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旅——独库公路

清荷

<p class="ql-block">  独库公路,有新疆的“天山天路”之称,即从北疆的独山子跨越天山到达南疆库车之间的公路。今天,我们走的是公路北段,从那拉提出发,穿过公路到达终点独山子。独库公路一年仅在六月至十月间开放,之所以成为每一个来新疆的游客必走之路,是因为“一日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这也是一条神秘的公路,听说这里可能会遇到雨雪冰雹,可能会堵车七八小时,也可能会因为泥石流塌方随时封闭……</p><p class="ql-block"> 带着期待的心情,从那拉提进入独库公路,沿途和那拉提草原一样,翠色欲滴,风景如画。待进入唐古拉百里画廊,瞬间被如画美景陶醉。喀什河水缓缓流淌,两岸是丰茂的山地草原和河谷草原。岸边遍布金黄色的灌木丛,从山脚到山腰的云杉密林苍翠挺拔。山下大片野花盛开,成群的牛羊马和白色的哈萨克毡房散落在草原上,远处的雪山依稀可见,真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一路欣赏着美景,心情轻松愉快。</p> <p class="ql-block">  人在画中游,不觉已走了一半车程,继续向北而行,公路骤然陡峭起来,如一条带子,缓缓攀向天山高处。车窗外,青翠草原渐次收束,渐次稀薄,碎石泥沙从山顶滑落,留下被雨水冲刷过的痕迹。继续前行,公路一边是峭壁,一边堆积了从山上滑落的泥沙石头,我们不由感叹修路人的艰辛和危险。司机张师傅动容地为我们讲述了独库公路上乔尔玛烈士陵园守墓人张俊贵的故事:张俊贵是十三万修路官兵之一,当年班长带领他和另外两位战友在断粮的情况下去山下寻找补给,路遇暴风雪,寒冷饥饿使他们都奄奄一息,危急时刻,班长把仅剩的一个馒头交给最年轻的他,让他去完成任务,并叮嘱他,如果能活下来就一定去他老家,替他去看望一下他的父母。讲到这儿,张师傅已泪流满面,我们也心情极为沉重,稍顿片刻,他擦干眼泪,继续讲述。张俊贵不付重托,完成任务,这期间他经历的危险可想而知,由于身体遭到重创,不久后就退役返乡。此后,他娶妻生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但是,班长和战友始终是他心里的牵挂,他担心无人陪伴他们,于是,他作出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决定,携妻带子,住进天山,为168位烈士守墓,这一守就是38年。现在,他已暮年,又让儿子来延续他的工作。他也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p> <p class="ql-block">  此时, 车里分外安静,大家都望着伸向远方的公路沉思。公路两边灰黑岩壁愈发陡峭,愈发险峻。山上没有了植被,碎石泥沙遍布路边。我们也终于知道“天山天路”这四个字的分量了,也知道独库公路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塌方的原因了。</p><p class="ql-block"> 张师傅又讲述了修筑公路的背景。千百年来,由于大山阻道,从南疆到北疆,人们只能绕着天山走上七、八天时间,严重影响了新疆的发展和国防的巩固。1969年,为加强边陲防御,毛泽东主席下令修建独库公路,打通天山。1974年,公路正式开始施工。一万三千名官兵在毫无机械化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双手开凿天山之路,这一凿就是十年。我注视着峭壁上那些人工开凿的痕迹,不禁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  此时,已到达3400米高的天山之巅,皑皑白雪触手可及。突然下起了雨——独库公路的天气就是这么变化无常,下一场冰雹或许就在明天,这条公路在用它的壮丽与凶险,书写着属于天山的传奇。望向四周的雪山,我忽然悟出:此路并非仅为路,它是大山上一道滚烫的、永不消失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