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漫记——船游黑虎泉、珍珠泉、大明湖(二)

旅行家

<p class="ql-block">解放阁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济南解放阁由台基和阁楼两部分组成,通高30米,台基高10米,</span>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台基面积2150平方米。集展示、教育、游览于一体,是山东省及济南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和山东省的“国防教育基地”,不仅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济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1965年,山东济南市政府决定在旧城东南角即济南战役突破口遗址修建解放阁。后停建,1985年5月,重建解放阁。次年9月,解放阁落成开放。2008年,悬挂的牌匾文字“济南解放纪念阁”变更为“济南解放纪念馆”。解放阁由台基和阁楼两部分组成,通高30米,阁楼面积620平方米,台基高10米,面积2150平方米,半腰处镶嵌陈毅题“解放阁”3个大字。整个建筑物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式,以南北向为中轴。解放阁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式,金黄琉璃瓦,外用花岗石贴面,廊阁绘有山水、花卉、鱼虫、飞禽、走兽等小品。</p> <p class="ql-block">1965年,陈毅题写了解放阁的阁名,鎏金的“解放阁”三字石刻和牌匾,分别镶嵌在台基西、南两侧和和高悬阁之二层门额。</p> <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物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式,以南北向为中轴。阁分两层,攒尖宝顶,翘角重檐,斗拱承托,施以黄色琉璃瓦,一层外有回廊。阁北有一较小平台,比解放阁台基矮2.88米,平台东侧,为三间坐东朝西的独立建筑,歇山黄琉璃瓦,前出厦,斩假石墙,台基东侧,贴墙立有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镌刻着在济南解放战役中壮烈牺牲的3764位烈士的英名,台基西侧嵌着1986年9月24日由济南市人民政府立、武中奇书丹的《解放阁修建碑记》。</p> <p class="ql-block">纪念大厅以红色为基调,厅正中立有解放军带领军民眺望远方的雕像,厅中红色大理石中嵌有解放军突破济南的时间和地点,厅四周刻有白玉浮雕,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壮观场景。</p> <p class="ql-block">济南战役和解放阁济南的红色记忆是从解放阁开启的,解放阁是为了纪念济南战役而建的。是集展示、教育、游览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和山东省的国防教育基地的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p> <p class="ql-block">解放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关键战役。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采用"攻济打援"战术,以14万兵力发起攻城作战,经八昼夜激战全歼守军10.4万余人,俘虏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此役首创解放战争中攻克10万重兵防守省会城市的战例,迫使徐州援军未及集结即达成战役目标。</p> <p class="ql-block">战役突破国民党军"重点防御"体系,毛泽东将其定位为"战略决战开局之战",周恩来评价为解放战争"最严重打击之一"。战役中形成的"攻城打援"战法成为后续三大战役的战术范本,50万山东民众支前印证了人民战争理论,"济南第一团"等荣誉称号的授予开创解放军集体立功表彰先例。</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支敢打硬仗、善于攻坚的胜战之师,攻上孟良崮,打进济南府,渡江第一船,进军大上海,血战柳潭里,打出了“济南第一团”的威名。</p> <p class="ql-block">解放阁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式,金黄琉璃瓦,外用花岗石贴面。阁分两层,四面方形。</p> <p class="ql-block">下层四周环廊,廊与阁由抱厦连接。廊阁绘有山水、花卉、鱼虫、飞禽、走兽等小品。廊外为平台,台周饰石栏。上层攒尖宝顶,翘角重檐,斗拱承托。在大厅的外壁上还镶有八组反映济南战役场景的灰色大理石浮雕。而上层则是可以瞭望济南老城,和千佛山、大明湖、护城河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黑虎泉,位于济南市南护城河东端南岸陡壁下,北与解放阁相对。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七十二名泉第三十三泉。这泉为一天然洞穴,高2米,深3米,宽1.7米。穴由青石砌垒,上有巧石悬挂,下有顽石啮波,左右秀石错落。洞穴隐露,从远处望去,犹如猛虎吼天。泉水经过3米长的暗渠,从3个石雕兽口中喷出,汇入长13米、宽9米的石砌方池。从池北壁泻入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黑虎泉,属小清河支流东泺河水系、黑虎泉泉群。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解放阁南护城河南岸陡崖下,在济南市黑虎泉西路。因泉水涌出,湍击巨石,发出粗犷的鸣响,酷似虎啸,故名。泉池由石块砌成,略呈长方形,宽约17米,深约3米。</p> <p class="ql-block">泉池南壁并列3个石雕虎头。泉水流过暗沟,经3个石虎口喷出。涌水量最大每日4.1万立方米,仅次于趵突泉。黑虎泉曾是济南市的市区供水水源之一。黑虎泉水厂日供水量1.7万吨,辖区自来水普及率为92.5%。1980年代,济南市以黑虎泉为中心,南护城河为轴线,建成环城公园——泉石园。</p> <p class="ql-block">明代嘉靖年间,黑虎泉洞穴的上方曾建有黑虎庙,庙内供奉着“赵公明”。黑虎泉为一天然洞穴,高2米,深3米,宽1.7米,泉水主要来自洞穴的东南方向。洞穴由青石垒砌,洞穴隐露在岩壁下。</p> <p class="ql-block">古时,人们对济南泉水成因的说法很多。有的认为济南泉水来源于河南的王屋山。如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济水自王屋山东流,有时隐伏地下,至济南冒出地面而成诸泉。明代胡缵宗诗云:“王屋流来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泠然。”前人也有关于济南泉水来源的正确说法,如宋代曾巩、金代元好问等人认为,济南的泉水并非济水之出露,而是来自济南城南的山区。曾巩在任齐州知州期间,为摸清泉水来路,曾进山调查,认为南部山区的水下渗潜流至市区而出露成泉。他在《齐州二堂记》中说:“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即锦阳川水),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疑在柏崖山处),而至于渴马之崖(在今党家庄镇东、西渴马崖村一带)。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则泊然而止。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盖泉自渴马之崖潜流地中,而至此复出也。”</p> <p class="ql-block">济南护城河,是1371年(明洪武四年)建城墙时在旧城四周修建的人工河,全长6260米,辖区5534米。河水源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群、五龙潭泉群水入西护城河,经北护城河,西泺河入小清河;黑虎泉群水入南护城河,经东护城河,菜市庄河(一说东泺河)入小清河;珍珠泉群水经曲水亭河入大明湖,出小北门,经北护城河、菜市庄河入小清河。大柳行头河汇集东圩子壕沟等排水沟之水入小清河。护城河1985年辟为环城公园的游览河。</p> <p class="ql-block">泉城广场站,下船就到广场。白天比较热,夜景真好看!</p> <p class="ql-block">“泉城”济南素以泉水众多而著称,有“济南泉水甲天下”的美誉,历史文化深厚。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泺”(趵突泉)的记载,《春秋·恒公十八年》有“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济南护城河始建于汉代,古时也称卫城河、城壕、城隍,后不断改建。到西晋永嘉年间,济南城市范围已和现存的老城区相差无几。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土质城墙改为砖石包砌结构,城周12里48丈,护城河“绕城一周,池阔五丈,水深三尺”,河水由娥英水、泺水等汇聚而成。(《历城县志》记载)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济水故道入海,使济南的水文环境又一次发生巨大变化。官府组织人力对小清河作了裁弯取直的彻底整修,泺水(即护城河)遂成为小清河上游,经黄台达羊角沟入海。</p> <p class="ql-block">对济南没有概念,但时间充裕的游客,乘这个车是个好办法。5元转全城!</p> <p class="ql-block">珍珠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大院内西南侧。因泉池中泉眼甚多,涌出串串水泡,参差错落,日光相映,如同珠玑,故称珍珠泉。</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曾四次来到济南珍珠泉宾馆。</p> <p class="ql-block">北魏时,这里溪流纵横,称流杯池。宋朝曾巩知齐州时于此建别墅“名士轩”。历代为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张荣、明英宗朱祁镇次子朱见潾府第、清山东巡抚衙门、民国省督军、督办公署和省政府驻所。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进行整修,先后在这里建起隶属于省级机关的人民会堂和珍珠泉招待所,成为山东各界代表经常聚会、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1979年底,山东省人大常委会设立于此。</p> <p class="ql-block">珍珠泉,为七十二名泉中第十四泉,因济南旧城东南隅护城河中有南珍珠泉,所以该泉又称北珍珠泉。泉池为长方池,石砌,长43米,宽29米,深3.8米,珍珠泉与大明湖路以南泉城路以北约1.5平方公里的长方形地带内的43处泉池构成珍珠泉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珍珠泉泉水由玉带河北流进濯缨湖,经百花洲注入大明湖。湖水从铁公祠东出水口和北水门流出,经泺河(北护城河、菜市庄河)入小清河。</p> <p class="ql-block">中午慕名前往济南名吃———把子肉!</p> <p class="ql-block">济南把子肉,这一美食的诞生,相传与东汉末年的桃园三结义有着深厚的渊源。当时,张飞为庆祝兄弟结义,将猪肉、豆腐等食材统统放入锅中炖煮,由此诞生了把子肉的雏形。这一烹饪方式随后流传至山东,而济南人对酱油的钟爱使得酱油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调料,最终演变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地道济南把子肉。</p> <p class="ql-block">甏肉干饭,这一美食的起源,与水泊梁山紧密相连。在梁山,众多好汉以酒为伴,大块吃肉成为他们的日常。然而,随着山上头目众多,伙夫们难以一一烹饪,于是便将大块的肉放入大甏中炖煮。这一巧妙的烹饪方式,便逐渐演变成了如今广为流传的甏肉干饭。</p> <p class="ql-block">快跟着美食的指引一头扎进济南满是烟火气的日常吧!老巷炊烟里,正散发浓香。</p> <p class="ql-block">肥肉入口即化,瘦肉紧实有嚼劲,肥瘦相间,肉香浓郁,酱香混着八角茴香汹涌而来。</p><p class="ql-block">汤汁在唇齿间漫成黏稠的河流,若是与米饭一起送入口中,更是无比的满足!</p> <p class="ql-block">随着白日的落幕,夜幕悄然降临,街灯的温暖光芒仿佛唤醒了夜晚的生机,行人们的步伐也变得轻盈起来。此刻,泉城广场成为了夜色的焦点,音乐喷泉与绚烂的灯光秀交织出一场视觉的盛宴,引得市民们纷纷驻足,用镜头捕捉这难忘的瞬间。快跟随夏雨荷的脚步,一同沉浸在这场夏夜的浪漫之旅中吧!</p> <p class="ql-block">&gt; 灯光秀的视觉盛宴</p><p class="ql-block">泉城广场的灯光秀,一场视觉的盛宴。在济南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泉城广场的灯光秀无疑是一场不可错过的视觉盛宴。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这场灯光秀不仅是一场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济南的独特韵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