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瀚海家园的牧羊老人

LK旅拍(新疆~刘宝)

<p class="ql-block">  在新疆于田县向北,深藏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绿洲长廊-达里雅布依乡,是一处令许多中外探险摄影人士、专家学者沉迷的奇特秘境。</p><p class="ql-block"> 由于自然和人为多种因素的影响,数十年来,克里雅河流域沙漠生态环境已出现恶化,为了保护克里雅河下游的生态环境、原始风貌和达里雅布依乡牧民扶贫定居,从2018年开始,按照新疆“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方案,于田县开始对深居在大漠深处的牧民分批陆续迁出沙漠腹地,搬进距县城92公里的达里雅布依新村定居安置点,并着手对克里雅河流域进行生态改造,以保障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到2021年底,绝大多数的达里雅布依人都已搬迁到达里雅布依新村,只有少数的牧业人口留在了大漠深处。</p> <p class="ql-block">  自2012年元月初首次造访达里雅布依,到2024年11月上旬我已四次摄猎大漠深处、克里雅河流域这片神奇之地。达里雅布依是一个镶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心脏地带的传奇绿洲古村落。它因克里雅河而存在,因极度封闭而保留了克里雅人独特古老的文化印记。虽然居民已搬迁至条件更好的新村,但老村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沙漠探险旅游目的地,依然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魅力,向世人诉说着人类在极端环境下顽强生存的故事,展现着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奇迹。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关于生命、适应与文化遗产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北距于田县城250公里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达里雅布依乡老村</p> <p class="ql-block">位于距于田县城92公里处的达里雅布依乡(叶音)新村</p> <p class="ql-block">在沙漠腹地,进入达里雅布依老村中途的路上,会遇到这棵被誉为“达里雅布依之门”的胡杨树</p> <p class="ql-block">  畜牧是达里雅博依人对极干旱荒漠区适应的主要生计方式,畜种主要是山羊和绵羊,牧放方式是分群圈养和散放牧养。羊是达里雅布依人维持生计和生存的基础,因此,羊群就是每个牧羊人生活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而世居在达里雅布依老村、今年已82岁的牧羊老人买提库尔班·托胡提大叔则是沙海深处牧羊人的典型代表,也被深耕这里多年的资深摄影人称为“达里雅布依的灵魂人物”。</p><p class="ql-block"> 买提库尔班·托胡提大叔(绰号:“泡子老汉”)是一个典型的沙漠牧羊人。他每天的生活都和羊群、羊圈息息相关。他管理着自己和小儿子买吐地·买提库尔班的近百只羊,每天给圈养羊背草、喂水;到河对面大羊圈喂胡杨树叶、打水、找羊,从早到晚忙个不停。闲时,又去灌木林里砍红柳和梭梭树枝修整羊圈。</p><p class="ql-block"> 在达里雅布依人中,一直有使用 “别名”和“绰号”的传统和习惯, 尤其在上了年纪的男性群体中,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别名”称号, 很多老人带着自己的“绰号”走完一生。 </p><p class="ql-block">“泡子”就是买提库尔班·托胡提老人的“别名”。在达里雅布依问他的全名,很多人说不上来;要问 “泡子”是谁,大人孩子都知道。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这个别名因何而起、谁给他起的,反正就是被人叫到现在,也成了达里雅博依乡的“名人”。</p><p class="ql-block"> 老村的乡亲们都说羊就是“泡子老汉” 的命,他离不开心心念念的羊群和毕生牧羊的生活。一座“萨特玛”(红柳屋棚)、一片胡杨林、一口井和一 群羊,这就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生命全部。</p> <p class="ql-block">2013年4月的买提库尔班·托胡提大叔</p> <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27日,买提库尔班·托胡提大叔与321户在大漠深处“沿河而居”的人家告别了漠心腹地,整体搬迁到了集中聚居的达里雅布依(叶音)新村,成为了在中国脱贫攻坚实践中实现960万扶贫易地搬迁人口中的一个群体,完成了自己部族历史上最重要的、改变贫困命运的大迁徙,一步跨越百年。从此,他们自称是“新沿河而居人”。</p><p class="ql-block"> 而世居在大漠深处的买提库尔班·托胡提大叔搬到新村后仍怀着故土难离的心绪,离不开心心念念的羊群和毕生牧羊的生活。只要有机会,老人总会不畏路途艰辛的回到沙海深处的老屋居住一段时间,帮助儿女放牧和做些杂活。生活虽然平凡而艰辛,但他却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他用坚韧和毅力诠释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成为这片沙漠中一道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虽然年事已高,但“泡子老汉”依然坚持每天早起,开始他平凡而又充实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沙丘的缝隙,洒在老人简朴的“萨特玛”(红柳屋棚)上时,他便从睡梦中醒来,走出屋外,迎接新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打扫红柳屋棚内外的卫生、清理落叶</p> <p class="ql-block">忙完了屋内的活,老人会来到小儿子家帮着放养、照料羊儿</p> <p class="ql-block">  在沙漠中,老人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却又坚定。他迈着沉稳的步伐,手中握着那根陪伴他多年的牧羊棍。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一幅坚毅的轮廓。羊群在他的带领下,悠然自得地寻找着沙漠中那为数不多的绿色植被。</p> <p class="ql-block">  秋季,老人每天都会翻整从沙漠中挖的、并晾在院内的肉苁蓉(一种在沙漠中生长、被称为“沙漠人参”的中药材),晾好后可交由收购商并换取家庭收入。</p> <p class="ql-block">每当忙一时段,老人会就地一靠,随时打个盹。</p> <p class="ql-block">空闲时,老人坐在屋前,他的眼神望向远方,似乎在回忆着过去的时光,又或者是在思考着这片沙漠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忙完后回到在棚屋内,老人坐在沙土炕上,点燃一堆柴火。昏黄的光影下,他的脸庞显得格外宁静。</p> <p class="ql-block">  只要回到沙漠中的老屋,买提库尔班·托胡提大叔每天都会在相距800米的自己和小儿子家红柳屋棚间奔忙。</p> <p class="ql-block">老人与小儿子家之间有着大片繁茂的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距买提库尔班·托胡提大叔家一公里外,有着沙海深处最令人心魄的沙丘和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距老人家最近的一段克里雅河河道,深秋时节,行进在大河沿,夕阳下的克里雅河畔透发着迷人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上旬,我与买提库尔班·托胡提大叔在达里雅布依(叶音)新村相遇,显得格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中旬,我们一行12人再次穿越大漠瀚海,来到买提库尔班·托胡提大叔在沙海深处的老屋,一个叫“喀拉墩艾肯库什”(意为乌鸦)的地方,并住在老人家的红柳屋棚,与老人共同生活了三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