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font color="#ed2308"><b>《游阳朔十里画廊》作者浮萍</b></font></h1> <h1> 从阳朔城沿着桂荔公路南行,翻越碧莲峰下的低厄,经凤鸣村到白山根。公路两边,“海豚出水”“火焰山”“龙角山”等一座座奇峰峭壁,越来越密集;“马象奇石”“八戒晒肚”等一个个巧岩怪石,夹道相迎;还有“黑岩水岩”“金猫出洞”那或隐匿山中或裸露在外的岩溶洞穴;以及“蝴蝶泉”“抱朴园”“聚龙潭”“工农桥”“千年古榕”等,一直到位于沥村的“月亮山”。在这十余里的路途中,浓缩着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精华,如琼海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由“十里画廊”这长长的丝线,将它们联结在一起。</h1> <h1> “十里画廊”名至实归,其名称的来源,应该是 2000年阳朔政府为方便游览,沿途修建了自行车道,并新增了观景台、休息亭等,而随之诞生。来到阳朔的第二天,即2025年04月14日黎明时分,我们(与影友王宁)便来到了十里画廊中段、观赏日出和日落最佳位置的工农桥。暮春的晨曦里,计程车缓缓行驶着,车窗外那参差层叠山峰的轮廓,渐渐地显得清晰起来。西边天幕上,淡淡挂着的月亮也渐渐沉了下去。当曙色映在山峦峰顶的时候,我已经选好机位支上了三脚架。</h1> <h1> 工农桥是十里画廊的精华处。漓江支流的遇龙河、金宝河在此会合,称之为“合山江口”。原河口设一渡,为“青厄渡”,又名扯扯渡。现废渡建桥,称工农桥。在桥上眺望,上游两岸,田园农舍时隐时现,茂林修竹生机盎然。近处,山壁经水侵蚀的明显层纹,依稀可见,折皱岩纹更是突出。遇龙河、金宝河象两条青色的游龙,由重岩叠嶂的峰峦中缓缓而来,万顷碧波染绿了我的眼眸。遇龙河右岸有一楼房,依山傍水,翠竹为屏,果木盖荫,曾是画家徐悲鸿的别墅。</h1> <h1> 自从六年前买了微单相机,我便加入了摄影发烧友的行列,“每值山水会心处”,乃不辞艰辛,忘却年迈,早起晚归。于山之巅,捧起那轮缤纷的朝阳;在水之滨,满载一船璀璨的星辉。我欣赏着对面的山景等待着日出的来临,但见水的一方,那神似的三只骆驼,大小不一,比肩连袂,信步行至于水中,看着还真有点象呢。六点二十分左右,一山的周边泛出橙红和胭脂色的霞光,渐渐地,红中透出明亮的金黄来。又过了一会,太阳在山的一侧冉冉升起,最后从山的顶部挤了出来,强烈的光芒将山巅吞噬了弧形的一角。天上水中,我拍下了两个太阳,也拍出了难得的星芒(光圈16/感光度200/曝光时间1/800秒)。</h1> <h1> 离开工农桥,继续乘网约车沿公路南行约两公里,便来到“月亮山”的所在地沥村,此时已近九点。这里距阳朔县城约八公里,四周群峰环绕,村前田畴井然。村左一岭横亘,九坡相连,坡脊形如牛背,故有“九牛岭”之称。与九牛岭对峙而立的是卧虎山。横穿过公路,见卧虎山后有一峰卓立,青壁耸空,宽展如一道半椭圆的画屏,屏间穿透一洞,既象一面圆圆的镜子,镶嵌在其中;远看又象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峭壁之上,称之“明月峰”,俗称“月亮山”。</h1> <h1> 月亮山海拔 380米,峰顶中空,穿透之洞高与宽略同,均达十几米,这在广西穿岩之中,算是最大最圆的了。而山壁厚仅数米,两面平展如墙体。据说洞壁中挂满钟乳石,犹如天工弄巧,有的似玉兔,有的象嫦娥。左侧石笋如若人状,形态逼真。半山腰近年新建亭阁,植丹桂衬之,雅称“邀月亭”。漫步登临,宛如进入月宫。我们走在这一段“赏月路”上,从不同角度看到了眉月、半月、圆月等形态各异的月之容。若逢夕阳云影,洞门时隐时现,好似天上的月亮悠然地在山间凌波微步,白天也给人以恬静幽深的月夜之感。</h1> <h1> 我拍下了月亮山前的牌坊,其楹联为:“山奇洞巧锦绣千重留皓月,虎卧龙藏画廊十里缀明珠”,而匾额上的字“揽山邀月”,应自右向左排写(匾额却是自左向右排写的),这样的错误,似乎不应该发生。九点四十分左右,我们来到了大榕树景区。记得三十五年前,我从工农桥,沿桂荔公路步行里许,便见到了这株挺立在田野中的大榕树。路旁的小河有一古渡,水涨时坐船,水浅时涉水,故名“榕荫古渡”。</h1> <h1> 这颗千年古榕,周围六抱,高十七米,盘根错节,枝叶繁茂,浓荫遮天蔽日,盖地一亩有余,象一把绿色的大伞撑在古渡旁,为人纳凉荫福。相传是隋代所植,与置阳朔县城同时,城永固,树常青,实为罕见。它贴地横生,枝干斜出十余丈,如手臂平伸,又似飞龙破雾。那柔柔的、嫩嫩的、绿绿的草,铺满了树前的一片平地,清澈明净的金宝河静悄悄地从树下缓缓流淌着。六十年代的电影《刘三姐》里的许多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h1> <h1> “榕荫古渡”对岸的村庄,村前河畔有一座石山平地拔起,独峰挺秀,中空一洞,两面贯通,远望象一扇巨大的石门,名曰“穿岩”,村亦以此山得名。山石五彩斑斓,山形玲珑奇异,山间紫藤、灌木蔓生。陡峭的岩壁上,生长着一棵两米多高的榕树,而树根则顺着节理石纹,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下,裸露在石壁的表面上,甚为奇巧。穿岩洞口临水一石,酷象一只机灵的青蛙昂首浮在水面,目光炯炯有神。岩顶左侧壁有一石,悬空横出,如金钩倒挂。附近诸多山峰亦似人状物,百态千姿。</h1> <font color="#ed2308">影友王宁摄于大榕树</font> <h1> 现“榕荫古渡”处已建成公园(不收门票)。这株大榕树,如今更加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当我与它再度重逢时,映入眼帘的依然是一片旺盛的绿色。绿得耀眼,绿得震撼。仿佛大自然的画师,打翻了调色板,把所有的绿色油彩都倾倒下来,涂染在树上。三十多年岁月的风霜,没有在它身上留下一丝衰老的痕迹,如今更是郁郁葱葱。它,遮天盖地抖着树叶子,闪着绿油油的光芒,在微风中洋溢着属于自己特有的芬芳,使人陶醉,令人流连。</h1> <h1> 为了拍落日,下午五点后我们又来到了工农桥上。在阳朔的这几日里,清朗的天空象眼前这翠绿透明的遇龙河倒转过来穹覆在天顶。那新鲜的、轻盈的空气静静地在我身边摇晃着,轻抚着。遇龙河是漓江的支流,发源于临桂县古里河,在青厄渡口处与金宝河汇合后注入漓江。而遇龙河风景区则是指从白沙的世外桃源至大榕树和工农桥这一段,长约16公里,流经金宝、葡萄、白沙、阳朔、高田五个乡镇、二十多个村庄,素有“小漓江”之称。</h1> <h1> “山外青山环小溪,簇簇云影透江堤”,立于工农桥上向下游望去,只见“崩石山”平地高耸,欲傾入江;“獭岩”孤峰奇秀,独占鳌头;三只骆驼,悠然自得,信步水中。五指山形如巨掌,金宝河岸小山众多。这里的山,竣秀;这里的竹,妩媚;这里的水,娇柔。最动人魂魄的当属山和竹倒映在水里的影子,尤其是在这草长莺飞四月的春阳里。袅袅娜娜的翠竹,紧紧依偎着几乎同色的山体,影在波光潋滟的涟漪中摇拂晃荡。天光云影也沉入水中,分不清哪是岸上的山,哪是水中的影,一样的轻柔曼舞,一样的摇曳多姿。</h1> <h1> 这时,一只,两只,三只,小小的竹筏,从水的深处,从山的那边,划了过来。辽阔的水面,有了竹筏的点缀,使得这幅山水画卷,更臻完美,充满了灵动和生机。如果此时河面上若能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乃又是一幅李可染先生的《杏花春雨江南》……渐渐地,竹筏进入了九宫格的最佳位置,一张,两张,我快速地按下相机的快门。目光也跟着竹筏一直伸向峡谷深处,直到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雾,遮断了视线。</h1> <h1> 终于,等到了太阳在薄薄的云层中缓缓下落,把那柔和的余辉轻轻洒在群峰之上碧水之中。最后又停止在山顶,在那儿似乎逗留了一会。这时,山与水,天与水,瞬间为一色。漫天落霞,呈现出一种金色的光芒。水天山影送给我一幅遇龙河落日绝妙的画图。约十多分钟后,天空便恢复了它原有的色彩。六点四十分左右,正是一日里我最喜欢将暮未暮之际,在这时候,所有的颜色似乎都已沉静,而黑暗尚未来临,在山岗上那丛郁绿里,还有着最后一笔激情,缱绻缠绵着大地。</h1> <h1> 七点半后,正当我们(在工农桥,巧遇从未谋面却加微信好友多年的桂林影友劳一凡,并相约翌日到阳朔漓江大桥拍日出)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桥对面遇龙河上空升腾起七彩缤纷、绚丽璀璨的烟花。这烟花从升起到燃爆再到消失,绽放过程一般需要五六秒,而最美妙的时间是在前两三秒之间。影友劳一凡刚刚收了三脚架,而我的三脚架虽然带在身边却一直没打开。仓促之间只好将相机放在桥栏杆上,以 6秒的快门速度,320的感光度, 5.6的光圈,拍下了这“火树银花星如雨”奇妙梦幻的夜景。这是我第一次拍烟花。</h1> <h1> 游阳朔十里画廊的一天结束了,简单地吃过晚饭,终于回到酒店躺在舒适的床上。似睡非睡时,脑海里却浮现出李白的一首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是啊,阳朔的锦山秀水,黄山的奇松怪石,匡庐的飞瀑深潭,都以其独特魅力的外在形式给人以直接的美感。而真正的乐趣却在于对山水所蕴藏的意境的领略,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心中的所触所感,却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h1> <h1><font color="#ed2308">作者:浮萍(2025.07.16)<br></font><font color="#ed2308">摄影:浮萍(2025.04.14)<br></font><font color="#ed2308">拍摄地点:阳朔十里画廊<br></font><font color="#ed2308">配乐:月朦胧鸟朦胧</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 1990.04.06.摄于阳朔千年古榕</font></h3><div><font color="#ed2308"> 38岁时</font></div> <font color="#ed2308"> 2025.04.14.摄于阳朔千年古榕</font><div><font color="#ed2308"> 73岁时</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