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早共修时光🪷深入经藏🪷智慧如海🪷</p> <p class="ql-block">胡艳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接触这些经典后,我发现内容很丰富,尤其是关于“感知世界的不同层面”。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个人的世界,其实是由自身的认知构建的,你的世界和我的世界,可能大不相同。我们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念这六种途径接收信息。感官捕捉到的信息,需要更深层的意识思考——这个内在的“指挥系统”——进行解读和定义,才能形成完整的认知。💕一个切身的例子:我小时候在乡下,对肥肠气味非常敏感,宴席上的炖肥肠味总让我难受。这种顽固的印象被储存在了生命经验的储藏室里,导致我一直排斥肥肠。后来在成都工作,同事们酷爱火爆肥肠。起初我抗拒,但在他们带动下尝试后,意外发现味道不错!渐渐地,我接受了,甚至喜欢上了肥肠粉。这让我恍然大悟:我们的认知和习惯,并非不可改变!</p> <p class="ql-block">蓉群老师提问:💕 我还不太理解“万物一体”的概念,请玉霞老师解答</p> <p class="ql-block">玉霞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 日听闻关于“见分”、“相分”、“正分”等概念,方才记下,此前只知其中一二。虽不敢言理解透彻,却深深感受到这些概念似乎于每一刹那都在展现其运作。以“见分”与“相分”为例,我粗浅理解为:“相分”是我们所见的客体,如书卷、鲜果,即“所见”之物本身;而“见分”则是主体,是我们作为“能见者”的能力。根识与之结合,便构成了“见”。至于“正分”,我尚需深入研习,才能有进一步的理解。💕我们每个人观照世界,实则皆戴着自有的“有色眼镜”,这视角何其有限!譬如犬类所见为犬之世界,我们所见亦属人类之世界。个体意识决定世界呈现之相,然我们的意识却如此局限。yin guo、lun回、六dao等,并非谁人创造,乃是fo tuo于甚深chan定中亲见的世界实相,并慈bei教诲于众。💕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受维度之限。身处三维世界,对于更高维度——四维、五维乃至N维——我们全然无法想象。此等局限,导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难以周全,甚至产生误判。例如有人不信yin果,以为不信便可不沾其果,殊不知信与不信,yin果之力皆在运老师提及“本自具足”,然为何我们显得并非如此?因自幼便受种种标签所缚——父母、师长、亲眷的评断,这些标签渐次成为我们的意识,桎梏了本有的潜能。我们认定房屋坚固不移,然而物质可被无限解构,至元素、原子、质子、中子乃至夸克,终归显现为波动。物质的“实有性”,不过是意识赋予的特性罢了。若能洞见物质本质为“空”,或可突破局限,譬如穿墙而过。施一公教授曾阐释世界真相,提及暗物质穿越我们身体而不觉,正说明身体并非绝对实有,本质亦是空性。此等认知局限,根源在于意识本身,它框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修习经典,尤其da cheng经典,正能助我们认清世界真实之相,而非囿于狭隘的自我观念。经典教诲yin果规律与自然成像之道,非执着于所谓“对错”。FT与PS心无分别,他们洞见世界之呈现,却不zhi着于万象。我们所认定的“对错”,实则是意识加工之产物,而痛苦根源,亦在于此分别之心。💕经典教导我们放下对立与zhi着,体认世界的yin果律则与自然呈现,而非深陷自我观念的牢笼。唯有如此,方能超越局限,照见世界的真实面貌。我们又如何能轻易判定一人是对是错?譬如,我们或认定某人是“恶人”,意图加害于己。无论事大事小,我们的判断常基于当下显现的表象。然而,太多时候,我们只见其果,不见其因。💕试观世间,偶有看似随机之事件:某人丧心病狂,持刀行凶,伤害无辜路人,或妇孺。见此暴行,我们第一念多为愤怒,痛斥其可恨至极。然此仅为所见之“果”,其深埋之“前因”,我们却无从知晓。三世yin果之理昭示:过去之因,造就当下之果。因我们难见前因,故判断常流于片面。此yin果关联,非仅存于陌路,更萦绕于至亲之间。我们与亲人的关系,不外乎报en、报yuan、讨zhai、还zhai这四种牵引。家中父母或偏宠一子,而对另一子难生好感,甚易动怒。此等情感牵系,实为yeli作用,是yin果律的自然呈现。💕若能了悟生命真相,便不应轻断对错。当然,于世间法,作奸犯科者自当承担法律之责;然从更高生命维度观之,对错只是yin果自然的呈现。我们不必过分计较,亦无需以常人之尺,妄度超越我们认知的行为。倘若有朝一日,能借chan 定或催眠等法,追溯前世信息,或可真正明了与他人间深重纠葛之缘由。这般认识,方能助我们做出更为周全的判断。💕此外,意识之作用,第六识与第七识(mo na识)。第六识处理我们所见的世间万象,而mo na识则依据我们的执着与偏好,从a la ye识的种子库中抓取相应信息。正是这种“抓取”,决定了我们的心念取向与最终归宿。若我们贪恋某物,临终之念便将我们引向与之相应的世界,或入gui道、chu生dao,乃至其他低维之境。💕因此,我们需借由da zuo与zheng fa熏习,培育新识,建立新的心念取向。通过与高频智慧世界的连接,我们方能逐渐替代现有的偏颇判断,放下执着,终将引领我们步入更高维度的光明世界。以上,便是我今日学习所得的一些浅见与体悟。愿我们都能以此为契机,突破认知的牢笼,迈向更广阔的觉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雪芹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在体验班时,一位伙伴分享过他父亲的故事。他父亲是一位有信仰的长者,如今大概七八十岁了。老人家曾说过一句话,让这位伙伴瞬间对父亲肃然起敬。他父亲说:“我这剩下的岁月,直到生命终点,最重要的功课,就是修炼那个决定性的瞬间。我要确保当下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为生命终点那一刻的觉悟做准备。这样,当那一刻来临,我才能保持清醒与坚定,安然走向心中的光明彼岸。” 💕刚才听玉霞老师的讲解,我忽然觉得这两者道理相通。我们心中储存了无数念头(种子),那么在那个最终的瞬间,我能否唤醒我真正想要的那个?那一念究竟由什么决定?关键在于两点:首先,我的内心是否真正蕴藏着我渴望唤醒的信念;其次,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刻,我是否有能力将它清晰地召唤出来。 这位伙伴说,他父亲现在每天的实践,就是在锤炼这决定性的瞬间。他坚持日行善举,静坐诵念,保持内心的专注与平和。💕 我的疑问:这样日复一日的积累与沉淀,是否就构成了在关键时刻唤醒那份内在光明的坚实基础?5🌸玉霞老师再次解答: 💕 核心在于:首先,我们必须在我们存储所有经历和认知的“内在数据库”里种下这个清晰的意识。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灵种子库”中,必须储备与之相匹配的信念。很多人不了解或不相信行为与结果的关联,因此当关键抉择来临时,他们内心根本没有这部分可用的资源。如果对世界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正向,那么调取出来的念头自然也容易偏离轨道。💕 当我们对世界建立起全面而正向的认知,对生命理想的归宿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充满强烈的向往,这些宝贵的信念就会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日复一日地巩固和强化它们——就像雪琴老师刚才强调的,要持续培养这种专注与连接,让心灵沉浸在积极正向的意念和经典智慧之中,不断训练和塑造新的、更有力量的新的意识习惯。💕 当这些新的、更有力量的意识习惯逐渐形成,再加上我们积累的善行与福泽——我们要尽己所能地去积累善行、创造价值、利益他人。这里的善行,并非为了追求现世的回报或来世的舒适,而是纯粹为了净化心灵,坚定地朝向那个生命最终的光明目标怀着这样纯粹而坚定的目的去生活、去积累,那些内在力量深厚、善行充盈的人,在生命转换的关键时刻,往往能超越巨大的四大分解的过程。他们的核心意识与思维活动,在生命尚存时,其频率就已经与那个光明的境界高度契合,趋向于融合。甚至很多长者能够清晰地预知时至,这正是因为他们内在强大的善行积累、毫不动摇的信念与愿望,以及潜意识中强大的正向驱动力量。这个深层驱动力量,会优先调取我们内心最执着、最强烈的倾向——取决于哪种习性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老人家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充满力量的。只要我们清晰设定这个生命目标,并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去践行每一天,这个光明的愿景,就完全能够实现!</p> <p class="ql-block">感谢所有7个岗位的天使老师们付出🌹🌹🌹</p> <p class="ql-block">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p><p class="ql-block">您爱万物,万物皆爱您,愿您们生命如光利益十方🌹</p> <p class="ql-block">早共修时光共同守护大智班,开启智慧之门共度幸福人生🌹</p> <p class="ql-block">🪷生命如光🪷利益十方🪷</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们❤️我爱您们❤️感恩您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