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语言如何塑造关系”。</p><p class="ql-block"> 上午,我告诉女儿下午三点后要回来给花园浇水。三点半,车刚驶入地下室,女儿的电话来了:“妈,明天台风要来了,刚发布预警了!”</p><p class="ql-block"> “呀,你怎么不早说?我都到了,本来不用跑这趟的!”——这几乎要脱口而出。</p><p class="ql-block"> 但电光火石间,一个念头刹住了车:这话,女儿听了会受伤。我内心并无埋怨,可她感受到的,必然是责备。她本没有义务提醒我,该反思的是我自己出门前竟未留意风云变幻。</p><p class="ql-block"> 话到嘴边,我硬生生转了个弯:“还好你打来!水还没浇,不然真白忙活了。”</p><p class="ql-block"> 同一个事实,抱怨与感激,带来的温度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清晰认识到:对家人说话,务必“张口慢半拍”,时刻觉察言语传递的是不是正向能量。</p><p class="ql-block"> 以前这种沟通的“小短路”,在我和女儿之间时有发生。</p><p class="ql-block"> 两个月前一个中午,她夸我红烧肉做得好,我满心欢喜:“那妈妈继续努力,明天给你做红烧仔排!”</p><p class="ql-block"> 她却因学校临时任务沮丧:“明天回不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下意识轻叹:“唉,刚烧出点感觉,你又不回来吃了,不给我进步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话音未落,女儿的脸瞬间沉下来:“这能怪我吗,又不是我不想回来吃的……”</p><p class="ql-block"> 我被她呛懵了。满腔的爱意,怎么就变成射向她的子弹,然后又被她弹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我解释是遗憾,随口一说而已,她却固执地认定是埋怨。</p><p class="ql-block"> 随着交谈的深入,我说:“妈妈就奇怪了,同样这句话,如果跟爸爸说,他肯定会觉得很幸福,怎么到你这里就变了味了呢?”</p><p class="ql-block"> 女儿接下来的话点醒了我:“可能以前被责备多了,潜意识里总觉得你在怪我。”</p><p class="ql-block"> 原来,过往的批评声,在她心里筑起了一道敏感的墙,轻易就将中性的话语解读成指责。</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痛彻领悟:爱的表达与接收,是需要终身修习的双向功课。当母女间的“爱之桥”出现信号干扰,女儿爸爸就粉墨登场,温柔地牵线搭桥:“XX,你看,妈妈是多爱你啊……”</p><p class="ql-block"> 家,是一个奇妙的能量场。而爱,是其中最核心、最强大的能量源。要维系这份能量场的和谐与滋养,我们都需要不断修炼三种能力:精准表达爱的能力、敏锐感知爱的能力、以及让爱在家人间顺畅流动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这,或许就是关于“爱”最深刻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爱学习的爸爸妈妈们,跟我一起来学习家庭教育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