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示范区建设为翼,促两岸融合新飞跃

燎原

<h3>以示范区建设为翼,促两岸融合新飞跃<br> <br>中共中央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福建省会同48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于5月8日在福州成功召开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部省际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前行道路,对两岸关系的深远影响不言而喻,值得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践行。<br> <br>福建作为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与台湾地相近、人相亲,在对台工作上拥有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从历史角度看,闽台两地同根同源,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有着深厚的血脉亲情和文化纽带,这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如今,在国家的战略布局下,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更是被赋予了时代重任,它承载着两岸同胞对和平、发展、交流、合作的共同期盼,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举措。<br> <br>从经济领域来看,这一示范区的建设为两岸经贸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近年来,福建省实际利用台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仅今年一季度福建省实际利用台资就达到6.4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超过50% 。在工作中,对于从事经济相关工作的人员而言,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持续加强闽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领域的产业合作,促进两岸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我们可以积极搭建两岸产业对接平台,组织各类招商活动,吸引更多优质台企落地福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鼓励两岸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产业竞争力,让两岸经济在融合中实现互利共赢,为两岸融合发展筑牢经济基础。<br> <br>在社会融合方面,扩大台胞社会参与面、提升在地生活融合度是关键。目前,福州面向台胞提供1050套公租房,3700多台胞在福州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福建各类台青就业创业基地逾80家,这些举措为台胞在大陆生活、工作提供了便利和保障。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的人员,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推出更多便于台胞参与的公共服务项目,提供更多基层治理岗位,让台胞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例如,在社区治理中,可以邀请台胞参与社区事务协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共同打造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让台胞感受到“家”的温暖。<br> <br>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桥梁。闽台渊源深厚,每年在福建常态化举办以宗亲、乡亲、姻亲和民间信仰及历史文化为纽带的基层民间交流活动200多场,海峡论坛已累计吸引34万人次线下参与。文化工作者应充分挖掘闽台文化的共同内涵,创新文化交流形式,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举办两岸共同参与的民俗文化节、艺术展览、学术研讨等活动,鼓励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彼此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让文化成为连接两岸同胞心灵的纽带,不断扩大闽台青年共同的“朋友圈”和“事业圈”。<br> <br>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适度超前开展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通领域的工作者应积极参与到构建对台通道枢纽和区域物流集散体系的工作中。加大对港口、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优化、加密福建沿海与台湾本岛及金门、马祖客货运航线,为两岸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让两岸的联系更加紧密。<br>  <br>此次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部省际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立足本职工作,积极作为,从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入手,为两岸融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两岸融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添砖加瓦 。</h3>