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月下旬利用有限的假期我和老伴儿开启了又一次高原之旅。年过七旬的他和年近七旬的我在成都包了一辆硬派越野车。27岁的司机小杨退伍兵出身,车技一流,操控无人机的技术更不在话下。一路上他既是我们的司机同时兼任我们的生活顾问和摄影师。我们只操心看风景拍美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过天全后,此生必驾318的标志就从未离开过我们的视线。熙熙攘攘的318国道上,大货、小车、摩托、自行车组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路两边的风景更是迎接不暇。第一天我们游览了红海子和有天空之城美誉的格底拉姆。迎接我们的是雪山和大片大片的棉花云。真有种人在云上的感觉。但路也真的烂,坑坑洼洼的路颠簸不说,而且速度受限,一路都是这样的状况。好在我们的车底盘高,通过性好,冲坡不算什么。要想在川西一览大好河山还真得有一辆性能强劲的越野车和一个熟悉路况且驾驶技术一流的司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月中旬的川西一片葱绿,野花次第竞放。雪线以上的山头积雪仍在。空气中弥漫着清冷的草香。白天日光强烈、暴晒,待太阳落山后,十分阴冷。不插电褥子感觉就似睡在冰室里。切身体会:白天是春天,晚上是冬天。与此时的北京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这里绝对是避暑好去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海子和格底拉姆的美毋庸置疑。从山顶上停放的车辆和密密麻麻的人影便可得知,但以年轻人为绝大多数,像我们这样年龄的还真没看见。大山就在脚下,雪山就在面前,白云映在湖中……这一切的一切怎不让人沉醉。在此我们抛洒了隆达进行了航拍。留下了真贵的影像资料。到达新都桥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虽说新都桥的海拔也3000多,但没感觉有任何不适。吃得香,睡得着是走川藏线的体力保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站在车顶的漂亮妹妹真是让人心生羡慕,年轻真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离开新都桥经雅江、理塘前往巴塘。这一路都行驶在318国道上。新都桥距离巴塘约372.9公里。沿途要翻越海拔4500米以上的剪子弯山、高尔寺山、海子山等。车程约8个半小时。这372公里并非枯燥地赶路,每一公里都流淌着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诗意。从新都桥出发时晨雾还未散尽,藏式民居的屋顶飘着袅袅炊烟,金黄的青稞田与墨绿的柏杨林在阳光下层层铺展,远处的贡嘎雪山若隐若现,雪峰在晨雾中如同悬浮的水晶,这便是“摄影家天堂”最后的温柔回眸。车子渐入山谷,路边的溪流随着公路蜿蜒,牦牛群在草甸上悠闲踱步,黑色的身影与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经幡相映成趣,偶尔能看见身着藏装的牧民骑着马走过,马蹄声敲碎了山间的宁静。翻越高尔寺山时,云雾常常在垭口缭绕,4412米的海拔让视野豁然开朗。站在观景台远眺,群山如波涛般起伏,318国道像一条银带在山谷中盘旋,远处的村落星星点点,藏式寺庙的金顶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下山途中,森林渐密,松萝挂满枝头,车行其间,仿佛穿梭在绿色的隧道里,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松针与泥土的清香。行至剪子弯山,4659米的垭口风势渐大,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高原的苍茫。这里的山路以“九曲十八弯”闻名,车子在盘山公路上缓缓爬升,每一个转弯都藏着惊喜~可能是突然闯入视野的雪峰,可能是山谷中盛放的野花,也可能是远处牧民帐篷前升起的炊烟。若遇晴天,湛蓝的天空低得仿佛伸手可触,云朵像棉花糖般堆在头顶,光影在山峦间流动,将草甸染成深浅不一的绿。接近理塘时,草原逐渐开阔,毛垭大草原如绿色的绒毯铺向天际,夏季的草原上野花遍地,黄的、紫的、白的小花织成锦缎,牦牛和羊群像是撒在绿毯上的珍珠。理塘城内,仓央阁的金顶与现代建筑相映,玛尼堆旁的转经筒不停转动,藏地风情扑面而来。最后翻越海子山时,风景陡然变得苍凉而壮阔。4685米的垭口周围,是亿万年前冰川运动留下的石河与冰碛湖,大小不一的海子如蓝宝石般镶嵌在荒原上,最著名的姊妹湖静静依偎在雪山脚下,湖水倒映着雪峰与流云,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夕阳西下时,荒原被染成温暖的金红色,海子山的岩石在余晖中棱角分明,苍凉中透着一种原始的壮美。一路行来,从田园牧歌到高原苍茫,从森林溪流到雪山圣湖,藏地的纯净与磅礴在车轮下缓缓铺展,每一次转弯都是一幅全新的画卷,让人心甘情愿地沉醉在这370公里的高原诗行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日吃过早饭我们从巴塘出发沿459省道前往格聂。途经扎瓦拉垭口、格木村等地,全程虽只有一百多公里,但路况极其糟糕。落石路段加上搓板路段,要耗时4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前往格聂的459省道风景如画。雪山、溪流、牧场交替出现,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原本打算在沿途村庄住一晚,司机小杨考虑这里的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且村里的民宿网络也不好。遂决定还是返回新都桥。这是最辛苦的一天。因为要赶路,只能垫补点零食。连来带去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途中我们还救援了一辆陷进排水沟的广东车,在晚上8点半天擦黑时到达了新都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住在了新都桥,第四天去塔公草原和木雅大寺就近了许多。这一天是行程中最轻松的一天。塔公草原和我十多年前看见的样子完全不同了。草场都被圈了起来成了收费景点,没有了原汁原味。这天运气不错,雨后天晴,蓝天白云。我们将车开到了山顶,尽情享受伸手就能触摸到云朵的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五日清晨,我们从新都桥出发,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驶向甲根坝。刚驶出小镇不久,窗外的风景便切换成了另一番模样。成片的青稞田在阳光下铺展成绿黄相间的绒毯,木雅民居的红色屋顶点缀其间,远处的山峦被晨雾缠绕,像一幅刚晕染开的水彩画。车行至提吾村附近,路边的野生的狼毒花和草玉梅正成片地绽放,其中还夹杂着其他野花,交织成盛夏最鲜活的色块。牛儿徜徉其中,随手一拍都是治愈系的田园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甲根坝往冷噶措方向行进,路况渐渐从柏油路转为碎石路,车子开始在山坳间盘旋。翻过海拔4200米的帮拉垭口时,雨也开始淅淅沥沥飘洒,山间一层厚厚的乌云把贡嘎雪山遮得严严实实。但还是不死心。午后抵达冷噶措山脚,我们换乘当地藏民的车沿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爬。风声在耳边呼啸,身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远处雾蒙蒙一片。我们蜷缩着身体还瑟瑟发抖。下了车骑马到达山顶根本什么都看不见,等了好久雾也不散,只能悻悻而归。想见贡嘎的真容也得靠运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六日从新都桥出发翻越折多山返回成都。折多山是川藏线进入藏区的第一道重要关隘,有着“康巴第一关”的美誉。它的海拔高达4298米,山势蜿蜒曲折,“折多”在藏语中便是“弯曲”之意,公路盘山而上,一个个回头弯如银链缠绕山间,自驾行驶其上,时而穿梭在云雾里,时而俯瞰着山谷中蜿蜒的溪流与错落的藏寨。过了折多山,沿着蜿蜒的公路下行,便是“情歌故乡”康定。它坐落在折多河与雅拉河的交汇处,群山环抱中,红瓦白墙的藏式民居与现代楼房错落相依,两条河流穿城而过,水声潺潺如天然的伴奏。云雾缭绕的康定城宛若海市蜃楼一般从车窗外一闪而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天的甘孜之旅后劲儿很大,回到成都后,总觉得耳边还萦绕着经幡猎猎的声响,眼前晃过的不是高楼车流,而是雪山下连绵的草原与藏寨的轮廓。甘孜的风好像还没从衣角散去,那些关于自由、信仰与自然的震撼,会在某个梦中突然冒出来,提醒你曾见过那样辽阔的天地,于是心里便又多了一份对远方的惦念,和再去一次的执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