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篇首语:各位宗亲、朋友,第二届中华朱氏家谱展评会已于2025年5月3日在济南结束,对评出的“优秀综合奖”、“优秀创新奖”和“优秀编纂奖”证书都寄完。自2025年6月1日开始,同时启动第三届中华朱氏家谱展评会家谱资料搜集工作,凡是关于中华朱氏的家谱资料都可以参评,欢迎广大宗亲积极捐赠,中华朱氏网收到后,即寄收藏证书。联系微信:19819884266。致谢!</span></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5日,第三届中华朱氏家谱展评会办公室收到莆田朱金星先生寄来的《莆田朱氏通谱》。翻开《莆田朱氏通谱》第二卷,深紫色的封面沉稳而庄重,仿佛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书名与卷号以金黄的笔触跃然其上,中央那枚圆形图案里,朱氏图腾蜘蛛静静盘踞,仿佛在守护着一段家族的秘密。书名下方,编纂单位与出版时间清晰可见,那是2005年,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份。这一卷,是对家族历史的延续,也是对先人智慧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第二卷的编写,离不开一群默默耕耘的族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怀揣着对家族的热爱与敬意,汇聚成《莆田朱氏通谱》第二卷编写委员会。顾问、主编、副主编、编委、联络员……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为家族文化传承而努力的岁月。他们以笔为舟,穿越时光的长河,将散落的记忆重新串成珠链。</p> <p class="ql-block">翻开目录,莆田朱氏的足迹清晰可见。从一地到另一地,从古至今,页码标注着每一章的归属,也勾勒出家族迁徙与发展的轨迹。这不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一张通往过去的地图,引领着后人探寻血脉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在通谱的编纂过程中,谱序尤为重要。它不仅介绍了第一卷与第二卷的出版背景,更详细记录了世系整理、人力资金投入、编纂过程与装帧设计。第二卷的问世,是对第一卷的补充与完善,使整个家族的历史更加完整,也使后人得以更清晰地看见自己的来处。</p> <p class="ql-block">2004年腊月,朱玉书在福州写下了一段谱序。他回顾了朱氏家族自古以来的迁徙历程:从曹地到沛地,再到南阳、莆田,乃至两广、海外,三千余年,枝繁叶茂。他感慨于祖德之深厚,也欣慰于第二卷的问世,使家族世系得以详尽记录,期许子孙后代,衍庆流芳。</p> <p class="ql-block">在通谱的编纂过程中,也曾面临诸多挑战。源流世系的矛盾、史志与谱牒的冲突,都需要编者们反复查证、多方求证。正如一篇文章所言,家谱不仅是血缘的记录,更是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也寄托着族人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通谱的出版,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祝贺。莆田市姓氏家谱研究会送来贺卡,朱旭、朱伯琪等族中贤达也纷纷题词,表达对第二卷出版的喜悦与期待。他们以笔为礼,为这部家族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在通谱的字里行间,也穿插着一些艺术作品,如四条屏《仕女图》、《双燕》、《青石雕》等,这些画作与雕刻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展现了朱氏家族对美的追求与文化的传承。木雕《车技》、《女邮递员》等作品,更是将生活气息与艺术表达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当然,通谱中也少不了那些历史人物的身影。从唐宰相朱敬则,到宋理学家朱熹,再到朱氏肇姓始祖朱夷鸿,他们的画像与事迹被一一收录。他们不仅是家族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在通谱的最后,是一张黑白照片。那是公元1882年,七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兴化府举人站在梅峰寺前,身后是书法作品,眼前是历史的见证。他们或许不曾想到,百年之后,他们的身影会出现在族谱之中,成为后人敬仰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莆田朱氏通谱》第二卷的出版,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它不仅记录了一个家族的血脉传承,更承载着一代代族人对文化的坚守与热爱。翻开这卷书,仿佛听见了时光的低语,也看见了未来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