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辑 摄影:追光逐影</p> 南岩宫 <p class="ql-block"> 南岩宫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1310年)以前,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采用红墙绿瓦的皇家宫殿式装饰风格。作为进入南岩宫的必经门户,该建筑与祈雨台、泰常观、雷神洞等庙宇形成空间序列,在道教文化中被视为"进入天宫的第一重大门”</p> <p class="ql-block">南岩宫小山门</p> <p class="ql-block">南岩宫处的龟形岩石</p> <p class="ql-block">南岩宫</p> <p class="ql-block">南岩宫龙虎殿</p><p class="ql-block"> 龙虎殿位于南岩宫山门内,两侧供奉青龙神和白虎神,作为道教的护法神。殿内现存甘露泉等遗迹,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相融合,展现了道教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哲学</p> <p class="ql-block">南岩宫大碑亭</p><p class="ql-block"> 该碑亭记录了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皇帝颁布的圣旨,旨在保护武当山宫观,禁止外来人员滋扰道士修行,并明确处罚措施以加强管理。碑文楷书阴刻,字迹清晰,现存碑体完整。南岩宫两座御碑亭不对称分布,其中一座位于小天门内,另一座则在玄帝殿外。这种布局体现了明代建筑依山而建的特点,符合“其山分毫不要修动”的建造原则</p> <p class="ql-block"> 亭内保存有永乐年间的赑屃驮御碑,碑文镌刻永乐皇帝圣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南岩宫玄帝殿</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后屡加修建,现存部分主要建筑为明清时期重修遗存,为中国道教武当派宫观。玄帝殿是南岩宫主殿,坐南朝北,建在三重高大的石台基之上,置建筑于最高端;平面呈长方形,殿前置月台,其下营造有高大的石崇台,围以华栏;面阔、进深均为五间;台基、台明、石栏保存完整,殿内置有坐神、站神须弥座</p> <p class="ql-block">玄帝殿大庭院</p> <p class="ql-block">南岩宫两仪殿</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坐落于南岩天乙真庆宫石殿之右,其设计别出心裁,以侧构山门的方式巧妙布局,尽管如此,整个建筑依然维持着坐北朝南的朝向,并且正对着壮观的金顶建筑群,充分展现了建设者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两仪殿上回望圣境</p> <p class="ql-block">龙头香</p><p class="ql-block"> 又名龙首石,修建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位于南岩两仪殿前。是一组悬于崖前的浮雕云龙石梁,石梁上凿刻出两条合并为一体的龙,两条龙仰视吞噬着一团火球,在龙头顶端为一石雕香炉,龙头方向指向金顶。整根石梁悬空伸出2.9米,宽仅30厘米,直悬于绝岩,无栏无扶手,号称“天下第一香”。以前常有民众冒着生命危险,在此烧香祈福。因地势险要,坠岩而亡的香客不计其数。康熙十二年(1673年),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下令禁烧龙头香,并立“禁烧龙头香”碑,设栏加锁,予以制止。此后,就没有香客冒险去敬香了</p> <p class="ql-block">桃木剑</p><p class="ql-block"> 悬挂于南岩宫正中央的悬崖绝壁上,靠近“龙头香”区域,距地面约20米高。该桃木剑被固定在岩石中,已有600多年历史,据传为明朝初年放置,主要用于镇宫辟邪</p> <p class="ql-block">南岩宫泰常观</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元代元统年间(1333-1335年),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敕建后成为道教活动场所。该观位于武当山南岩区域,毗邻雷神洞与南岩宫,现存山门、正殿、配殿等12间建筑,观内主殿供奉木雕太上老君与斗姆神像,左右配殿分别设财神殿与文昌殿,保存有明清时期神像、供器等多件文物。</p> <p class="ql-block">泰常观山门</p> <p class="ql-block">泰常观正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泰常观配殿——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泰常观配殿——文昌殿</p> <p class="ql-block">南岩宫雷神洞</p><p class="ql-block"> 开凿于元代元统年间(1333-1334年),是武当山现存唯一单独供奉雷神的宗教场所。该洞穴由武当山著名道士张守清在此修炼清徵雷法并主持祈雨活动,现存石殿内供奉明代泥塑彩绘雷神邓天君像,具有人身鸟面、鹰嘴鹞眼的独特造型,反映了15世纪中国雷神造像的艺术特征。洞穴依托天然岩洞建造,现存元代殿基与明代重修建筑遗存,洞后灵池泉水四季长流,构成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景观体系</p> <p class="ql-block">雷神洞旁眺望圣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