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啊难就业

梁建新

<p class="ql-block"> 外甥刘儿,2022年山西中医康复专业大专毕业,曾在新疆建设兵团一家县级医院实习,又在市中医院康康中心进修一年,并考取了国家康复治疗士证书,已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却一直找不到工作。不是因为专科过不了门坎,就是因为治疗士级别低不达招聘者要求,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曾送过外卖,做超市导购都没成功。</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康复治疗专业热度持续攀升。尽管这份工作辛苦,却吸引了众多医学生投入其中,并以进入医院为职业目标,但许多毕业生却在求职路上四处碰壁,外甥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就业难?看看医院岗位的供需矛盾。根据《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末,全国共有乡镇卫生院33,753个,床位150.5万张,卫生人员160.5万人。相比上年,床位仅增加4.9万张,卫生人员仅增7.5万人。2024年9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现在每年医学类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超过50万,高职高专毕业生预计也在40万到50万之间。100万的医学毕业人数对比7.5万的新增岗位,反差显而易见。</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就业难?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除正规编制治疗师外,还有大量劳务派遣、进修和实习治疗师,已基本满足康复科日常需求。对于二级、一级及乡村基层医院,虽然治疗师数量较少,但患者数量也没有那么多,岗位依旧饱和。</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就业难?各医院招聘基本都是个位数,但报名人数却成倍增长。院方往往倾向于挑选学历高、技术强、要求低、能吃苦的“全能型”治疗师,医院在招聘中普遍存在一种“完美人选”心态。这种趋势直接导致康复治疗赛道的高度内卷。</p><p class="ql-block"> 目前大多数治疗师为编外人员,即便在大医院,本科起步的治疗师也面临收入偏低的问题。小红书上更是有治疗师爆出自己的基础工资还不足四位数。外甥曾进过一家残疾人办的康复医院,白干一个星期后院方说下周开始月工资1500,我们听了不管挣多少总算有份工作了,结果周一去上班告之没有残疾证为理由被辞退。</p><p class="ql-block"> 随着学历持续贬值,不管是专科学历的康复专业毕业生,就是本科生求职也更难了。听听当代诗人王福山创作的《就 业 难》怎么说:</p><p class="ql-block">寒窗之子出柴门,</p><p class="ql-block">苦读四年当遊民。</p><p class="ql-block">高校学成无工作,</p><p class="ql-block">争当骑手送飯人。</p><p class="ql-block">考编读研轮不上,</p><p class="ql-block">创业无方缺金银。</p><p class="ql-block">盼望政府颁新策,</p><p class="ql-block">防止毕业又返贫。</p><p class="ql-block">诗人通过白描手法和通俗语言,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展现了青年群体面临的就业困境及深层社会诉求。</p><p class="ql-block"> 是外甥不够努力吗?其实,即便很努力了,也无能为力突破现状的无奈。就业难啊难就业,一个应该成家立业的年轻人,没工作,没收八,大家说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是社会问题,有人建议继续深造。意外读到宋代王安石的《赠外孙》:“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这不仅是一首充满温情的亲情诗,更展现了长辈对后代“慈严相济”的教导智慧。诗中“自由成长”与“勤学成才”的平衡,用平实的语言,传递着深刻的哲理,对现代教育很有启示。希望外孙也能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要生存,必须努力学习,手握真本事。</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6日于榆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