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一一南美篇(2)秘鲁#利马#皮斯科#鸟岛

FF

<p class="ql-block">2025-5-19晚上我们乘坐LA8039航班从巴西圣保罗(瓜鲁柳斯T3)19:10起飞于22:30到达秘鲁首都利马机场(豪尔赫查韦斯T1)。</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踏上了秘鲁的领土,那就要对秘鲁这个国家有所了解。秘鲁全称秘鲁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部。经济发展以传统农(包括渔业,羊驼养殖)、矿业为主的国家。经济在拉美居中等水平。秘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公元11世纪由印第安人建立印加帝国,15~16世纪初形成印加文明;1533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7月28日宣布独立;文化特色:拥有12处世界遗产,融合了印第安传统文化与西班牙殖民文化。政治体制为总统议会制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秘鲁的华人华侨众多 ,1971年11月2日中秘正式建交,2013年4月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是秘鲁第一大贸易伙伴,秘鲁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第四大贸易伙伴。</p> <p class="ql-block">秘鲁与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阿根廷、智利五国接壤,东临太平洋。自然环境:按地形可划分为西部沿海平原、中部安第斯山脉、东部亚马逊盆地三个区域,分别为沙漠草原气候、热带山岳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海岸线长2254千米,西部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东部亚马逊河水系水量丰沛。</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利马(lⅰma)是秘鲁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利马省的首府,是秘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显著而奇怪的气候特点是,终年少雨,有"世界不雨城″之称。年平均气温18.7⁰C气候宜人,因有海风吹入形成雾水,花木得到滋润。有南美花园城市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利马城(Lima)是于1535年1月18日由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下令建造的,是秘鲁西班牙文化的重地,著名的天主教建筑包括了16世纪的大教堂和圣马可仕全国大学等知名建筑。利马大广场四周还有总统府、利马市政厅等老城建筑,仍保持着西班牙的建筑艺术风格。 </p> <p class="ql-block">5月20日清晨,我们从宾馆乘车前往参观利马老城区一圣马丁广场、利马广场等地名胜古迹,沿途街道建筑物墙壁上有不少宣传印第安文化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首先参观了利马老城区(历史文化中心区)圣马丁广场。广场面积2.46万㎡。利马老城区于1988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有众多风格独特的西班牙殖民时期历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广场中心的雕像是何塞·德·圣马丁(José de San Martín 1778-1850),他是美洲独立战争中的民族英雄,被 秘鲁、智利、阿根廷尊为"国父″。1821年,他在利马宣布秘鲁独立,担任"护国公″,后主动隐退。这座雕像1921年为纪念秘鲁独立一百周年而建,雕像基座象征安第斯山脉,女神手持橄榄枝与玫瑰,象征给后世带来的和平与美好;战马三蹄着地,象征其战后病逝。</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将军骑马雕像后方左右两侧淡灰色建筑分别是:左侧:“联盟俱乐部”(Club de la Unión),是利马历史悠久的私人社交俱乐部 。右侧:“玻利瓦尔酒店”(Hotel Bolívar),曾是利马知名的豪华酒店,见证过诸多历史时刻,如今建筑仍保留着历史风貌 ,不过其功能可能因城市发展有所调整 。</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广场边上有一座发生过火灾的建筑物-贾科莱蒂(Giacoletti),政府要求此建筑进行修复、翻新必须保持原始面貌,淺兰色牌子上文字表明重建项目已获批 。</p> <p class="ql-block">有一队防暴警察刚刚来到这里,准备上岗执勤。</p> <p class="ql-block">团友呜女士在广场上放飞无人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无人机在天空上给我们全团照相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和当地广场管理人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从圣马丁广场通过阿万卡武大道(Avenida Abancay)前往下一个景点-武器广场(Plaza de Armas )参观。街道路面铺设有规整的步行道砖石,两侧是商铺,他是利马历史中心区域繁华的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有街头艺人化妆成雕像,甚至有一人悬空在那里一动不动。</p> <p class="ql-block">我付了小费然后和他们照了一张像,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在步行街上,常有建筑物墙上钉着一块黑白交叉的标记物,当地导游说这个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志。也有另一个说法,这是当初由共济会盖的房产标记。</p> <p class="ql-block">一路前行,看到一座西班牙老式建筑前有一座青铜雕像,铭文记载此人叫拉蒙·卡斯蒂利亚(Ramón Castilla)。拉蒙·卡斯蒂利亚是秘鲁的政治家,曾两度担任秘鲁总统(1845 - 1851年,1855 - 1862 年) 。在他的任期内,推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包括废除奴隶制、进行货币改革、推动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是对秘鲁的现代化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p> <p class="ql-block">在拉蒙·卡斯蒂利亚塑像对面是利马的拉梅尔塞德教堂(La Merced Church) 。该教堂历史可追溯到1535 年,是利马殖民宗教建筑之一,教堂立面装饰精美,采用巴洛克风格,内部有诸多精美的祭坛和壁画。</p> <p class="ql-block">教堂大门上面这个浮雕女人像,估计是圣母玛利亚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教堂下部基础上的浮雕也十分精美,其中发紫色的石头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教堂内部参观。这是正面的主祭坛,供奉的应该是圣母玛利亚。</p> <p class="ql-block">四周还有装饰精美的一些祭坛。主神位大多数是圣母之像。</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教堂内墙上,有纪念1921年9月24日秘鲁军队守护神、至圣慈悲圣母教会法定加冕礼仪式的铭文,记录了仪式背景、参与的重要宗教及世俗人物,关联秘鲁独立百年与宗教组织有关的历史,是宗教文化、秘鲁历史及社会名流参与宗教活动的见证 。 </p> <p class="ql-block">经过15分钟的步行,来到了利马武器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座的建于1650年青铜喷泉水池。内圈有高大的棕榈树和绿化带。广场四周有总统府、利马市政厅、大教堂等利马老城建筑, 保持着西班牙的建筑艺术风格。 十六、十七世纪,广场周围有许多小商店,各种商贩云集。广场也曾被当作斗牛场和宗教裁判所执行死刑的地方。广场中央设一个焚尸炉,焚烧被判了死刑的人后被废除。在原地建了这个青铜喷泉水池。</p> <p class="ql-block">这个录像基本涵盖利马广场上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利马大教堂(Catedral de Lima)是秘鲁首都利马的重要地标性建筑,位于利马武器广场东北侧 ,利马大教堂始建于1535年,由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下令建造,历经多年修建完成,整体呈现出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同时兼具巴洛克风格元素。主立面采用石材建造,庄重而宏伟,有对称的钟楼和精美的雕刻装饰。我们只参观了教堂外观,没有进入内部。1991年利马大教堂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位于利马武器广场的秘鲁政府宫(Palacio de Gobierno del Perú ),也被称为皮萨罗城堡(Casa del Pizarro ),原来是皮萨罗的总督府,现在是秘鲁总统的办公地点。</p> <p class="ql-block">西侧黄色建筑是重建于1944年的市政厅,呈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物顶部飘着三面旗帜,中间秘鲁国旗,左右两侧分别是黄色的利马市旗和古印加帝国的国旗(此时未挂)。</p> <p class="ql-block">利马市政厅一侧的建筑物(Municipal Palace of Lima ) ,米黄色墙壁上有深棕色的精致木质阳台,具有鲜明的西班牙风格特征。承担市政相关行政职能 ,常作为利马市政府有关部门办公场所及举办仪式等活动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打卡利马武器广场上口袋公园的一角。背后的建筑物是 秘鲁国家银行(Banco de la Nación)。</p> <p class="ql-block">武器广场有一块磐石纪念碑,其铭文是纪念 1821 年 7 月 28 日何塞·德·圣马丁宣布秘鲁独立。纪念碑石与周边的历史建筑共同见证了利马乃至秘鲁的这一重要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武器广场还有一座皮萨罗雕像。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率领168人的殖民军征服了印加帝国,建立了秘鲁的西班牙殖民地。1541年 在其新卡斯蒂利亚总督官邸内被暗杀,他的棺椁存留在利马大教堂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利马的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 。该修道院以其精美的巴洛克风格建筑而闻名,尤其是那座高耸的钟楼,装饰华丽。修道院还以地下墓穴著称,里面保存着大量的人类骸骨,是利马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利马的中央药房(Farmacia Central) 。建筑外观具有浓郁的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风格,以丰富的装饰性细节著称,比如精美的浮雕、曲线形的阳台栏杆等 。这些装饰不仅美观,还展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潮流。 如今,它依然作为药房使用,也兼具展示利马城市历史文化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拉丁美洲最早的邮局,狮子头上张开的大嘴是投信口。后改为利马的秘鲁美食之家(La Casa de la Gastronomía Peruana)。建筑外观装饰精美,带有欧式古典建筑风格的元素,比如铁艺大门、精致的墙面雕刻 。现在大门紧闭,楼顶悬挂着秘鲁国旗,恐怕变成了政府所属部门了吧?</p> <p class="ql-block">市民在优美的环境里休闲溜娃。</p> <p class="ql-block">三角梅竟然这样的靠墙长着。</p> <p class="ql-block">  参观利马老城区后我们驱车前往伊卡(Ica)市,经过5小时车程到达瓦卡奇纳(Huacachⅰna)小镇。这里有秘鲁著名的沙漠绿洲,也是南美洲为数不多的天然沙漠绿洲之一。</p> <p class="ql-block">该绿洲独自隐藏于数百英里的荒芜沙漠深处,以一池天然湖水为中心,棕榈树、桉树等植被以及部分建筑集中分布于湖畔。碧绿的湖水四周被几十米甚至百米高的沙丘所包围 ,形成了沙漠中独特的景观,被誉为"美洲的绿洲″。</p> <p class="ql-block">在此地沙漠中能形成湖泊的原因:从科学角度来看,地下深处安第斯山脉的融水,通过石灰岩地层的精密过滤,以每天近百吨的流量涌入湖盆,使得在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的沙漠腹地,这片直径不足百米的湖泊能保持四季充盈 。</p> <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我们到达这里,已经看不到落日,暮色从沙丘脊线漫染,晚霞织就的锦缎,橙红与淡紫交融。</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追赶落日,大家深一脚浅一脚的向沙丘顶上奔跑。</p> <p class="ql-block">我没有登顶,在半山腰处给他们留下了这样的一影。</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瓦卡奇纳绿洲,沙海环抱的湖水晕染着紫蓝天际与垂落的霓虹灯火,如入瑶池仙境。</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有时很奇特:沙窝的粗粝、湖水的柔波与茂密的枝叶共同构筑了荒芜与生机和谐相处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虽然瓦卡奇纳沙漠绿洲(上图1、2)被誉为美洲的绿洲,我觉得和中国甘肃省敦煌市的沙漠绿洲(下图3、4)月牙泉(旁边有楼台亭阁古建筑群)、鸣沙山(刮风时有鸣叫声)相比还是略有逊色。</p> <p class="ql-block">参观沙漠绿洲后,我们乘车约1小时到达皮斯科城入住帕拉卡斯(PARACAS)海滨五星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后门儿就是海滨,清晨我们到海边溜达溜达。</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不少海鸟,时飞时停。</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排排的躺椅可供游客休息。</p> <p class="ql-block">团友呜女士身体真好,清晨我们还穿着秋衣,她却在游泳池里游泳。</p> <p class="ql-block">花园及沙滩环境优美,在这里休息度假很是惬意。</p> <p class="ql-block">早晨吃自助餐,窗外既可以看到我们居住的海景房,也可以看到海景。</p> <p class="ql-block">5月21日早上我们乘车前往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来一场沙漠与大海的神秘邂逅。帕拉卡斯国家保护区,这里是秘鲁太平洋海岸著名的旅游胜地。1975年成立帕拉卡斯国家自然保护区,2009年扩展为国家海洋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着我们前往有名的自然保护区PARACAS海狮岛码头。</p> <p class="ql-block">码头上有几只硕大的海狮在那里懒洋洋的晒太阳,对人类的到来不屑一顾。</p> <p class="ql-block">游艇出发了,首先让我们欣赏海獅岛码头海港风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游艇前往鸟岛游览。鸟岛位于太平洋中西部沿岸,东南距皮斯科23公里,在利马南部约230公里处。由北钦查岛、中钦查岛、南钦查岛3个小岛及6个礁石岛组成。保护区成立之后禁止游客登岛,仅允许乘船游览。</p> <p class="ql-block">游船驶离海狮岛码头,可以看见帕拉卡斯半岛上的土壤大多数为红色这是因为含有氧化铁的成分较多。海水的侵蚀和风蚀结果使海边的岩石形成怪异的孔洞。</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便可以看到帕拉卡斯半岛的山上有一座像"烛台″的雕刻地画,称为帕拉卡斯烛台,是秘鲁太平洋沿岸最神秘的史前地画(世纪烛台)之一。烛台的形成方法与秘鲁著名的纳斯卡线条(纳斯卡大地画)极为相似:通过移除地表深色岩石层(如氧化铁覆盖的鹅卵石),露出下方浅色土壤或基岩,形成对比鲜明的图案。这种技术需要大量人力使用石制工具刮刻,深度可达60厘米,最终呈现出高170米、宽75米的巨型三叉戟状结构,从海上20公里外仍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烛台位于皮斯科湾的显著位置,可能被古代水手用作进入港口的指引标识。</p> <p class="ql-block">游艇在茫茫的大海上前行,我突然指着侧方海面冒出两个游荡的小黑点让大家看!这是什么?应该是海狮!能在辽阔的海面上最先发现正在游泳的海狮,实属不易,倍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游艇半个多小时到达鸟岛区域,鸟岛属于亚热带气候,加上秘鲁寒流流经,为海鸟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号称“飞禽王国”,是千万只海鸟的家园,有鲣鸟、鸬鹚、鹈鹕、印加燕鸥等超200种鸟类。</p> <p class="ql-block">站在礁石顶端的几只鸟从外观来看,它们可能是鸬鹚、鲣鸟等常见于鸟岛的海鸟品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靠近鸟岛下面海里飘着密密麻麻的红彤彤的生物体,不像鱼类,导游说这是南美磷虾。这些磷虾也是鸟类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鸟岛上有丰富的鸟粪资源。曾是秘鲁重要经济来源,过去40年靠出口鸟粪(有机肥料)获约1亿英镑,现仍有序开采,鸟粪层最厚处达10米。</p> <p class="ql-block">有些礁石被风化成大型的孔洞。</p> <p class="ql-block">还有岩石被风化成鼻子插入水里的大象。很象中国广西桂林漓江边的象鼻山。</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看到几只海狮在礁石上慵懒地享受着日光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鸟岛峭壁上看到了三只体型很小的企鹅,两只在岸边站立,一只在后面。它们叫洪堡企鹅,(学名:Spheniscus humboldti)是南美洲西海岸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唯一适应温热带气候的企鹅之一。洪堡企鹅体型中等,成年个体体长约65-70厘米,体重约4公斤,寿命可达20年。它们的羽毛以黑白为主,头部、背部和鳍状肢为黑色,肚皮呈白色。</p> <p class="ql-block">与鸟岛成千上万只鸟类相比,我们一共只看到了五只(3十2)洪堡企鹅。因为数量稀少,洪堡企鹅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全球数量约 3300~12000只。与其他种类在冰天雪地里生活的南极企鹅不同,洪堡企鹅在年均气温25C⁰的环境下生存。它不仅是皮斯科鸟岛的标志性物种,更是研究生物适应性进化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科学家在岛上设有观测设施。观察各种鸟兽种群数量、生存状况,重点保护洪堡企鹅等濒危物种。</p> <p class="ql-block">在返回途中,游艇靠近了一座浮标,让我们近距离的观察上面趴着的几只海狮。</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帕拉卡斯小镇上,导游特地安排了皮斯科传统地道秘鲁菜。包括海鲜饭、炸鱿鱼卷和蔬菜。</p> <p class="ql-block">按照原定计划,我们要返回皮斯科去观赏纳斯科大地画,因为没有订上小飞机票,取消了这个行程。这是我们团队这次南美游的最大遗憾!我们只好乘车返回了利马。</p> <p class="ql-block">为了弥补这次实地考察的缺失,我只能从网上下载了有关图片,并予以介绍。纳斯卡大地画位于秘鲁南部沙漠,利马东南200多英里处,位于纳斯卡谷地,其绘制区域被称为Pampa Colorada(红色平原),这片区域宽约15英里,与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平行延伸约37英里。 纳斯卡大地画主要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之间的纳斯卡文明所创造。1927年,一位秘鲁考古学家在纳斯卡周围山麓远足时第一次发现了这些线条,但从地面很难看出图案全貌,未引起世人重视。1939年,美国考古学家保罗·科索克乘飞机在探究秘鲁古代引水系统时,在纳斯卡上空发现了轰动世界的地画奇观。</p> <p class="ql-block">纳斯卡线条有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直线、几何图案和图形表现。包括800多条直线,其中一些直线长达30英里;有三角形、矩形和梯形等几何图形;还有蜂鸟、鲸鱼、猴子、蜘蛛、神鹰等兽形图案,以及树木和花朵等植物图案。纳斯卡大地画的制作方法与帕拉卡斯半岛上的世纪烛台颇为相似。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回到利马后,导游带领我们去参观地画公园。算是没有实地观看纳斯卡大地画的一种补偿。</p> <p class="ql-block">利马的地画公园,它沿南太平洋而建,园内草坪上人工打造了形似纳斯卡地画的造型 ,是为了纪念德国数学家、考古学家玛丽亚·雷施,她对秘鲁古文明遗址纳斯卡地画的研究贡献卓著。 在这里,人们可以漫步赏景,欣赏草地、树木和远眺大海。</p> <p class="ql-block">给利马的地画公园录了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滑翔伞,落日,一图三景。</p> <p class="ql-block">想想作为一个地球北半球亚洲中国首都北京人来到了地球的南半球、南美洲秘鲁的首都、南太平洋的海边欣赏日落美景也算是一种难得的奢侈享受。</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来到利马著名的“米拉弗洛雷斯区海滨大道”,大道全长约 3 公里,沿着太平洋海岸延伸,道路宽敞平坦,中间设有隔离带,种植着各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两侧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p> <p class="ql-block">海滨大道靠山的一侧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包括酒店、写字楼、公寓等。</p> <p class="ql-block">另一侧则是悬崖峭壁和大海。悬崖边设有观景台、长椅等设施,供游人休息和欣赏海景。</p> <p class="ql-block">大道附近还有许多餐厅、咖啡馆、酒吧和购物中心,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餐饮和购物条件。这座绿植环绕的餐厅里也坐满了客人。</p> <p class="ql-block">下沉式的酒吧也挺红火。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此享受最惬意的休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地下商场里有超市,我们在那里买了价格相对便宜的巧克力。</p> <p class="ql-block">秘鲁人也会摊煎饼。</p> <p class="ql-block">也有小贩儿蹲在街头售卖印第安民族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步行道临海一侧筑有1米高的波浪形围墙,色彩斑斓的马赛克拼贴出高迪风格的画作,(利马曾受西班牙殖民,街头常见此类壁画)。很适合游客在这里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遇见几个秘鲁大学生,他们很高兴与我合影。</p> <p class="ql-block">U型的海湾一路灯光灿烂。快到尽头处可以看到一个光亮的十字架。利马的海滨大道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晚餐后入住酒店休息,结束了两天皮斯科之行。明天要奔赴神秘的古印加文明中心-库斯科古城和马丘比丘遗址。(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