</p> <p class="ql-block"> 出了西南门,在过街天桥上,看到一摄影爱好者,在等着拍晚霞,遗憾的是云层太厚了,我拍个照片,回家吃饭去喽!</p> <p class="ql-block"> 今天没去菜地,还是想活动活动,出点汗,这样舒服一点儿,是不是有点贱?有空调屋不呆着,跑外面晒太阳。唉!贱命一条!</p><p class="ql-block"> 就啰哩巴嗦的说这些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京老农闲聊</p><p class="ql-block"> 2025.07.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