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4日,携孙驱车来到郑国渠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郑国渠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无坝引水灌溉工程之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距今已有二千二百余年的历史,与都江堰、灵渠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郑国渠于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下穿凿兴建,约十年后完工。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p><p class="ql-block"> 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p> <p class="ql-block"> 郑国渠的修建源于韩国的“疲秦之计”。战国末期,韩国为消耗秦国国力,派出水工郑国,游说秦国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然而工程建成后,反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粮食产量大增,秦国国力更盛,最终加速了统一六国的进程。“疲秦之计”形成“兴秦之果”,真是“歪打正着”!</p><p class="ql-block"> 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对东方各国构成了威胁,韩国首当其冲。为了拖延秦国的进攻步伐,韩王采纳了大臣的建议,实施了“疲秦之计”,派遣水工郑国前往秦国,劝说秦王修建一条大型水利工程,以消耗秦国的国力。</p><p class="ql-block"> 郑国到秦国后,成功说服了秦王修建水渠,并亲自负责这一工程。然而,在工程进行当中,韩国的“疲秦之计”被秦国发觉,秦王愤怒之下想要处死郑国。但郑国辩解道,如果杀了他,水渠就无人能够继续修建,而且这条水渠对秦国有着巨大的利益,能够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千里之地,对秦国的农业发展大有裨益。同时,郑国也表达了自己对这项水利工程的热爱和投入,秦王被他的真诚和才干所打动,最终决定赦免他,并让他继续主持修渠工作。</p><p class="ql-block"> 经过郑国和秦国民众的共同努力,这条长三百余里的水渠终于如期建成,并发挥了巨大的灌溉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使得秦国因此富强起来。人们为了纪念郑国的功绩,将这条水渠命名为“郑国渠”。</p><p class="ql-block"> 所以,郑国在修渠后不仅没有被秦王杀死,反而因为自己的才干和对秦国的贡献得到了赦免和重用。这也充分说明了秦王在用人方面的明智和豁达。</p> <p class="ql-block">关中平原地形图</p> <p class="ql-block">引水口遗址</p> <p class="ql-block"> 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p><p class="ql-block"> 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p><p class="ql-block"> 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p> <p class="ql-block">郑国渠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 郑国渠旅游风景区依托张家山的自然风光、泾河大峡谷和郑国渠首暨历代引泾工程遗址、仪祉纪念馆而开发的综合旅游景区,集历史文化、自然人文、生态旅游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景区现有五大板块即综合服务区、泾河地质公园区、泾河峡谷观光游览区、黑沟奇峡区、郑国湖休闲度假区。</p><p class="ql-block"> 2018年1月,郑国渠旅游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第一处景点——浮云台</p> <p class="ql-block">在浮云台上看到的泾河</p> <p class="ql-block">在浮云台脚下看到的泾河。</p> <p class="ql-block"> 浮云台旁的彩虹电梯,从这里可以下到谷底。</p> <p class="ql-block"> 从彩虹电梯下来,就到了竹筏漂流渡口,一家人上了竹筏,穿上救生衣,开始了泾河峡谷一公里漂流。</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光……</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郑国渠是一幅画卷,那么竹筏漂流便是画中的点睛之笔。乘坐一叶轻盈的竹筏,顺着水流缓缓前行,你会发现自己逐渐融入了这片静谧的世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繁杂的琐事,只有微风拂面,流水潺潺,以及偶尔传来的鸟鸣。</p><p class="ql-block"> 沿途的景色更是令人陶醉。两岸的翠竹随风摇曳,如同为河流披上了一层绿色的纱衣;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几只白鹭掠过水面,它们优雅的身影平添几分诗意。</p><p class="ql-block"> 郑国渠竹筏漂流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它的美景,更在于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深处。在这片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简单,如此美好。</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气温已达42摄氏度,中央气象台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郑国渠竹筏漂流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夏日之旅。在泾河峡谷中,找到了难得的平静与清凉。</p><p class="ql-block"> 结束漂流后,抬头望向天空,不禁感叹,这趟旅程不仅仅是对身体的一次舒缓,更是对灵魂的一次洗礼。</p><p class="ql-block"> 两个孙子上岸后,感慨地说,这个漂流最好玩!</p> <p class="ql-block">漂流终点的石坝瀑布。</p> <p class="ql-block">虎啸岩</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处景点——黑沟奇峡区的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石崖上刻着一付楹联:</p><p class="ql-block"> 颇有几分钱,你也要,他也要,给谁是好;</p><p class="ql-block"> 不做一点事,早来拜,晚来拜,叫我为难。</p><p class="ql-block"> 该楹联最早见于清代财神庙,现存多个版本:在山东诸城财神庙记载为“颇有几分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点上三柱香,朝也拜,夕也拜,叫我为难”;另一版本则是“颇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二者均通过拟人化手法,揭示求财者终日焚香叩拜却不愿劳动的自欺心理。</p> <p class="ql-block">黑沟奇峡中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就是沿着这个水梯行走。</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处景点——孔雀湾的龙须瀑布</p> <p class="ql-block">孔雀湾龙洞中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来,郑国渠为促进关中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战国郑国渠开引泾灌溉的先河,历经汉代白公渠、宋代丰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龙洞渠,乃至民国时李仪祉先生主持修建的经惠渠,反映了引泾工程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谷口附近现存的郑国渠故道、郑国渠与白公渠汇合处、郑国渠拦河土坝、白公渠口、白公渠故道、丰利渠口、王御史渠口,广惠渠口等水利工程遗址和大量的石刻文物,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引水、蓄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演变,是一座“天然的中国水利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1980年,泾阳县人民政府将郑国渠首遗址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将郑国渠首遗址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其保护范围:重点保护范围为引泾渠首,北起泾惠渠滚水坝,南至古大坝,西起泾河东岸,东以经惠渠为基准外延200米为界。古大坝:坝坡底起延伸5米,全长1500米。一般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与重点保护范围相同。</p><p class="ql-block"> 1996年12月19日,郑国渠首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