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之末章——从王府井到前门大街马不停蹄踏上归家路

梅兰竹菊

<p class="ql-block">王府井,这个镶嵌在北京心脏地带的响亮名号,成了我们匆匆两日京城之旅的又一个“分号”。当午后阳光慷慨地洒满街道,我们怀揣着几分好奇与探索欲,步入了这条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商业长街。</p> <p class="ql-block">旅程的起点,是那座饱经风霜却风骨犹存的“北京百货大楼”。这座“新中国第一店”,如同一位沉默的史官,见证着共和国经济脉搏最初的跳动。门前,新中国第一位财政部长陈云同志的塑像静默矗立,目光深邃,仿佛仍在凝望着脚下这片他为之倾尽心力的热土。“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的鎏金大字,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灼灼其华,掷地有声”。站在这里,时光仿佛倒流,耳畔依稀能听见建国初期那百业待兴的号角,眼前浮现出无数劳动者挥汗如雨、建设新北京的沸腾场景。大楼的容颜虽显陈旧,砖石间沉淀的沧桑却比任何崭新大厦都更具分量,它无声地诉说着几代中国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奋斗史诗。步入其中,豁然开朗的中庭采光顶设计堪称匠心,天光如瀑倾泻而下,温柔地漫过一层层环形走廊,清晰明了地指引着方位。与现代购物中心相比,它或许不够摩天蔽日,却五脏俱全,更透着一种熨帖人心的市井温度。琳琅满目的商品,亲切随意的氛围,一切都显得如此“接地气”,仿佛回到了记忆里那个物资虽不丰盈却充满人情味的年代。腹中微响,我们循着香气直上六楼餐饮区。一顿地道的北京涮肉自助,成了此行完美的休止符。铜锅氤氲着热气,新鲜的羊肉片在翻滚的清汤里瞬间变色,蘸上醇厚的麻酱,满口生香。老板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招呼,让这顿告别京城的午餐吃得格外舒心暖胃,连肠胃也记住了这份“京”彩。</p> <p class="ql-block">饭后,我们汇入王府井大街午后喧嚣的人潮。七月的骄阳毫无保留地炙烤着大地,空气微微扭曲,但这丝毫未能阻挡八方游客的热情。宽阔的步行街上,南来北往的人流如两股奔腾不息的溪水,交汇、穿行。擦肩而过的面孔中,不乏异域风情,国际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两侧商铺鳞次栉比,招牌耀眼。儿子兴致勃勃地提议:“带你们去王府中環开开眼!” 刚一踏入,仿佛瞬间切换了时空频道。这里的设计语言迥异于寻常商厦,难以用简单的“金碧辉煌”概括——那是一种极致的、冷冽的、由抛光石材、剔透玻璃与精心灯光共同营造的晶亮感,奢华得近乎疏离。目之所及皆是英文标识,一层通透的玻璃橱窗内,名表静卧,价格标签上那一长串令人屏息的零,无声地划出一道无形的界线。儿子笑着怂恿:“进去看看?” 我连忙摆手笑道:“还是算了吧!” 于我们这般从小城来的人,这方寸之间的流光溢彩,更像一个精心布置的舞台布景,远观足矣,何必硬要登台? 过过眼瘾,心知肚明那份距离,倒也是一种自在。</p> <p class="ql-block">从王府中環的“水晶殿堂”抽身,路经著名的“北京饭店”,正在交流着这座饭店的故事,不远处王府商厦门庭若市的景象又将我们吸引。一进门,声浪与热浪便如潮水般涌来!动感十足的音乐强力鼓动着耳膜,混合着鼎沸的人声、欢笑声,汇成一片沸腾的海洋。楼上的购物区,人们提着沉甸甸的购物袋,脸上是满载而归的明媚笑容;地下一层则是年轻人的乐园,奇装异服彰显个性,孩童在游乐设施间欢呼雀跃。而最“猛烈”的冲击来自“吃货市集”—— 各种浓烈诱人的食物香气——烤串的烟火气、炸物的油脂香、甜腻的糖霜味——毫无章法地交织、碰撞、蒸腾,强势地钻入鼻腔,形成一股复杂而略显窒息的混合气息。我们如同误入风暴中心,匆匆巡游一圈便“落荒而逃”。虽只窥得王府井商圈一隅,其包罗万象、活力四射的繁荣图景已深深烙印脑海。</p> <p class="ql-block">时间尚有余裕,虽未能预约天安门广场,心中那份对“神州第一街”的向往仍驱使着我们向长安街进发。本欲骑行共享单车沿街感受那份庄重,却见沿途赫然立着“骑车不准停留”的警示牌,只得绕行旁侧小街。停好车步行至长安街畔,远远便见安检通道森严有序。耐心排队,验明身份,待行至接近广场处,又遇第二道关卡——无预约者,止步于此。一丝遗憾掠过心头,却也理解这份规范与安全背后的时代变迁。犹记五年前,步入广场尚是随性之举,如今层层安保,是秩序,亦是责任。 也罢,留些念想,给未来一个再访的理由。我们顺从地转入地下通道,从国家博物馆宏伟的门廊前远远眺望。夕阳的金辉为巍峨的天安门城楼勾勒出璀璨的金边,那抹庄严的红色,隔着距离,隔着人流,依然动人心魄。</p> <p class="ql-block">告别长安街的雄壮背影,我们再次跨上单车,向着前门大街进发。车轮轻快地碾过树影婆娑的街道,两旁是虬枝盘曲的古槐,浓密的枝叶在半空交织,搭起一条幽深的绿色穹窿。不经意间,掠过北京市政府旧址那沉静的灰墙,又与闻名遐迩的东交民巷擦肩。这些静默矗立的建筑,如同散落在时光长河中的珠贝,是历史留给这座城、留给后人最珍贵的财富密码。正阳门巍峨的轮廓渐渐清晰,我们在前门大街停驻,汇入如织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与五年前的记忆重叠,高耸的前门楼子、叮当作响的复古有轨电车、主街上那些挂着金字招牌的老字号——全聚德、瑞蚨祥、内联升——似乎容颜未改,时光在这里的“面子”上仿佛放慢了脚步。然而,深入那些纵横交错的胡同肌理,“里子”已然悄悄蜕变。曾经低矮的四合院群落,不少已悄然“长高”,翻盖成了规整的二层小楼,传统院落的空间格局在现代化的需求下被重新诠释。店铺里的商品推陈出新,游人的面孔新旧交替。站在街心,环顾四周,一种“物是”与“人非”交织的况味悄然爬上心头。目光落回身旁已长成挺拔青年的儿子脸上,那份褪去的稚嫩如此清晰。无需再问“时间都去哪儿了”?答案就写在他愈发坚毅的轮廓里,写在这条老街不动声色的变迁中,也写在我们这些为人父母心头那满满的欣慰与期待里。</p> <p class="ql-block">暮色渐浓,华灯初上。我们带着沉甸甸的记忆和一丝挥之不去的留恋,步入前门地铁站。当高铁缓缓驶离站台,加速奔向归途,窗外的北京城正次第点亮万家灯火。那一片片、一簇簇温暖的橘黄光晕,如星海般铺展、流动,又飞快地向后退去,渐渐模糊成一片璀璨的背景。靠窗而坐,向着那片渐行渐远的光之海洋,轻轻挥手:“再会了,北京!你的古老与崭新,你的庄严与烟火,你的宏大叙事与点滴温情,都已妥帖收藏。我们带着期许而来,如今,怀揣着你的故事与光影,满载而归。” 车轮铿锵,载着归心,也载着对下一次相逢的无声期许。匆匆两日,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速写,虽短,却已足够深刻,为这场京城之旅画上了一个意犹未尽又无比圆满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