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金陵的宝石—南部新城“冰立方”

方人二

<p class="ql-block">在南部新城机场大道49号,一座融合北欧风格与中国匠心的地标建筑正熠熠生辉——这便是中芬合作交流中心,宛若“破冰船”驶入历史跑道。</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芬两国低碳生态合作备忘录下率先启动的项目,中芬合作交流中心已正式揭开面纱,成为两国在经济、文化、环保等诸多领域的连接纽带。项目占地5万多平方、总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紧邻地铁6号、10号、16号线换乘站,汇聚特色会展中心、高端酒店、甲级写字楼、低碳生态展示与智慧城市控制中心等功能,致力打造芬兰气息浓郁的活力街区。</p> <p class="ql-block">这组建筑是芬兰国宝级建筑大师佩卡·萨米宁先生的封山之作。建筑方案寓意“冰立方”,以“破冰”创造了高低错落、功能散布的自然组合。外部空间精心营造的公共广场、芬兰风格的森林及水景,在城市肌理中开辟出一片诗意栖居地。</p> <p class="ql-block">核心亮点之一,是“双玻幕墙”系统。这层可持续的“生态皮肤”,在双层玻璃间形成热通道,显著降低建筑整体的传热系数。空腔内空气的自然对流,巧妙实现了夏季通风散热与冬季保温蓄热的平衡,同时兼备优异的隔音降噪与遮阳节能效果。</p> <p class="ql-block">走近细察,工程的匠心品质与生态追求在细节处尽显无疑。目前低碳生态与智慧城市控制中心已建成启用,为试点示范奠定了坚实基石。作为住建部批复中芬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城市的核心项目,中芬合作交流中心从方案蓝图起,便肩负引领低碳城市建设标杆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中芬合作交流中心展现了独特的光影艺术。灯光穿透波浪起伏的玻璃幕墙,建筑群宛若漂浮在都市夜色中的“冰晶体”,已成为南部新城璀璨地标。</p> <p class="ql-block">景观水面上,三座风格独具的小展亭宛如三块自水中升起的冰晶,静泊其中。采用现代感十足的钢木组合结构,轻盈而不失稳固。展亭群已成功承办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南京市公共机构启动仪式,未来可为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等展览提供灵动空间。</p> <p class="ql-block">这座面向未来的地标,深植于一片见证了中国近现代航空史的土地。时光回溯至1929年,民国中央航空署征收此地建设大校场机场,1932年建成投用。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里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历了军民合用、民航搬迁等阶段,直至2015年大校场机场完成历史使命,光荣退役。</p> <p class="ql-block">2024年中芬合作交流中心成功注册门牌号——机场大道49号,“49”被赋予全新时代内涵,不仅铭刻着航空记忆与历史转折的数字符号,更迎接着思想碰撞与文化交融,成为连接中国与芬兰沟通历史与未来、探索低碳与智慧发展的舞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