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印象

Leen

<p class="ql-block">说非洲印象,实则只是肯尼亚印象。</p><p class="ql-block">一次非洲之行,不是说走就走,而是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打黄热病疫苗,比如吃霍乱疫苗丸。这很容易让人感觉非洲环境的恶劣,食品饮食的脏乱差,这和国内长期对非洲的宣传吻合。小红书上甚至有人建议,看到干净的厕所千万别错过。而实际的情况是肯尼亚早已是个成熟的旅游胜地,吃行住都非常商业化。路上休息站的厕所比国内大多数的都干净,没有任何异味。只是如厕的时候需穿越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店,商品质量高低不一,估计大部分都是国内义乌批发市场的产品。那些店员都是壮年男性,嘴里喊着“mama,mama”(这好像是对客人的尊称),手里拿着小物件塞到你眼前,“five dollars”。不管走到哪里,他们的起步价都5美元。首日抵达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内的酒店,住宿条件堪称四星酒店。之后的住宿都是五星标准,只是食材相对贫乏,但住宿环境舒适宜人,酒店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能将人从城市的快节奏快速融入到自然的舒缓状态。</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国土面积约58.3万平方公里,与我们四川省面积相当,人口大约5400万。官方语言是英语,斯瓦希里语。基督教为主,占85%,还有伊斯兰教和少数传统教。肯尼亚在教育和医疗上推行普惠政策,但受限于财政和基础设施,实际服务质量与覆盖率存在明显城乡差距。免费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但到中学大多因经济压力辍学。</p><p class="ql-block">站在肯雅塔国际会展中心的顶部眺望,首都内罗毕面积不小,看起来规模比雅典还大,有一些现代化的建筑。但城市规划肉眼可见的差。导游介绍的一些中国建的房地产,楼间距几乎让住户没有隐私。这里有世界最大的贫民区之一,石棉瓦或铁皮制的棚户一户挨着一户,低矮灰暗,一把火就能点燃整个贫民窟。隔墙就是富人区,别墅错落有致。经济落后或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财富差距总是惊人的大。到类似唐人街的地方,沿街的地摊和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似曾相识,衣服、箱包、鞋子、水果摊沿马路两边一字排开,仿佛老合肥的城隍庙又迁徙复制。</p><p class="ql-block">去安博塞利的道路是双向单车道柏油马路,有段路是与蒙巴萨港口重复。各种大型车辆络绎不绝,货运繁忙。沿途有各种基建工程,挖掘机、工程车川流不息,超车很难,车速缓慢。同行的朋友一致觉得,这就是中国的八十年代,这里商机无限。</p><p class="ql-block">这是个人口年轻化的国家,有活力,有朝气。餐厅里,公园里,路上,抑或马赛村,看到的多数是年轻人。剧统计,55岁以上约占人口比例的9%。试想只要国家哪天出现一位有智慧有魄力的领导人,大可以无限展望未来。</p><p class="ql-block">在肯尼亚,住宿首都内罗毕和国家自然公园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在内罗毕能感觉到城市的发展速度,有城市共性的发展节奏感。沿途看到的小镇,朴素自然松弛许多,男男女女的年轻人三三两两或靠在木桩、或团坐在地上聊天晒太阳,或在路上向经过的车辆推销水果、土豆、洋葱等农产品。不知道这样的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女人们喜欢穿艳丽色彩的紧身裙裹住身体,前凸后翘,韵味十足。男人们大多一件红色披巾,斜裹着上身。他们的服饰与这片土地融洽地融为一体,用丹麦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话:“土著是非洲血和肉的化身”。这些在广袤的风景画中生活的小人儿,要比大象、长颈鹿、生长在草原上的那些一颗颗伞状金合欢树更能反映非洲。所有的人都在表达同一个核心思想,都是同一个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他们不是由不同元素堆积而成的统一体,而是由同类元素堆积而成的异类体,就像橡树叶、橡子,以及橡树上的其他物质,都是源自橡树。而我们这些非黄即白,行色匆匆的人,与周围的这幅风景画完全不协调,但土著就与周围非常协调。这些有黑皮肤、黑眼睛,个子高高瘦瘦的人,无论是在旅途中还是在田地里,无论是放牧,还是在舞会上,都恰似活脱脱的非洲在散步,在跳舞,在招待你。</p> <p class="ql-block">驰骋在非洲的草原上,是广袤,是狂野,是自然界众生的平等,是生命的坚韧与较量,是生命的力量,是生命密码的自然法则之圣地。</p><p class="ql-block">当一头雄狮迈着自信的步伐,昂着高傲的头,从车边缓缓走过;当一群羚羊轻盈地跳跃穿越马路;当一匹匹斑马悠然地在草地上啃食;当一群大象突然挡住去路,慢吞吞地吃着路边小草久久不肯让路;当一窝小狮子萌呆地出现在Safri的旅人视线里,你会真正感觉到,主宰自然的是那些你千里迢迢赶来观赏的草原精灵,而不是人类,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当你观赏到马拉河对面的塞伦盖蒂大草原上黑压压一片角马,河里无数鳄鱼沉浮潜藏,河岸边雄狮蹲守,树桩、岸边和天空中盘旋的秃鹫,一场生命的角逐让人期待。当角马在河边试探四五个小时后,不得不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下过河寻找新的草原,那种惊魂未定,万马奔腾的场景,如滚滚河流,奔涌到马赛马拉大草原,场面之壮观可谓叹为观止。这是对生命的礼赞,是自然法则最好的诠释的地方。每一个人应该都会感叹生命的不易,同时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