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亦位列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此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而黄山之奇,奇在石缝间竟可孕育出参天大树,其生命力令人叹为观止。 </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4~5日,我们一行4人自驾爱车🚗怀揣着半生的憧憬,终于踏上了这片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土地。七月的黄山以云海为笺,邀我书写银发年华的壮游。</p> <p class="ql-block">缆车穿越晨雾登上黄山,山脚暑气未散,山顶已凉风拂面。奇松在云海中舒展臂膀,怪石如仙人指路,仿佛置身水墨丹青,这是逃离酷暑的仙境,更是心灵栖息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迎客松,位于黄山玉屏景区,地处海拔1680米处,倚青狮石破石而生,树高10.08米,树围2.24米,树龄约1000年。迎客松如同热情好客的主人展臂盛迎八方来客,以其矫健挺拔的身姿位列“黄山十大名松”之首,是黄山“五绝”之一,享有“国宝”和“天下第一松”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1990年12月,迎客松作为黄山重要标志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到了黄山,很多人眼前看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那棵标志性的迎客松。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无数游客心中的“打卡圣地”。然而,现实中当你真正站在迎客松前,或许会感到它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气势磅礴,甚至有些矮小、沧桑。于是会感叹:“原来这就是迎客松,不过如此。”但其实,迎客松的美,并不在于它的外形,而在于它背后承载的文化与精神。</p> <p class="ql-block">当你知道迎客松曾多次遭遇雷击、风雪摧残,却依旧顽强生长,你会对它肃然起敬。它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带着这样的理解再去观赏它,你会发现它的一枝一叶都充满了生命力与尊严。</p> <p class="ql-block">迎客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整个黄山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当你置身于奇峰怪石之间,再回望这棵孤独却坚定地扎根在悬崖上的古树,你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美——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顽强在此交汇,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如巨斧劈开山脊,两侧峭壁森然夹峙,仅容一人侧身而过。抬头望去,灰蓝天光被挤压成细线,石阶湿滑泛着幽光,岩隙间渗出丝丝凉意。</p> <p class="ql-block">黄山挑夫,脊梁如松,脚步如钟。一根扁担挑起日月,两筐重物压弯山风。汗珠滴碎千级石阶,身影刻进万丈云峰。他们是黄山的另一道脊梁,用肩膀丈量生命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黄山西海大峡谷,小火车穿云破雾,铁轨悬于绝壁之间。窗外石峰如戟,时而没入乳白,时而刺出青芒。谷风灌窗,携来松涛与深涧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飞来石,位于景区平天矼的一块平坦岩石上,为自然风化生成。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黄山晚霞以层次丰富的色彩变幻、与奇松云海的辉映为特色,展现出自然造化的磅礴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黎明时分,天边泛起鱼肚白。云海翻腾间,一轮红日缓缓升起,将万道金光洒向群峰,奇松怪石披上金纱,云涛变幻出瑰丽色彩,刹那间,整座黄山都沐浴在朝阳之中,宛如仙境般壮美。</p> <p class="ql-block">黑虎松,树高15米,胸径65厘米,冠幅投影面约100平方米。根据推算,它已生长了700余年。</p> <p class="ql-block">黄山之旅,心之所向,翻山越岭,只为赴这场千里之约,跋山涉水只为探寻独特景致,黄山之巅美景不负所望,方知徐霞客笔下"登黄山天下无山"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黄山屯溪老街一瞥</p> <p class="ql-block">7月2日途经浔阳楼,浔阳楼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九华门外的长江南岸之滨,与九江长江大桥遥相呼应,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自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描述了宋江在浔阳楼酒醉题反诗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享有盛名。</p> <p class="ql-block">浔阳楼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为仿宋建筑风格,花岗岩石料台基,九脊顶,外三层内四层,高21米。《水浒传》小说中的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使浔阳楼名噪天下。浔阳楼的设计,参考了《清明上河图》和《水浒传》刻本中的浔阳楼插图。“浔阳楼”三个大字,为赵朴初所题。</p> <p class="ql-block">楼内有《水浒传》一百零八将瓷座像,“宋江发配江州”、“梁山好汉劫法场”大型壁画及名人题书匾联,是九江市著名文化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琵琶亭,位于九江长江大桥南岸东侧处,面临长江,背倚琵琶湖,与浔阳楼相邻。琵琶亭建于唐代元年,已有1200年历史,原在九江城西长江之滨,即白居易送客之处,但历代屡经兴废,多次移址,背面有毛泽东《琵琶行》墨迹的贴金石刻。</p> <p class="ql-block">琵琶亭,是为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而建的,亭内有许多楹联。1988年3月新琵琶亭建今址,琵琶亭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2012年修复一新后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唐代. 公元815年,诗人白居易送客于浔阳江头,有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诉说身世,触景生情因作《琵琶行》赠之,亭名由此而来,新琵琶亭,采取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主亭、左碑廊、右碑廊三部分,主建筑琵琶亭悬挂着刘海粟大师题写的 “琵琶亭”金字大匾额,亭台气势磅礴,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