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作者 李木生</b></p><p class="ql-block"><b>图片 李木生</b></p> <p class="ql-block">——青海行之七</p><p class="ql-block"> 一个“趣”字,关涉人生主旨。人无趣不可交,旅无趣受煎熬,此次与孙旭姚平佩瑶一家青海行,趣味多多,虽人老忘事,还是抢救性记下数条,以资忆溯。</p> <p class="ql-block"> 两个勤奋的人。每天的旅途开始部分,总是热闹非凡。头一天夫人便讲了一个我家遇盗的事:好多年前,还在洸河路报社宿舍,六层的楼,俺住五楼。一天晚上四点刚过,小偷便从厨房外的管道攀援而上进了我家,从厅门边鞋柜上先拿了一个小灵通。不过瘾,又进了向阳的书房。书房是两个套间,里间有电脑桌、一张靠东墙南北放的单人床。老李好在四点左右起来看书或写作,头朝北脸朝上的俺家老李,突然发现一个瘦高条的生人正站在床头,老李压住声,静悄悄地问:“您怎么来了?”老李这个人太客气,啥时候了,不用“你”还用尊称“您”?太意外了,小偷一愣,欻地冲出书房两道门。老公心善,大声地嘱咐:“千万注意安全!”话音未落,敏捷的小偷已从原路出溜到地、仓皇遁去。听后大家一片沸腾,沸腾刚落,姚萍女士冷静地总结道:“真是两个勤奋的人。”沸腾又起。此时,孙旭评价:开车的黄甲志师傅今天起得最早,也是位勤奋的人。沸腾再起。</p> <p class="ql-block"> 手机关键时出现的故障。梦寐以求,终得晤面:张掖七彩丹霞终于到了!甲志同志收集身份证、给大家买好门票,便一个人留在大门外等候。大家进门便如小鸟出笼,纷纷被七彩的山体所吸引。人流如织中,几乎所有的手机都被向山举起。我当然也不落后,对着眼前的彩山兴奋地举起手机。夫人听到了我的惊呼:这手机怎么了,一片粉红?!夫人赶过来,连点拍摄圆圈,全没有山景,还是一片粉红。夫人点开自拍,一个焦急状的老头的脸立刻出现,点拍成功。再点回外拍,又是一片粉红。夫人还开玩笑,说“受你的感染,手机也激动得不会拍了”。知道孙旭是解决难题的高手,跑上前请他帮忙。他细听缘由,果断地说:“关机重起!”我恍然大悟,赶快执行命令。满怀期待中,手机还是一片粉红。沮丧中,夫人在一旁给我打气:“把美景好好记在心里,回家给你买个新手机!”孙旭感到疑惑,翻来覆去地看手机,一道电闪突然击醒了我,抢过手机,一边笑一边剥开手机保护壳,取出机、壳之间的门票,再拍照完好如初。是门票遮盖了摄像镜头。夫人大笑着揭发:“他还向我谝能,说自己多精,放在手机上,有名有日期,查票多方便。”大家都笑,连温和内敛、刚考入香港大学研究生的孙佩瑶,也“格格”地笑个不停。</p> <p class="ql-block"> 平凹书法与神奇的被子。九日,从刚察县仓央嘉措诗歌广场,直奔祁连县的卓尔山,巧遇国际环湖自行车赛。干干净净的小县城,却处处封路。黄甲志将车开得展转腾挪,眼看卓尔山近在眼前,却无法近前。甲志老弟朋友遍青海,竟找到他熟人开的川渝菜馆吃了一顿可口的饭菜。见墙上挂有贾平凹的书法一幅,胖乎丰腴得可爱,一看便知是真品,写着“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丁亥岁平凹”。指着书法问值班的女服务员:“贾平凹写的?”服务员一脸茫然,反问我们:“啥贾平凹?”我们笑笑,感叹文学的作用毕竟有限。热的平凹,连祁连山上的小县城都挂着他的书法;大热又能如何,书法寂寥地挂在墙上。进不了卓尔山,六个人洒脱放弃,直奔张掖,住进尚景假日酒店。进房间,就觉得凉,我与夫商量是否找前台加床被子。正说着,就有人敲门,是服务员抱着两床被子送来。惊奇。夫人说:难道宾馆有传导器,客人的需求随时满足?我说:高原佛意笼罩,是万能的菩萨所为。正议论不休,孙旭打来电话说:感觉房间冷,让他们送去了两床被子。</p> <p class="ql-block"> 熊包与煎大爷。也是旅行途中,我讲了自己金乡老家一位堂妹的故事:那时家穷,堂妹只上了两年学,识字不多。有一回孩子读熊大熊二的故事,堂姐纠正:是能大能二。孩子教妈妈:能字下面没四点,有四点的读“熊”。堂姐记住了。一次去县里赶集,看到挂着“煎包”的红字招牌,堂姐大声念道:“熊包。”孩子们大笑,说是煎包。堂姐不服,你们不是说下面有四点的念熊吗?集上便出现了一个笑圈。你说巧不巧?到张掖已是下午七点多,放下车,我们一行六人步行找饭馆。走着走着,看到一个醒目的招牌:熊大爷手工水饺。平时话不多的黄甲志大声地念道:煎大爷手工水饺。我们又是大笑,黄老师抿着嘴轻笑,幽默得眼睛眯成一道缝。</p> <p class="ql-block"> 旅趣如花,开在青海行的路上。人生苦短,岂能无趣?不妨生趣拾趣苦中作趣,让生命多些滋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7月16日下午4时51分写于济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