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16日下午,一场聚焦“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识别”的专题培训在芙蓉学校报告厅如期举行。北师大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余倩,以多年儿童精神科临床经验为底色,用“临床视角+发展心理学”的双螺旋结构,为线下60余名老师表带来了一场“去术语化”的知识盛宴。</p> <p class="ql-block">她重点分析了什么是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系统梳理了一般儿童情绪障碍常见类型、特殊儿童情绪障碍和案例分享三个方面的内容,为老师们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识别方法的同时,也为明天“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干预”和“身心互动——压力调节与自我关爱”的主题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第二天的学习在暮色中收笔,却把“情绪”两个字烙得更亮:我们曾在角色扮演里被一句“我不想说”刺痛,也在案例分析里因一次及时转介而眼眶发热。此刻合上笔记,我更确信——教育不是把问题清零,而是把“被看见”的机会放大。</p> <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识别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专业视角,更搭建了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期待老师们将所学知识融入日常教育工作中,以更敏锐的觉察力和更科学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包容、更温暖的成长环境,让每一颗年轻的心灵都能得到及时的支持与引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