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吕安妮 202507<div><br></div>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4日下午,我们离开了希腊的塞萨洛尼基,进入北马其顿和原南斯拉夫地区。</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去了北马其顿的斯科普里、奥赫里德,塞尔维亚科索沃最大的城市普里什蒂纳,阿尔巴尼亚的地拉那,黑山的布德瓦、科托尔,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萨格勒布、普利特维采湖,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布莱德、马里博尔,波黑的涅姆、萨拉热窝,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等城市。这些地方都是历史上比较复杂,有的地方现在也还有可能发生战乱,尤其是我们要去的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所以,马导跟我们说,现在没有战乱,我们来过巴尔干算是抄上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内容丰富,加之我难得再来,我打算按行程叙述得略细一点。</p><p class="ql-block"> 马其顿古为希腊边疆地区,19世纪,马其顿成为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三国的必争之地,多次发生战争。后来,北马其顿独立,初时起名:马其顿。希腊不同意。2018年,他与希腊达成协议,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更名为它正式加入北约和欧盟铺平了道路。现在北马其顿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证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斯科普里的新城,旅馆旁边就是这座特雷莎修女的纪念馆。她是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功绩是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们服务,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她是斯科普里人。</p> <p class="ql-block"> 马导告诉我们,特雷莎修女1910年就出生在下图广场大门附近。后来随全家移民阿尔巴尼亚,所以我们后面到的科索沃和阿尔巴尼亚都能看到她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经过传教士训练后,她21岁到了印度,开始了传教修女生活,直到1997年逝世。图为纪念馆旁边,特蕾莎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马导说,为吸引游客拉动经济,北马其顿在2010年提出了“斯科普里2014计划,旨在建设数个雕塑和喷泉、桥梁、博物馆,费用估算达5亿欧元。北马其顿是个欧洲穷国之一,当时计划花这么多钱搞这个项目,大家有很大争议。我们现在来此,正好欣赏建设成果。图为中心广场,里面有许多雕像,加上两桥边的雕像,有人说斯科普里有几百个雕像。我只拍了马导指点的几座雕像。</p> <p class="ql-block"> 图为马其顿广场上的亚历山大大帝雕像。他20岁继位,迅速平定内乱,并统一希腊全境。后来东征,先后击败波斯帝国,占领埃及,最远抵达印度河流域,建立古代世界最大帝国。</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还有保加利亚萨穆埃尔沙皇的雕像。他曾把千名俘虏的眼睛挖去,只留下一人一只眼回去报信。所以在雕他的雕像时,特意突出了他的大眼睛(见下图),意在表示对他暴行的愤怒。</p> <p class="ql-block"> 图为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腓力二世的雕像,他是马其顿城邦国王,曾征服过希腊城邦,后遭遇刺杀而亡。亚历山大大帝十几岁就跟随他学习战略技术。</p> <p class="ql-block"> 图为亚历山大•巴滕伯格亲王的雕像,他在保加利亚历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这座桥是斯科普里最古老的瓦达河石桥,它连接着新城和旧城,始建于15世纪。我们多次走过。</p> <p class="ql-block"> 图为斯科普里老城墙。北马其顿经过多次战争洗礼,但1991年独立时倒没发生战争,因为美国、北约的背后支撑。</p> <p class="ql-block"> 图中穿过古桥,这边的广场仍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雕像,这组雕像最上面是亚历山大大帝,第二层是亚历山大和菲利二世父子,第三层是亚历山大和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 图为古桥旁边圣西里尔与圣美多德雕像,他们是拜占庭的传教士,他们创造了西里尔字母,对斯拉夫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p> 这两位是他们最好的学生,完善了这种语系,也是极大地推动了斯拉夫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在巴尔干地区的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p class="ql-block"> 图为斯科普里的考古博物馆。据说老馆在1963年大地震时震塌了,这些建筑都是后来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 连接考古博物馆的桥叫文明桥,桥上的雕像都是历史名人。</p> <p class="ql-block"> 图为斯科普里剧院。</p> 连接剧院的桥叫艺术桥,艺术桥上的雕像是艺术家们。 <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我们穿过斯科普里老城,在里面一家露天餐馆吃牛排,这是我们旅游途中第一次吃大肉,还有点享受。不过后来在巴尔干地区老吃大肉,完全吃不下去了,女同胞们只能吃一半。</p> <p class="ql-block"> 26日,我俩又是早餐前出来逛,经过广场,路过瓦尔达瓦河上的五座桥。这天的行程是去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下午还回到北马其顿,傍晚回到斯科普里这个地方,晚上住原来的旅馆。利用早晚时间,我又拍了点斯科普里的小景,集中在此一展。</p><p class="ql-block"> 瓦尔达瓦河是马其顿的母亲河,图为河中小树在晨光中透亮透亮,甚是可爱。</p> <p class="ql-block"> 河边几座桥边都摆放着古船模型,仿佛告诉你,当年这儿的士兵就是乘这种船出征参战。</p> <p class="ql-block"> 老石桥下的跳水雕像。我还以为隐含着谁救人的故事,但马导告诉我,就是跳水雕像而已。</p> <p class="ql-block"> 从广场拱门洞中看晨光,又是一景。</p> 街头可爱的擦鞋小童。 <p class="ql-block"> 亚历山大大帝雕像下的喷水雄狮。</p> <p class="ql-block"> 街头小酒馆的广告。</p> <p class="ql-block"> 小饭馆门前美丽的花团。</p> <p class="ql-block"> 看,我在街头书摊居然还看到卖这本杂志。</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车开往科索沃最大的城市普里什蒂纳。</p><p class="ql-block"> 科索沃的历史很复杂,公元前4—5世纪,伊利里亚游牧民族就在这里生活,他们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6—7世纪塞尔维亚的斯拉夫人迁徒至此,开始建城。9世纪塞尔维亚族建立了尼曼雅王朝,科索沃成为塞尔维亚民族的发祥地和文化摇篮。之后不光是因为各个帝国来占领的战乱,而且因民族、宗教信仰的不同,这里的百姓多次大批逃离。科索沃的民族、宗教结构几经变化,到如今是阿尔巴尼亚人占80—90%,塞尔维亚族占少数,信仰也是伊斯兰教的居多,但它行政上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p> <p class="ql-block"> 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当然不承认。美国第一个叫好,还给予经济支持,一些美国盟友也相继承认。俄国、中国反对,欧洲也有些国家表示不承认,认为应由联合国通过决议来决定。</p><p class="ql-block"> 图为车行驶在普里什蒂纳的中心大道上。</p> <p class="ql-block"> 我们老远就看到了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巨幅标牌。</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科索沃居然宣布,要求华盛顿在其境内建立永久军事基地,并敦促美国接受科索沃方面加入北约。</p> <p class="ql-block"> 巨幅标牌下是克林顿雕像。</p> <p class="ql-block"> 旁边叫克林顿大街。</p><p class="ql-block"> 马导称,科索沃是战争火药筒的爆破筒。1999年,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轰炸了塞尔维亚。现在各国对科索沃的态度明显分歧,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军事冲突。因此,政治家们也把科索沃称为欧洲的火药桶。</p> <p class="ql-block"> 普里什蒂纳有座知名的科索沃图书馆,被称为世界十大丑陋建筑之一,1982年建成。我们去了,建筑本身没什么特别,只是建筑外围圈着一层钢丝网,宛如外星来客。真不理解设计师是怎么想的。</p> <p class="ql-block"> 图为图书馆正门。</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图书馆内部,也没什么特别。</p><p class="ql-block"> 不过照片里的人值得被留念,几乎是我们这个团的绝大多数团友。</p> <p class="ql-block"> 图为商业步行街中特蕾莎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街上还有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骑马的雕像。他跟奥斯曼帝国的侵略者打游击战。他使用黑色的双头鹰作为自己的标志,这个标志后来演变为阿尔巴尼亚国旗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 步行街上还有些小景,街边吹奏的表演者,在行程中常常见到。</p> <p class="ql-block"> 街边冥思苦想者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步行街道路中间还有学生们的画展。</p> <p class="ql-block"> 之后,我们又回到北马其顿,图为凯勒城堡,始建于6世纪的土耳其时期。登上古堡,可以俯瞰新城美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城堡上看斯科普里新城。</p> <p class="ql-block"> 建于1492年的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曾是基督教教堂,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由穆斯塔法帕夏出资,改为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清真寺不大,寺内也很清静,我拍了点小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又去了14世纪建造的穆斯林圣救世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据说教堂地下室保存有许多中世纪圣物。</p> <p class="ql-block"> 庭中还摆放着一位马其顿知名人士的棺柩。</p> <p class="ql-block"> 26日傍晚,我们又回到斯科普里老城吃晚饭,老城兴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我们穿梭在小商品店中,领略着这浓浓的土耳其气息,挑选着纪念品,实在不舍离去。</p> <p class="ql-block"> 街巷里还有二手店(见图中右下角),如果你识货,应该能淘到点东西。</p> <p class="ql-block"> 27日,我们来到了北马其顿与阿尔巴尼亚边界的奥赫里德湖。该湖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p> <p class="ql-block"> 马导告诉我们,奥赫里德湖2/3属于北马其顿,1/3属于阿尔巴尼亚。</p> <p class="ql-block"> 据说奥赫里德曾经一度拥有过365座教堂,因而得名“巴尔干的耶路撒冷”。但我们在这儿没有参观教堂,重点是乘坐了游艇。</p> <p class="ql-block">图为矗立在岛上的卡尼奥•圣约翰教堂。它建于13世纪拜占庭时期。</p> <p class="ql-block"> 我们坐游艇在湖中荡漾,团友的三艘船相互拍照,挺开心。</p> <p class="ql-block"> 奥赫里德湖水主要来自山泉,是典型的淡水湖。图为湖中美丽的天鹅。</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我拍的湖边小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告别北马其顿,这天下午奔赴阿尔巴尼亚,这个我又熟悉又陌生的国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