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钢铁战士(代序)

《军魂永铸》公众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南疆钢铁团》连载首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薛克扬 总编:郑全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主编:董兴旺 刘亚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编辑:韩水霖</b></p> <p class="ql-block">  《南疆钢铁团》一书的问世,使我感到欣慰和鼓舞。这本书刊印前我曾阅读了全书文稿,从中也获得教益不浅。单从所谓纯文学观点看这本书,是理解不了她的文貌和内秘的。乍一看好象是个大拚盘,诗歌、杂文、通讯、日志和书信往来,应有尽有,似乎与通常的文集对不上号。然而,她倒是真正的文集,每一篇作品也都是真正的文章。这些文章乃至全书,是“钢铁团”保卫祖国南疆的战斗生活写照,是全团指战员们英勇奋斗的光荣纪实,也是前方和后方,军队和地方,当代军人和祖国人民血肉相连的历史性篇章。所有这些文章,都是那么纯真,朴实,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令人读了觉得亲切。这样的文集,才是战斗的文集,前后方息息相通感情诚挚的文集,充满爱国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文集。这文集是独特的,真要那些被冠上各种名目的“家”来写,他们还写不了,因为他们没有直接生活,也没有直接感情。当然“家”们写文章要讲文理,这“理”却没有统一见地,每每是名词堆砌,晦涩难懂,他们以为“文”,工农兵则接收不了。文学理论是有的,而写文章的人并非先要学会文学理论才能写文章,理论来自实践,文章也来自实践,文学理论的发展又是靠文学作品去推动的。我头上也顶着一个“家”,水平不高,依我看来这是一本好文集,文集里文章也都是好文章。于是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敬意,也借此向文集编纂同志们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 “钢铁团”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在战争时期,是华东战场主力团队之一。真正的战场,和文学作品以及电影里的“战场”,不是一回事,差不多每战都会遇到新的困难,甚至意料不到的险恶局面。那些新课题,我们的前辈以无产阶级革命军人的大智大勇,都解决得很好,战无不胜,才赢得了“钢铁团”的光荣称号。现在的“钢铁团”是新一代的钢铁战士,在保卫祖国战斗中也遇到许多困难,经过全团上下共同努力,逐个克服了困难,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我作为在钢铁团做过几年团指挥员的老兵,也为此倍感荣幸,自豪。事实在回答着忧天的“杞人”们,新一代战士是能够圆满执行战斗任务的,甚至还要比我们从前搞得更好些。这些,都是值得庆幸的。</p><p class="ql-block"> 当前,我国在大力发展“四化”大业,在经济上“压缩空气”,在政治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要波及到每一个领域,甚至会波及到每一个人。怎样对待新形势,适应新形势,这无疑又是一个新的考验。我们团历史上是长年同优势敌人作战中打出来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保卫祖国南疆战斗中,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相信在新形势下,“钢铁团”必然亦如既往,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军民团结,上下一心,建设两个“文明”,培育新一代钢铁战士,也一定会走在前头。红军师精神面貌是好的,我们作为红军师一个大单位,任何时候都没被困难吓倒过,当前也不会被某些暂时的前进中的困难挡住自己的进军步伐。</p><p class="ql-block"> 我们团从红军时期就是一支主力,为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战,不知有多少先烈献出年青的生命。我们的传统是光荣的,我们团战时获得的每一面奖旗,都是先烈们鲜血换来的。不管历史车轮前进到哪一天,新一代钢铁战士,都不会忘记先烈们的殊勋。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今后,只要我们在执行党交给的任何任务中,富有雷锋的献身精神,敢于藐视困难,一往直前,这就是对先烈们最好的纪念。只要能保持住“钢铁团”的钢铁精神,我们将要迈过的一个个“路标”,留下的都是胜利!</p> 谢绝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