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一一齐淑</p> <p class="ql-block"> 五完小是我们村里最早的学堂。是我文化啟蒙的地方,是我童年度过的地方,是我小时候最欢乐的地方,是我走向社会的跳板,也是我最难忘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们周边村,南界都、瓦乔、风居、南峪沟、川口、东寨等村的孩子们都要来五完小上学,五完小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从这里起程,有的考上了平定师范,有的考上了昔阳中学,阳泉中学,考上大学……。走向社会,奔赴祖国需要的地方。五完小为国家建没培养了大批的优质的有用人才。</p> <p class="ql-block"> 昔阳第五完小在我的老家黄岩村。黄岩村是个美丽山村, 背靠蒙山山麓,北接界都,南连风居。東面赵壁河环绕,是松溪河的支流。此河却是常年干涸,只有下雨时河里才有水,下暴雨时发大水就成了害河,黄岩村是个较大的村,原来村南头有南阁,从南阁走来向北是一条青石铺地的大街,是黄岩村的一条主街道。大街两边商贾云集,有各种商店、店铺。大街西边是王祠堂、 眭祠堂、住户和店铺。</p> <p class="ql-block"> 大街东边是染房,染房原先的掌贵是下思乐人,姓李呌牛妮,后来的掌贵也姓李,是树条峪村人。夏天把染好的布凉晒在河滩的碎石上,有灰的、有兰的、有黑的,是一道风景线。再向北是五道口,五道口东边是东阁。东阁向东出去,北拐是井谷乱巷,里边有呕麻池。人畜饮用水到寨上三个大池:澄池(沉淀泥沙),上池供牲畜饮用,下池供人吃水。黄岩和寨上是一个大村。寺坡垴、寺沟、李家垴…… 靠旱井供人畜用水。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陶鲁加当省委书记时,完成了从水峪到黄岩的引水工程,人们才用上了活水。再向东是河铺(梁绿妮家,以前是门面房)下去到寨上,现在寨上已独立为寨上村。</p><p class="ql-block"> 东阁向西又是一条青石铺地的大街。一直向西通向寺谷乱,现在的戏台,也是当年第五完小的操场。大街两边住着人家。拐角处不远就是供销合作社,在大街的南面,再过来就是我们本家人住在街南边。这是黄岩村又一条主街道。</p><p class="ql-block"> 1963年昔阳发大水时,波浪滔滔从上滚滚而来。把半个黄岩村都冲走了。东阁南阁古老的建筑都给冲毁了。像东阁整体屋顶都飘在洪水中,隨着波滔滾滚的洪流汹涌而去。有许多人家房毁屋塌。只可惜黄岩村被冲毁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 眭孟良先生画的简笔画两幅,六三年发洪水前的“黄岩全景”</p><p class="ql-block">一一王爱民(小名害人)供图</p> <p class="ql-block"> 黄岩村地处太行山西丘陵地带,系蒙山脉东麓, 因该村西山上呈黄色,故名黄岩。离乡政府驻地约4公里,界李公路穿村而过。东北方向与黄岩底村相距1.6公里,东南方向接壤巩家庄村,构成赵壁乡北部的交通节点。 全村共有 520户,1506口人,耕地2684亩。曾归界都乡、风居乡管辖,現属昔阳县大寨镇管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农村积贫积弱,大部分学校都建在祠堂、寺院内和庙内。第五完小就建在黄岩村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福岩寺’’。</p> <p class="ql-block">王爱明画的简笔画,福岩寺全貌。</p> <p class="ql-block"> “福岩寺”俗称大佛殿,坐北朝南,现为一进院,实际上,我们上学时是两进院。我上小学六年都在此院内。南殿的东西两边各有门可进到院内。南殿的东边是神房,神房前面是一个青石做的四方平台,人们呌神房矻台。平台四角上有四个凹陷窩窩。当时在玩时嘴里念着“芝麻占角角……”跑着,跑着,抢占四个窩窝。就这样经常从两旁的台阶上去玩耍。南殿是五年级学生上课的教室,神房是六年级的教室,两边配殿是是三、四年级同学的教室。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教室在后底院的北屋东屋。</p><p class="ql-block">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建于石砌台基之上,前出月台,台前设置有台阶踏步。</p><p class="ql-block"> 东、西配殿均为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p><p class="ql-block"> 鐘、鼓楼分立正殿两侧。记得那时经常有小孩子上鐘鼓楼上玩耍,从正殿的屋沿下就能从鼓楼爬到鐘楼。</p><p class="ql-block"> 向南是花墙,从花墙中间排楼出去就是南殿院。正南是南殿,东西两边是配殿。 </p><p class="ql-block"> 从南殿与神房矻台间的大门出来就是寺谷乱,即完小的操场。南边是古式戏台。</p> <p class="ql-block">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建于石砌台基之上,前出月台,台前设置有台阶踏步,台面以条石压边,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布顶。</p><p class="ql-block"> 记得正殿前面左边是一棵硕大的柏树,右边是一棵枝叶茂密的松树。正殿当时是生产队的仓库,存放粮食、农具等。夏天常看见在月台上凉晒粮食。</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里是两个院,中间由花墙隔开,花墙中间有一装饰精美,古色古香的棑楼,棑楼两边小门立柱内侧上 镶有刻着字的石碑,拾阶而上可走进正殿所在院里。我们那时经常在两个小门间臧猫猫玩耍。</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配殿,从西边小门出去可上鼓楼。西配殿为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曾是教师的办公室、宿舍。現存革命烈士纪念碑,下侧横匾记录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本村牺牲的烈士英名,在此敬仰缅怀,愿志士英灵不朽,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曾是教师的办公室、宿舍。从旁边小门进去向左可上鐘楼,向右可下到后底院。就是在东配殿后面还有个院落,有北屋、东屋、教师食堂、等。</p> <p class="ql-block"> 现在把原来的建筑都拆掉了,只留下东配殿,南殿的位置盖成了排房。原来的南殿院正南是南殿,东西两侧是配殿。南殿两边都有门,可进到寺庙内。南殿的东边是神房和神房矻台。从南殿和神房圪台中间出去就是寺谷乱,完小的橾场。</p> <p class="ql-block"> 把原来南殿拆了,改建成排房了,把原来西配殿也拆了,改建成窑洞了。</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进去就是原五完小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 寺谷乱南面是戏台,是那种飞檐斗拱古式戏台。以前这里是村里文化娱乐社会活动中心。庙会、重大节日在这里要唱戏,文艺演出。</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我们做广播体操,上体育课的操场。</p> <p class="ql-block"> 1993年在选明家留影。第五完小就在选明家的東边。</p> <p class="ql-block"> 2015年夏在选明家院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寺谷乱东面。</p> <p class="ql-block"> 寺谷乱西面,上面那窑洞就是选明的老家也是我的老家。</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现在的寺谷乱戏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