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以高质量发展之笔,绘就时代新画卷<br> <br>在2025年开年之际,人民日报《二〇二五年开年以来经济观察: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一文,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经济在新征程上的蓬勃态势,也为我们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与深刻的思想启迪。<br> <br>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必由之路。它承载着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关系着国家的综合实力与人民的幸福生活。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关键,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则是其中的核心驱动力。<br> <br>在工作实践中,对于从事科技创新领域的工作者而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不懈追求的目标。回顾过往,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北斗”组网到“嫦娥”探月,从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到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 ,这些突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唯有依靠自主创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积极投身于基础研究,筑牢科技创新的根基。加大对基础科研的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构建“政府主导 + 企业协同 + 高校支撑”的联合攻关模式,培育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例如在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建立“需求导向 + 揭榜挂帅”的攻关机制,集中力量突破技术壁垒,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自主可控水平 ,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br> <br>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这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身处制造业的工作者,应积极顺应这一趋势,推动企业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通过智能化装备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优化生产流程与供应链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可通过智能化生产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减少人为误差,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br> <br>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样不容忽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开年以来实现了“开门红”,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供需两旺。从事服务业的人员,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与创新能力。在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领域,注重消费者体验,通过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吸引更多消费者。例如,北京朝阳区的老字号餐厅通过提升菜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在新年期间生意红火,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同时,积极拓展新兴服务业态,如数字经济、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领域,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创新服务模式与内容。像重庆“两江四岸”设置夜景灯饰,推出春晚分会场景点IP、吉祥物快闪及打卡活动,创新了文旅消费场景,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br> <br>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这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与农业产业的升级。在农业领域工作的人员,应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与产量。例如,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城西镇的农技人员在冬小麦返青期,查苗情、促管理,为夏粮丰收打下基础。同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如重庆市忠县通过发展柑橘精深加工产业,将小柑橘卖出好价钱,有效带动了果农增收致富,推动了当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br> <br>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认真学习人民日报文章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消费服务、农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作为,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以高质量发展之笔,绘就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新画卷 ,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