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古城

峰回路转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铜仁市东临湖南、北接重庆,素有“黔东门户”之称,</span>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赋予了铜仁山水独特魅力。在中国333个地级城市中,铜仁是唯一以“仁”为名的城市,有仁爱包容的多元文化、仁学思想的薪火相传、仁者乐山的神奇景观。元代文献记载,锦江与大小江交汇处的铜岩附近,渔人曾从江底打捞出三尊铜人像,铜仁之名就此演化而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铜仁不仅有天空之城梵净山,还有座600年大明古韵的中南门古城</span>,古城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也是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span>中南门之夜”品牌,成为点亮铜仁夜间经济的名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昼游梵净山,夜游中南门”,成为多数来铜仁游客的理想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南门古城坐落于铜仁市中心的一个半岛之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span>自明代永乐十一年,铜仁建府至今,一直作为府署的所在地,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里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拥有103栋明清建筑、35个四合大院、11条古巷道和1个码头,</span>是铜仁规模最大、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望楼、四合院、巷道、城墙、码头次第排开,可见黔东文化、中原文化、徽商文化交流融合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有码头的地方,‌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中南古城亦是如此。得益于舟楫之利,来往的商贾在这里置下房产,至今,这里仍留有大量四合院建筑,如杨家大院、陈公馆、校书第等。</p> <p class="ql-block">锦江大桥</p><p class="ql-block"> 锦江是铜仁的“母亲河”,发源于梵净山南麓,属沅水一级支流,通往古城得锦江大桥长125m,主孔为净跨110m钢筋混凝土中承式拱桥,矢高27.5m,行车道及人行道由横梁及盖梁支承,横梁通过吊杆悬吊于拱肋上。</p> <p class="ql-block">  锦江大桥中段是观赏竹筏调头和城楼灯光秀的绝佳位置,夜幕下可同时捕捉光影流转与水波倒影的独特景致。</p> <p class="ql-block">中南门街牌坊</p><p class="ql-block"> 是古城内最大的一座牌坊,因其所在的这条街叫中南门街,为与之呼应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舸辐辏坊</span></p><p class="ql-block"> 另一面则是百舸辐辏坊,百舸意为上百条船只,辐辏形容的是人像车链上的轱辘一样十分密集,所以它描述的就是当时600多年前的铜仁,人云密集、一片繁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中南门原是铜仁著名的码头,是繁华商业街。据史料记载,中南门古城民居依靠水运之便,曾一度商贾云集,是全省大多数县的土特产和省外常德、汉口等地工业品的集散地和销售市场。</p> <p class="ql-block">凯里酸汤鱼‌</p><p class="ql-block"> 贵州十大美食之首,凯里酸汤鱼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的一道特色小吃,酸汤最佳制法是以米汤自然发酵为汤底,配以木姜子、腌制西红柿酱、糟辣椒等多种佐料熬煮而成。2021年,凯里酸汤鱼的制作技艺被成功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五批代表性项目名单。</p> <p class="ql-block">贵州的“哨”类美食</p><p class="ql-block"> 主要有脆哨和软哨,两者均为猪肉加工制品,但口感和制作工艺差异显著,脆哨外酥里嫩,香脆可口,常用于肠旺面等传统小吃,软哨口感绵密,入口即化,常用于糯米饭等传统菜肴,兼具肉香与糯米的软糯。 ‌</p> <p class="ql-block">抹茶冰淇淋</p><p class="ql-block"> 铜仁拥有全球最大单体抹茶生产基地,出口量占全国首位。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抹茶生产国,而四分之一的抹茶都产自贵州铜仁。铜仁,曾经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但如今这里却成了“中国的抹茶之都”。</p> <p class="ql-block">青岩卤猪蹄</p><p class="ql-block"> 青岩状元蹄又称“青岩卤猪脚”,据记载,在光绪年间成为云贵科举第一位状元的青岩人赵以炯,年青时常去青岩北门街夜市吃卤猪蹄,青岩人纪念这位“赵状元”,便称卤猪蹄为状元蹄。</p> <p class="ql-block">苗医药</p><p class="ql-block"> 苗族人民以植物为主作为药物治疗疾病的医药学。苗医主要分为湘西苗医和黔东南苗医,著名的伤药有柏林接骨散药等。2008年6月7日,贵州省雷山县申报苗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田载</p><p class="ql-block"> 是明代铜仁府的首任知府。他于1413年奉命建城,选址铜仁的战略要地,背靠茺凤山,前临锦江,规划府署与川主祠、众思堂形成犄角之势,奠定了铜仁城的军事和城建基础。 ‌</p> <p class="ql-block">  田载到任时,铜仁地区荒芜未开化,他带领士兵和家属穿越原始森林,在“三面临水,一面背山”的地理格局中建城,利用锦江天然屏障形成军事防御优势。这种“金城环抱”的布局符合中国传统风水理念,至今影响着古城格局。 ‌</p><p class="ql-block"> 他采用“治水攻心”策略,水利工程‌修建川主祠镇水,保障城池安全。建造众思堂推行教化,强化民众归属感,田载的治城理念被后世沿用数百年,使铜仁从军事据点发展为多元文化交融的商贸重镇。 ‌</p> <p class="ql-block">  据悉古城民居建筑不仅数量众多,布局合理,且种类齐全,有望楼、宗祠、民居、店铺、寺观、古城墙、古井等。古城区古建筑中颇具特色的,是以血缘关系和宗族而居所形成的建筑群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徐家巷、陈家巷、万家巷、张家巷、飞山庙、福音堂、天主教堂等建筑群。这些建筑群依山沿河,青砖灰瓦,鳞次栉比,前后相连,左右相通,合纵连横,曲折多变,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既有做生意的临街店铺,又有居家的深宅大院,给人一种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这里房屋逆道路建设及排水系统设计科学合理,显示了古代民居建设规划设计技术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但家香酥鸭</p><p class="ql-block"> 是贵州特色美食品牌,始创于1987年,总部位于贵州省长顺县,以麻、香、酥为特色,采用传统工艺制作。</p> <p class="ql-block">  核心工艺包括调味腌渍、蒸制和油炸三道工序,‌皮脆肉酥,色泽红亮,搭配葱白段和甜面酱食用更佳。</p> <p class="ql-block">豆米火锅</p><p class="ql-block"> 豆米火锅是贵州必吃的特色之一,用四季豆的老豆子煮到软烂而成,并在火锅中加入另一种贵州独有的美食“软哨”,然后就可以放入各种美味就制成了,美味的豆米火锅,蘸料则是特色泡菜糊辣椒,走的是咸鲜酸辣的本地风格。</p> <p class="ql-block">贵州刺梨特产</p><p class="ql-block"> 贵州省龙里县特产刺梨,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刺梨,又名送春归,是云贵高原及攀西高原特有的野生资源,刺梨富含多种营养素,尤其是维C含量出奇的高。</p> <p class="ql-block">承流宣化巷</p><p class="ql-block"> 是铜仁古城内一条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特色街巷,牌坊都是明代所建。立于逸群小学路口“承流宣化坊”表达的是朝廷的愿景和知府的理想。最早的字面意思就是地方官奉君命教化百姓,可使文化流传,百姓更有教养,国家也会更加兴旺。</p> <p class="ql-block">  古城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与马头墙构成典型徽派风格,比较系统、全面地展示出古代建筑的发展轨迹。青砖灰瓦的建筑群体,朴实素雅,高峻的马头墙仰天昂起,既可防风,又可防火,整个平面功能明确,构架合理,选料精良,采光良好,地方特色显著。可视为黔东民居之典型。</p> <p class="ql-block">旅拍基地</p> <p class="ql-block">铜仁非遗</p><p class="ql-block"> 现有“人类非遗”1项、“国家级非遗”12项、“省级非遗”85项。在中南门,可以领略“松桃苗绣馆”绣娘民间刺绣和蜡染手工的绝技,感受人类非遗“石阡说春”、国家级非遗“德江傩堂戏”、“石阡木偶戏”、“沿河土家山歌”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叶脉绣</span></p> <p class="ql-block">工农兵照相馆</p><p class="ql-block"> 是铜仁最早的照相馆,已有85年历史,2021年,工农兵照相馆从铜仁民族路搬迁至中南门古城内,拍摄一张用传统方式显影的老照片,已成为许多铜仁人心中的一份情结。</p> <p class="ql-block">铜仁跨鳌亭</p><p class="ql-block"> 位于锦江与小江交汇处的铜岩上,是明清时期为祈求学子金榜题名而建的亭阁。其名称源于明代官员在此举办“宾兴大典”的传统习俗,寓意“独占鳌头”,曾作为铜仁府重要的文化地标。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子进士坊</span></p><p class="ql-block"> 这个牌坊是为了纪念陈珊和他的儿子杨产而建,陈珊是明代铜仁府的首位进士,他的儿子杨产则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为第二位进士。父子两人都是进士,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因此这个牌坊也成为了铜仁古城的一大亮点。</p><p class="ql-block"> 父子进士坊属于明清建筑风格,采用徽派建筑工艺,融合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作为功名类牌坊,其命名直接体现了对读书入仕理念的推崇,反映了当地对科举文化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商贸往来,促进了铜仁的经济繁荣,也带来了思想的交流与融合,书院便在历史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坐落在中南门的梵净书院便是以铜江书院为原型复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  住宿的铜仁万山假日酒店体量不大,却很有品质感,整体的外观,简约时尚,精致有型。公共区域的整体设计,颇有些苏州庭院的气息,三个通道口设计成了中国园林里常用的月亮门,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这家酒店的全日餐厅叫嗨碗,全天候提供品类丰盛的早餐、自助晚餐。</p> <p class="ql-block">日式料理</p> <p class="ql-block">丰富早餐</p> <p class="ql-block">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是民间对贵州省地理的形象描述,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核心区,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窗外的景观恰恰印证了上面的说法。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酒店外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