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15日下午,博物精讲活动——【星空下的村落】第二期如约而至,小朋友们对博物馆的热爱犹如当日的阳光一样热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进到博物馆,小朋友们就被它独特的建筑设计所吸引。下沉式的建筑搭配 1800㎡的覆土绿植屋顶,仿佛是从大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两侧是巨型黄色夯土墙,有着粗糙质朴的纹理,层层叠叠的墙壁、散落中间的蚌壳、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几千年的沧海桑田。每一道纹路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让人不禁对即将展开的研学之旅充满了期待。</p> 在这里大家简单进行了自我介绍,雒老师一一和小朋友们击掌欢迎大家,芳芳老师给小朋友门分发本次活动的徽章并介绍了积分规则,积够10枚就可以兑换一次精讲活动哦。接着预告当天活动会根据积分评选两名最佳营员,小朋友们都信心满满。 那 8 米高的梦幻水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如同一条 “时光之河”,水雾飘洒在脸上,给晒红的皮肤带来一丝清凉,就此开始了现代与远古文明的对话。 <p class="ql-block">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以 “大河汤汤” 为叙事主体。进入展厅后,活动就从考验小朋友们大河shangshang的读音开始啦。</p> <p class="ql-block"> 百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他们逐渐掌握用火技术、学会制造原始的工具。真正的劳动就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而劳动创造出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从此人猿揖别。</p> <p class="ql-block"> 大河流域:孕育人类的摇篮 是“大河汤汤” 展览中的重要篇章。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到中华文明,讲述着河流与人类文明的紧密联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雒老师与小朋友们互动河流的名称、位置。在说到两河文明的时候,赵*煊率先抢答出幼发拉底河,其他小朋友们的地理知识储备也很丰富呢。雒老师讲到这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断代的。小朋友们问:“什么是断代?”雒老师简单回答后引导孩子们思考“没有断代的标志是什么”。小朋友们的脑袋瓜积极思考得出“有文字传承”和“种族传承”两项标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上图中,小朋友争相触摸的是红山文化中的“天下第一龙”。红山文化中的玉龙是当时人们图腾崇拜的重要象征,龙在原始信仰中被视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神物,代表着吉祥、权威和力量,反映了红山文化时期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雒老师在此给小朋友们扩展了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仰韶文化蚌壳龙、邯郸市丛台区的古石龙等也有 “天下第一龙” 之称,以及它们与红山文化玉龙在年代、材质、造型等方面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 进入第二篇章,仰韶文化。循迹华夏文明的根脉,仰韶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是中国史前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遗存数量最多的一支考古学文化。上承裴李岗、磁山和老官台文化,下启龙山文化,并与同时期周边其他的考古学文化激荡交融,促进了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发展进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一展厅呈现了仰韶文化从起源到早、中、晚各时期的聚落形态、典型遗址、墓葬形式及出土彩陶的特征。雒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到当时的社会分工、阶级形成过程,领略先民的艺术成就与精神信仰,揭开仰韶时代生死观和社会结构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早期(约公元前 5000 - 前 4000 年):以半坡类型为代表,质朴实用。核心特征:红陶为主,彩陶初现,纹饰简单,器型聚焦日常饮食需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期(约公元前 4000 - 前 3500 年):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彩陶繁荣。核心特征:彩陶工艺巅峰,纹饰华丽且辐射范围广,器型功能细分(如汲水、储存、炊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晚期(约公元前 3500 - 前 3000 年):地域分化明显,向龙山文化过渡。核心特征:彩陶衰落,灰陶、黑陶增多,器型向大型化、仪式化发展,出现礼制萌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仰韶文化展厅中,雒老师还给孩子们重点讲解了原始信仰,与孩子们互动什么是图腾,为什么有图腾?举例以青蛙为图腾,实际上是青蛙与 “繁衍崇拜”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高死亡率,人口繁衍是部落存续的核心需求,而青蛙超强的繁殖能力直击这一痛点。图腾崇拜大多体现在日常使用的器皿上。对天地的崇拜体现在星座和纹饰上。</p><p class="ql-block"> 另外祭祀活动也是史前先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这里雒老师还重点给孩子们扩展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p> <p class="ql-block"> 这一部分通过视频了解到先民的生存环境、捕猎、农业等活动。这里雒老师跟小朋友们互动了“酒”字的演变,小朋友们还举例说出了其他一些甲骨文到现在孩子 演变,都非常棒呢!</p> <p class="ql-block"> 这一部分在讲到部落的时候,雒老师与小朋友们互动“如果你是部落首领,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居住呢?”小朋友们积极互动,最后总结出选择高地,避免洪水灾害,选择有山有水、土壤事宜种植的地方,以便种植庄稼,还有小朋友说要选周边能种植果树的地方,哈哈,小吃货的思维上线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里讲到的双槐树遗址,三重环绕,水池是按照北斗九星来规划,对应天地崇拜。部落内有清晰的功能分区,有居住区、祭祀区、墓葬区和作坊等。这里还有中原地区史前最早的土坯房屋等,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 这是展厅的最后一部分,仰韶文化标尺——大河村遗址。雒老师重点给孩子们介绍“为什么大河村遗址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p><p class="ql-block"> 大河村灿烂的星空之下,仰韶文化煜煜生辉:木骨整塑陶房的建筑形式,奠定了中国北方传统房屋的基本形制;纹饰多样的白衣彩陶,代表了仰韶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大量星象图案的出现,表明大河先民已开启对天文知识的探索;环壕、城墙的发现,反映了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时期中心聚落的重要地位;大汶口、屈家岭等多种文化因素汇聚于此,见证了远古时期不同区域人群的文化交流与融合……</p> 在这里,小朋友们对纹饰之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天文星象纹:比如太阳纹、月亮纹;有几何纹:比如三角形纹、波点纹和圆形纹;还有鸟兽虫鱼纹、花草树木纹等等绚丽多彩的纹样。小朋友指着彩陶上的太阳纹,眼睛亮晶晶的:“这些圈圈像会发光的太阳,还有像小鱼游来游去的线条,太好看啦!” 小手还忍不住在玻璃上跟着纹样的轨迹画起来,嘴里念叨着要把这些 “魔法图案” 画进自己的画册里。 在讲到与大汶口的文化交融时,大家看到了背壶,是不是和小朋友的双肩包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镇馆之宝来喽,首先出场的是白衣彩陶盆,通体施白釉,犹如给器物 “穿上” 白衣,在白釉之上,先民们用红、棕、黑等鲜艳的颜色绘制了丰富的图案,色彩对比强烈。盆身红黑彩绘有对称的直线纹、方格纹、圆点纹,还点缀有太阳纹、月亮纹与彗星纹。<div> </div><div> 白衣彩陶盆代表着以彩陶为主的仰韶文化陶器制作的巅峰,其精美的图案不仅是装饰,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体现了先民们的数学启蒙和艺术智慧,让人们得以窥探当时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div> 铛铛铛,彩陶双连壶来啦!这可是小朋友们选出来的最喜欢的陶器哦!正反两面满饰古朴流畅的平行粗线条,平行线条间点缀一竖一斜的短线,一壶为垂直短竖纹,一壶为倾斜短竖纹,使单调的几何纹富有变化和韵律感,在规整中不乏生动活泼。<div> </div><div> 雒老师带着小朋友思考“古人为什么做出双连壶呢”?几个小朋友趴在展柜前,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盯着彩陶双联壶,小嘴巴叽叽喳喳没停过。“这两个壶像双胞胎手拉手呢!”“我知道啦!这是古代的‘分享壶’,两个人可以一起喝水!”“我们回家用橡皮泥做一个好不好?也要让它们紧紧连在一起!”</div><div> </div><div> 据专家考证,它并非普通生活用品,而是一种饮酒器皿,应为重要礼仪场合所用 。原始社会时期,部落之间为了共同的利益会选择结盟,在结盟或举行重大庆祝活动时,部落首领、长者会用双连壶共饮盟誓,象征着和平友好、平等团结,表达了远古先民互通有无、互惠互利、平等和谐的思想观念 。</div><div> </div> 陶趣互动环节,小朋友个个大显身手,一个个化身纹饰研究员、色彩搭配师、彩陶修复师,玩得不亦乐乎。 集体诵读结束语:“嵩山巍巍,黄河汤汤……”后,每个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陶器和纹样,你们能猜到结果吗?没错,彩陶双连壶获得最受欢迎陶器的称号,至于最喜欢的纹样,有喜欢云纹的、有喜欢太阳纹的,有喜欢旋涡纹的……每一个都很特别哦!<div> 最后,雒老师跟小朋友们进行互动和总结,小朋友对贴纸积分发起了猛烈攻击,李*谕和张*珺小朋友获得了最佳学员奖。</div><div> </div><div> 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复原、一项项有趣的互动体验,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远古的先民们进行了一场对话,深入了解了仰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在这里,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div><div> 这次博物精讲活动不仅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盛宴,更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传承之旅,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div><div> 千年仰韶,生生不息,我们在大河村触摸7000年前的星光。熊孩子疯丫头探世界,期待下次与您同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