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沪上女儿前几天来电,20至26日要带可可去郑州打少儿乒乓球比赛。由于郑州比较热,乐乐不愿意随着去。想叫我们老两口去陪陪乐乐。于是乎,我们提前在网上订好了今天中午去上海的高铁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昨天上午,我们带了苹果香蕉,特意到老妈那边。近期老妈跟老弟生活在一起,她老人家今年85岁了,除了近期记忆比较模糊,常常记不住或者是搞混淆,身体上其它都无大碍,尤其是每天的睡眠质量,那是一个杠杠的。每天晚上8点以前上床睡觉,几乎是一觉睡到大天亮,偶尔半夜起来小解一下,睡到第二天早上7点左右才会醒。然后在床上再躺上一会,大约8点左右起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圣人的话虽然久远,时代在进步,人的思维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但是中华民族孝文化的传承不能断代。对于刚过退休年龄才几年的我们来说,家里四代同堂,我们属于承上启下、还要协助浇灌祖国花朵的角色,有时是分身乏术。不过,我们60后的这一辈还算幸运,没有被计划生育掉,一般家庭兄弟姐妹至少有三个以上,可以兄弟姐妹们轮流着奉养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只会越来越差的父母亲,但是到了我们的下一代,可怜的80、90后,就成了光杆司令。一对夫妻不仅仅要负责抚养自己的小孩,至少一个,积极一点的两个,更积极的三个,这生活已经是紧张的手忙脚乱、跳上跳下了,还要抽出时间、精力和钞票来负责管理两对老人,更有“幸运”的还要管老人的老人。身边有个朋友50多岁,女儿前不久才结婚,而她夫妻俩要管8个老人,高寿的都90多岁了。她们夫妻俩都是单位的骨干,整天里里外外忙的是手不停、脚不停、脑袋瓜子转的直嗡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内心来讲,我们夫妻俩现在大部分时间虽然人在赣西老家,但是心事却常常在千里之外的外孙女可乐身上。尤其是看到姐妹俩学业、才干每天都在进步,读预中的乐乐学习成绩名列素质班前列,这学期还获得素有“西学东渐第一校〞之称的中学“十大校园歌手”奖杯;小可可被评为学校“五育”人才,乒乓球球艺名冠上海滩,姐妹花甚是可爱。正好两个月没有见到她俩了,心里还是怪想她们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感此,吟诗一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赴沪感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沪上呼传隔代忙,临行车马探高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承欢暂负圣人语,余热犹存散晚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文图:七宝农夫原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