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接上篇。我们从慧济寺步行下山,到法雨寺。 </p><p class="ql-block"> 四、法雨寺 </p><p class="ql-block"> 法雨寺又名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坐落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梅岑路115号,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重修,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 法雨寺总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面积大约9000平方米。全寺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有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印光法师纪念堂等。其中天王殿、圆通殿和大雄宝殿是三座主要殿堂。 </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法雨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 </p><p class="ql-block"> 相传,清代初年,有个日本和尚来普陀朝山拜佛,挂单在法雨寺。一天,日本和尚看到藏经楼里经卷齐全,印刷精美,非常羡慕。因此,他无心再到别的寺院诵经礼佛,每天留在寺里,苦思冥想,又不时到藏经楼转悠,想偷盗几本经书。当时,有个香客叫阮俊,是个江洋大盗,正住在日本和尚隔壁,他看透了日本和尚的心事。天晚上,阮俊来到日本和尚房里,对他说了半天话。日本和尚开始摇头,继而低头,最后点头,这样阮俊高兴地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原来,这两人谈了笔卖买,由阮俊到藏经楼偷出经书来,经日本和尚转手卖到日本去。第二天深夜,阮俊潜人到藏经楼,偷出了《华严经》《金刚经》《大悲经》等十部珍贵经书,同日本和尚一起上了事先安排的船上,连夜离开普陀山,开往日本方向去了。是夜,就在阮俊从法雨寺藏经楼偷走经书宝卷不久,巡寺和尚发现藏经楼失窃,又不见了阮俊和日本和尚,急速告知方丈。方丈立即让巡寺和尚敲响云板,召集全寺和尚。说明藏经楼失窃情况,遂即点起灯笼火把,分各路人马,上山搜索捉拿盗贼。但是闹腾了一夜,搜遍了普陀大小山头,就连个盗贼的影子也没发现,只好回寺院去了。也就在法雨寺僧侣上山搜索盗贼的时候,观音正从紫竹林去洛伽山,到洛伽门时,只见洋面上有一条帆船,舱里坐着的正是两个偷经卷的盗贼一阮俊和日本和尚。这两个家伙见船已到洛伽山,心里踏实了,就一头钻进被窝里睡觉去了。观世音有心要捉弄他们一下,便用手一指,帆船改变了航向,在洋面上不停地打起圈圈来。然后,嘱咐鳌鱼说:“你在这里看守着,待到天亮,将船送回普陀千步沙,船里装的是经书,切勿误了大事!”鳌鱼点头称“是!”观音这才登岸上了洛伽山。</p> <h3> 法雨寺广场的海会桥。我们从桥上过来就是法雨寺。</h3> <h3> 海会桥底下是放生池。</h3> <h3> "海天佛国”是普陀山最具代表性的称谓之一,源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所刻的摩崖石刻,概括了普陀山山海相映的独特景观。</h3> <h3> 法雨寺:“海天佛国”牌坊。</h3> <h3> 进入法雨寺过道。</h3> <h3> 山门建筑特色 <br> 法雨寺山门为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覆顶,藏红色墙面配蓝底金字“天华法雨”匾额,檐间悬挂“法雨禅寺”横幅。山门两侧有石狮镇守,门前甬道连接牌坊与放生池,整体建筑群依山势而建,采用传统中轴线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玉佛殿、圆通殿(九龙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等。</h3> <h3> 山门(“天华法雨”题刻)</h3> <h3> 普陀山法雨寺九龙壁是1987年由民间石匠仿北京九龙壁风格设计、以60块青石精雕拼接而成的现代石雕作品,高2米、长12米,浮雕九条青龙及十七条小龙,与寺内九龙殿相呼应,展现了高超的雕刻工艺。 <br> 九龙壁的基本信息 <br> 建造时间:1987年改建,替代原毁于特殊年代的照壁。 <br> 材质与工艺:由60块70厘米见方的优质青石拼接,浮雕突出16厘米,拼接无缝,宛如整石雕刻。<br> 尺寸:高2米,长12米(一说12米),琉顶斗拱,脊间饰二龙戏珠及小龙。</h3> <h3> 九龙壁</h3> <h3> 艺术特色与设计 <br> 主体图案:<br> 正面九条青龙腾跃云海,争夺龙珠,造型逼真;梁脊另有十七条小龙点缀,底基密布花纹。 <br> 象征意义: <br> 与九龙殿呼应,体现“龙拥护”的佛教寓意。 设计者 由石匠梁宗涛(或写作“染宗涛”)等人仿北京九龙壁风格雕琢。<br><br></h3> <h3> 天王殿。 山门内九龙壁对面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檐间额题“天王殿”,现有的两座五层石经幢塔为1988年重建时设立。天王殿前古樟成林,甬道两侧竖有旗杆两根,这也有别于山上其他寺院。据说,其中一根已变换过七八次,而另一根虽常被香客当作神物,剥皮作药,但仍然巍峨高耸,故有“后寺活旗杆”之称<br></h3> <h3> 天王殿。</h3> <h3> 天王殿前香炉。</h3> <h3> 天王殿后的玉佛殿面阔三间,外加围栏,黄琉璃顶,是一座小巧玲珑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大殿东西有钟楼和鼓楼各一,月台上有古柏一株,苍老劲健,西侧植罗汉松一株,围粗3米多,颇为罕见。法雨寺寺内的盆景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绪八年(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礼佛,途经缅甸时请得的释迦牟尼玉佛像一尊,像高2米,玉色皎洁,雕琢极工。后来被毁,现在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h3> <h3> 玉佛殿。</h3> <h3> 玉佛殿。</h3> <h3> 九龙殿 <br> 普陀山法雨寺的“龙殿”实指九龙殿(又称圆通殿),是寺内核心建筑,以康熙年间迁建的明代九龙藻井闻名,为国内寺院建筑艺术巅峰之作。 <br> 核心特色 <br> 1.建筑渊源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由康熙帝下令拆解金陵明故宫九龙殿材料迁建而成,使用琉璃瓦12万张,仿宫廷规格打造。无梁无钉的独特结构,廊内无一根梁钉,工艺巧夺天工。 <br> 2.九龙藻井 藻井雕刻“九龙戏珠”图案:龙盘顶,8龙环垂柱而下,柱基配雕龙砖,中央悬琉璃灯象征明珠,构成立体景观。为普陀三宝之一,明代雕刻风格粗犷古朴,殿名即源于此 。 3.附属文物殿前古树:500年树龄的银杏与形态奇特的龙凤柏,为普陀山名木2。石栏浮雕:刻元代《二十四孝》故事,明代石刻艺术精品。 <br> 地理位置:位于法雨寺中轴线,介于玉佛殿与御碑殿之间,依山势建于第三层台基34。 文化地位:2006年随法雨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代表明清佛教建筑与皇家艺术的融合。<br><br><br><br><br></h3> <h3> 九龙殿。</h3> <h3> 功德殿。</h3> <h3> 万缘普应殿 法雨寺中的普门殿(或称万缘普应殿)是供奉千手千眼观音的殿堂,主要功能为祈求姻缘/正缘。 以下是具体说明: 1. 核心功能 该殿以干手千眼观音为主尊,信众常在此祈求姻缘美满或遇到正缘。其名称“万缘普应”寓意佛法广纳众生愿力,普遍回应各类祈愿。 2.建筑位置与关联 法雨寺整体布局中,万缘普应殿位于中轴线上的观音殿与大雄宝殿位于法雨寺中轴线上,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等共同构成主体建筑群。 建筑特色 万缘普应殿属于法雨寺的核心区域,整体建筑依山而建,殿内供奉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为法雨寺重要圣像之一,其造型融合传统工艺与佛教文化特色。</h3> <h3> 普门殿。</h3> <h3> </h3> <h3> 普陀山法雨寺的大雄宝殿是寺院中轴线上的核心建筑之一,位于御碑殿后方,随山势逐级升高,体现了"步步高升"的佛教建筑布局理念 ,该殿主供横三世佛,中央为释迦牟尼佛,左右分别为阿弥陀佛与药师佛,象征消灾延寿、合家平安的佛教信仰。信徒朝拜时通常点三支香,称念"南无三世佛",寄托远离灾厄、健康长寿的祈愿。 <br> 大雄宝殿建筑规格宏大,与天王殿、九龙殿(圆通殿)并列为法雨寺三大主殿。其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由明益禅师募资修建,采用传统重檐歇山顶结构,黄琉璃瓦覆顶,彰显皇家寺院的气派28。殿内还配祀观音菩萨及文殊、普贤菩萨立像,两侧十八罗汉造像中更包含一尊罕见的"马可波罗式"洋装罗汉,体现佛教艺术的多元融合。</h3> <h3> 大雄宝殿。</h3> <h3> 大雄宝殿。</h3> <h3> 藏经阁。</h3> <h3> 前方是出口。</h3> <p class="ql-block"> 从法雨寺缓步而出,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禅意洗礼。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八年的古刹,依山势层叠而建,六层台基上的殿宇群如天空之城般恢弘,九龙观音殿的藻井与琉璃瓦更是承载着南京明故宫的皇家气韵。</p> <h3> 出山门继续拍照。</h3> <h3> “普陀圣境”由书法家沙孟海题写,与正面“海天佛国”共同构成法雨寺山门的标志性标识。</h3> <h3> 法雨禅寺景区 “ 海天佛国”牌坊。背面:“普陀圣境”</h3> <h3> 正面:海天佛国。</h3> <h3> 入口处 “ 法雨禅寺”石碑。</h3> <h3> 在法雨寺出口拍到的万佛塔。</h3> <h3> 下午1点40分从法雨寺出来,坐景区公交车2点就到宝陀讲寺景区。非常方便,车费每位10元。 <br> 五、宝陀讲寺 <br> 宝陀讲寺选址普陀山庐干庵旧址,1999年11月6日奠基兴建。建筑规模与普济寺相近,故又称普陀山第四大寺。 <br> 建筑介绍 <br> 其中轴线主体建筑为牌楼、钟鼓楼、天王殿、大圆通殿、大讲堂、大宝阁楼等,多采用北方明清宫廷式建筑风格;东西两侧建筑为方丈院、库房、戒坛殿等,则采用南方古建筑风格。宝陀讲寺2010年6月将建成</h3> <p class="ql-block"> 宝陀讲寺石碑。</p> <h3> “福聚海无量”墙刻、</h3> <h3> “宝陀讲寺”牌楼。横额:咸瞻宝相。</h3> <h3>牌楼背面: 横额:“万国潮音”</h3> <h3> 宝陀讲寺寺门。</h3> <h3> 天王殿。</h3> <h3> 圆通宝殿。</h3> <h3> 象教屏藩。</h3> <h3> 普门讲堂。</h3> <p class="ql-block"> 我踏上这327级雕梁画栋的廊道!一直走到顶。</p> <h3> 观景长廊。</h3>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3, 17);">天池石窟:参照洛阳龙门石窟精雕,阿弥陀佛座像两侧立着观世音、大势至菩萨,顶部仙女飞天壁画,整壁磅礴如立体佛经1</span></p> <h3> 在这里拍到上佛顶山的索道 。</h3> <p class="ql-block"> 戒坛:在<span style="color:rgb(0, 3, 17);">西北侧的圆顿戒坛!这可是江南受戒第一大坛,驻足感受僧众受戒时的庄严氛围。</span></p> <h3> 从景区里面出来了,到出入口牌坊,留个影。</h3> <h3> 景区出口对面就是公交车乘降点,千步沙滩在出口左面,拍下美景。</h3> <h3> 站在公交车乘降点,远拍宝陀讲寺。</h3> <h3> 下篇:坐景区公交车去梵音古洞。<br> 图/文:幸福家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