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白塔山(去年)

东海

<p class="ql-block">白塔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兰州最美的风景,当属白塔山。因为,山下有黄河,有中山桥,山上有绿荫,有古建筑群,有元代藏汉结合的白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没有桥的年代,人们冒着生命危险,用羊皮筏子渡河。战争,士兵渡河,有了浮桥。清末陕甘总督,升充,用巨款请德国人,用德国的钢材,耗时一年,修建了“天下黄河第一桥”。船过桥洞,仿佛穿越空中的彩虹。中山桥,是参与造桥人的丰碑,是兰州的徽章,是兰州人的外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坐着水上巴士,乘风破浪,平静的黄河水变成巨浪,我临窗而望,浮想联翩:漩涡,变成陶罐的花纹,波浪,用黑色的锰矿石做颜料,红色的是赤铁矿,白色是是方解石矿;漩涡纹,变成三角形,变成菱形,变成蛙形,变化手拉手的人形;点、线、面,等边三角形,浪花相逐,是否就是三兔共耳的原点?古人没有数学,却在应用数学;古人除了为生存而战,还有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愿望!马家窑遗址,不是一个孤独的村庄,而是记载着从贵德,到湟水,到洮河,到兰州,到宁夏,这漫长的黄河文明。黄河,养育了兰州城,孕育了豪放的边塞诗风,也见证着黄河象,大夏巨龙的传说,也延续着大天鹅,云豹、雪豹、猞利、黑熊、秃鹫、黑颈鹤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坐在黄河边,喝一喝黄河啤酒,吹一吹黄河水面上来的风,看一看风浪中的羊皮筏子,不由自主的会哼起黄河号子,川江号子,黄河如同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孤勇的张骞,剽悍的霍去病,为民造福的林则徐,疲惫铁血的西路红军…夕阳西下,走过元通黄河桥,不禁想起福鼎桐山大桥。黄河,浊浪奔涌,凶险重重;桐山溪,浅而宽,碧波荡漾,锦鲤成群,同一个世界,南北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到白塔山脚,能望见潮水般汹涌的游客,这里不是上海外滩,但胜似外滩!有人要看大桥的夜景,有有要看白塔山的落日。山脚下,殿堂楼阁,红柱绿瓦,堪比恭王府的建筑,依山就势,层层叠叠的盖到了山顶,这绝对是中国,最大、最集中的古建筑的博物馆。就在这古建筑之间,覆盖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之美,胜过专业的植物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走在茂密的森林里,一点儿也觉得热,我认识的植物,仿佛老朋友,一个一个的打招呼:土槐、洋槐、侧柏、碧桃、枸杞、核桃、丁香、珍珠梅、玫瑰、月季、榆树、旱柳、松、石榴、大枣、山楂、沙果、沙枣、沙棘、白杨…一路叫着名字,很快就到了白塔寺。白塔寺,是山顶的小寺院,小巧精致,中有元代的白塔,下钵上塔,造型独特:元代,凉州会盟,凉州王阔台,与西藏王大喇嘛萨班,正式变成一家人,藏传佛教,进入蒙古,元代,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印度总理尼赫鲁不服,非要强占西藏,1962年,西藏解放军,打跑了印军,尼赫鲁下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登高望远。一个大大的“泰”字印在脑海:自下而上,水是黄河,三横是层层叠叠古建筑,人字形是两侧上山的路,突破三横的顶,是山高人为峰,是高高在上的白塔,多么稳定的结构,像泰山一样。我又突然想到许多:颐和园万寿山,下临昆明湖,顶是观音阁;普陀山的佛顶山,下面是东海,普济寺、法雨寺,供观音,都在山脚,山顶是慧济寺,供释尊;莫高窟,下面是河流,长长的石窟中央,是制高点九层塔,塔内,是坐一尊顶天立地的坐佛。这是巧合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塔山,山是一座塔,塔是一座山。塔是明灯,照亮了河西走廊,照亮了丝绸之路,照亮了我们民族的英雄,照亮了文化自信,也将指引我们发奋图强,一带一路,再次焕发出汉唐盛世,万国来朝。</p><p class="ql-block">2024、8、11。兰州等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