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以融合之力,筑两岸同心之桥<br> <br>3月12日,国务院台办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最新进展,这不仅是对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重要梳理,更是为我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助力两岸融合提供了清晰指引,意义深远,值得深入探讨与积极践行。<br> <br>福建,作为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与最佳实践地。自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决策落地以来,福建在两岸交流合作的舞台上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br> <br>从经济融合维度看,福建已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热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福建累计引进台资项目众多,实际利用台资数额庞大,闽台贸易额持续增长。在日常工作中,从事经济领域相关工作的我们,应把握这一良好态势,积极推动闽台产业深度对接。例如,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方面,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构建更为紧密的产业合作网络。通过举办各类产业对接会、投资洽谈会,为两岸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吸引更多优质台企落地福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两岸经济在融合中实现互利共赢。<br> <br>社会融合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石。在这方面,福建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提升台胞在闽生活的便利性与融入感。取消台胞在闽暂住登记,实现台胞在闽定居落户“愿落尽落”;上线数字“第一家园”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台胞在闽“一网通查”和“全网通办”服务;在就业创业上,公布多批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目录,为台胞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在社会参与方面,众多台胞担任社会组织负责人及仲裁员、调解员、陪审员等,真正融入当地社会治理。对于从事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人员而言,应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为台胞提供更贴心、更全面的服务。比如,在社区服务中,加强与台胞的沟通交流,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活动,增进台胞与本地居民的互动与了解,营造和谐共融的社区氛围。<br> <br>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桥梁与纽带。福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台湾在文化上同根同源。近年来,福建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涉台文化交流活动,如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等,吸引大量台胞参与,促进两岸同胞在文化上的深度交流与认同。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应深入挖掘闽台文化的独特内涵,创新文化交流形式与内容。例如,开展闽台民间艺术交流活动,组织两岸艺术家共同创作,举办两岸文化创意产品展览等,让两岸同胞在文化互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br> <br>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福建持续推进与台湾地区的基础设施对接,“小三通”航线持续加密,为两岸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提供极大便利;厦金大桥(厦门段)、福马通桥项目等稳步推进,未来将进一步拉近两岸的时空距离。从事交通、物流行业的工作者,应积极投身到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br> <br>国务院台办此次新闻发布会为我们展示了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光明前景与丰硕成果。我们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从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为两岸融合发展贡献力量,让两岸融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促进两岸同胞携手共进,共同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