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16日上午10时,左坊镇政府二楼会议召开七月读书会,室内书香氤氲、思想涌动。第九小组成员齐聚于此,以“文学与现实的对话:文科生的困境与坚守”为主题开展读书班。</p> <p class="ql-block">活动伊始,组员们手持华东师范大学汤拥华教授《像我们这样想不开的人哪》致辞稿,在组长的解读中走进文科生的精神世界。“‘想不开’的背后,是文科生对精神价值的执着追求”,解读中提到的观点,恰好呼应了当下现实——2025年江西高考文科本科线486分与理科429分的分差、12.4%的人文社科就业签约率,这些数据让“高门槛入学、低概率就业”的困境变得触手可及。</p><p class="ql-block">随后的“观点交锋”环节,两组论题引发激烈讨论。有组员结合就业市场现状提出“理科更易获得生存安全感”,也有的学员说:“如果没有文科,谁来记录时代、滋养心灵?”从“是否该弃文学理”的现实考量,到“文科存在必要性”的价值思辨,大家逐渐明晰:文科并非“无用之学”,而是在物质之外,为社会提供精神支撑与文明传承的核心力量。</p> <p class="ql-block">活动接近尾声时,莅临现场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维东对本次读书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大家在讨论中展现出的思辨能力与人文情怀令人印象深刻,“积极的参与和真诚的发言,本身就是对文科价值的生动诠释”。</p> <p class="ql-block">谈及文科的意义,他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终身学习的路上,文科是不可或缺的养分。从唐宋八大家的文脉传承,到孔子、孟子的思想延续,优秀文化能跨越千年滋养今人,正是因为有文学这一载体。”他特别结合基层工作强调:“做好农村工作,既要脚踩泥土,也要能说会道。和群众打交道的‘嘴皮子功夫’,化解矛盾的沟通能力,恰恰是文科素养在现实中的鲜活体现。”最后,他送给大家三句话作为寄语:“人生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心态——这是面对困境的智慧;竹子定律告诉我们,扎根越深,未来越能向上生长——这是坚守的力量;‘同样是咸鱼,为什么别人可以翻身?因为记得加油’——这是奋进的姿态。”他鼓励大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既需要理科的硬核力量,也需要文科的精神滋养。年轻人要带着这份积极上进的劲头,在文字中汲取力量,在生活中践行价值。”</p><p class="ql-block">大家纷纷表示,这场活动不仅解开了心中对“文科价值”的困惑,更找到了在现实中坚守初心的动力。正如大家在讨论中达成的共识:文科的价值,或许不在“立竿见影”的功利回报,而在“观照人心、传承文明”的长远意义。(左坊镇陈诺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